词典 学田 学田的意思
xuétián

学田

简体学田
繁体學田
拼音xué tián
注音ㄒㄩㄝˊ ㄊ一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ué,(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组词】: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例句】: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3) 掌握的知识。【例句】: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组词】:学说。哲学。数学。小学(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tián,(1)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组词】:田野。耕田。(2) 和农业有关的。【组词】:田家。田园。(3) 古同“畋”,打猎。(4) 古同“佃”,耕作。(5) 姓。

基本含义

学习的领域或范围。

学田的意思

学田 [xué tián]

1. 旧时办学用的公田,以其收入作为学校经费。

[school-owned land;]

学田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办学用的公田,以田地收益作为学校基金。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乾元元年》:“庚辰,判国子监 孙奭 言:‘知 兖州 日,建立学舍以延生徒,至数百人,臣虽以俸钱赡之,然常不给。自臣去郡,恐渐废散,乞给田十顷为学粮。’从之。诸州给学田始此。”
清 恽敬 《沙陇胡氏学田记》:“后世君子于私田之公于族者曰义田,义田之给于士者曰学田。”
《清史稿·食货志一》:“学田,专资建学及赡卹贫士。”


国语词典

学田 [xué tián]

⒈ 古时朝廷或地方政府拨给学校的公田,以田地的收益充作学校基金。

《清史稿·卷一二〇·食货志一》:「学田,专资建学及赡恤贫士。」


学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义田释义: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富中 大塘者,勾践 治以为义田;为肥饶,谓之 富中。”此当为义田之始。后即泛称为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置的田产。宋 钱公辅《义田记》:“范文正公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羣族之人。”清 恽敬《沙陇胡氏学田记》:“后世君子私田之公於族者曰义田,义田之给於士者曰学田。”建国前,陕甘宁边区 政府也提倡设置义田,以救济贫苦劳动人民。林伯渠《陕甘宁边区政府一年工作总结》:“奖励和推行义田义仓运动,建立社会救济事业的基础。”
    • 2.
      学地释义:犹学田。 办学用的土地。
    • 3.
      学租释义:旧时学田所收的地租。
    • 4.
      宾老释义:亦作“賔老”。旧称学校里年长的教师。元 黄溍《常熟州学田记》:“学之賔老,以为州之有力而名好事,莫如 曹 君,乃相率造君以为言。”
    • 5.
      管公堂释义:在旧 中国,管理祠堂、寺庙、义仓、学田、会、社等土地财产的行为称管公堂。 地主、富农常借管公堂集中大量土地、财产,进行封建剥削。
    • 6.
      记録释义:⒈载录,记载。《后汉书·班彪传》:“又有记録 黄帝 以来至 春秋 时帝王公侯卿大夫,号曰《世本》,一十五篇。”《旧唐书·褚遂良传》:“太宗 尝问曰:‘卿知起居,记録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沙汀《涓埃集·闯关》:“左嘉 正在炕上记录着午间他在村外同 余明 的谈话。”⒉史册;记载的材料。宋 曾巩《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惟 陈氏,其先 虞舜 之后,封於 陈。春秋 时,陈 灭入 楚,其子孙以国为氏,世为显姓,见於记録。”元 黄溍《常熟州学田记》:“当 孔子 时,吴 通上国已久,北学宜非一人,独 子游
    • 7.
      赡学释义:⒈博学。南朝 宋 鲍照《河清颂》:“鉅生大年,赡学渊闻。”唐 澄观《<华严经>疏钞悬谈》卷二五:“博文赡学,通诵一亿偈经。”⒉资助办学。宋 洪适《荆门军奏便民五事状》:“缘本军并无承平案牘,即不见得旧管赡学钱粮之数,兼并无寺观絶产可充赡学。”叶德辉《书林清话·元时官刻书由下陈请》:“元 时官刻之书,多由中书省行 江 浙 等路有钱粮学校赡学田款内开支。”

学田(xuet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学田是什么意思 学田读音 怎么读 学田,拼音是xué tián,学田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学田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