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梁 [tiào liáng]
1. 见“跳踉”。
跳梁 引证解释
⒈ 见“跳踉”。
国语词典
跳梁 [tiào liáng]
⒈ 跳跃。语出比喻叛乱者猖獗跋扈,蛮横霸道的样子。
引《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
《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今羌虏一隅小夷,跳梁于山谷间。」
《红楼梦·第六三回》:「所以凡历史中跳梁猖獗之小丑,到了如今,竟不用一干一戈,皆天使其拱手俛头,缘远来降。」
跳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木释义:古代加在犯人颈、手、足上的三件刑具。 《汉书·司马迁传》:“ 魏其 ,大将也,衣赭,关三木。” 颜师古 注:“三木,在颈及手足。”《后汉书·马援传》:“可有子抱三木,而跳梁妄作,自同分羹之事乎?” 李贤 注:“三木者,桎、梏及械也。” 明 张煌言 《虏廷以余倡义既久波累亲朋搒掠备至闻之泫然》诗:“所悲诸父行,斑白撄三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大总统令内务司法两部通饬所属禁止刑讯文》:“三木之下,何求不得!”
- 2.
分羹释义:借指父子不和,没有情义。《资治通鉴·汉光武建武六年》:“夫孝於其亲,岂不慈於其子!可有子抱三木而跳梁妄作,自同分羹之事乎!”明 沉德符《野获编·嗤鄙·衍圣公》:“今公不知何故久居赐第,数年不归。或云父子不咸,恐有分羹之祸,以此避地,未知信否。”参见“分我杯羹”。
- 3.
坎井之鼃释义:亦作“埳井之蛙”。浅井里的青蛙。《庄子·秋水》:“子獨不聞夫埳井之鼃乎?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出跳梁乎井幹之上……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樂,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后因以比喻见识短浅。汉 桓宽《盐铁论·复古》:“宇宙之内,鷰雀不知天地之高也;坎井之鼃,不知江海之大。”亦省作“埳蛙”、“坎鼃”。元 林世济《漫兴一首奉怀草元先生》诗:“埳蛙既聒聒,陵苕亦榮榮。”清 顾炎武《酬李处士因笃》诗:“自哂同坎鼃,難佐北溟浪。”
- 4.
小丑释义:⒈戏曲中的丑角或在杂技中做滑稽表演的人。⒉比喻举动不庄重、善于凑趣儿的人。⒊指小人:跳梁小丑。
- 5.
柴棘释义:⒈荆棘。明 田汝成《炎徼纪闻·岑猛》:“华林 贼,来亦得;土兵来,死不测。黄狐跳梁白狐立,十家九家逻柴棘。”⒉比喻心计。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深公 云:‘人谓 庾元规 名士,胸中柴棘三斗许。’”⒊犹柴瘠。唐 张说《赠户部尚书河东公杨君神道碑》:“﹝公﹞年甫十六,先君捐馆,七日絶饮,三年泣血,縞素有制,儒家叹其从礼,柴棘加等,议者忧其死孝。”
- 6.
沙丁释义:⒈指沙田民户之丁男。明 归有光《赠熊兵宪进秩序》:“国家罢漕事,设两卫,百数十年间,海外无事。惟沙丁鹺户,时或跳梁,然不踰时扑灭。”参见“沙民”。⒉旧宗名。在 西藏自治区 东北部。1960年与 边坝宗 合并为 边坝县。
- 7.
衔持释义:相持;对持。《三国志·魏志·董昭传》:“可使两贼相对衔持,坐待其弊。”《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以马为喻也。两马欲相踶啮,既加之衔勒,两不能动矣,而欲鬭之气未衰,相对衔持,则两虽跳梁,力必自敝。”《三国志·蜀志·蒋琬传》:“若维征行,衔持 河 右,臣当帅军为 维 镇继。”
- 8.
跳梁释义:跳跳蹦蹦(多用来比喻跋扈,猖獗):跳梁小丑(指上蹿下跳、兴风作浪的卑劣小人)。也作跳踉。
- 9.
跳梁小丑释义:比喻猖狂作乱而又微不足道的人。 《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 跳梁:也作跳踉,蹦蹦跳跳。
- 10.
跳踉释义:同“跳梁”。 见〔跳梁小丑〕
跳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木释义:古代加在犯人颈、手、足上的三件刑具。 《汉书·司马迁传》:“ 魏其 ,大将也,衣赭,关三木。” 颜师古 注:“三木,在颈及手足。”《后汉书·马援传》:“可有子抱三木,而跳梁妄作,自同分羹之事乎?” 李贤 注:“三木者,桎、梏及械也。” 明 张煌言 《虏廷以余倡义既久波累亲朋搒掠备至闻之泫然》诗:“所悲诸父行,斑白撄三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大总统令内务司法两部通饬所属禁止刑讯文》:“三木之下,何求不得!”
- 2.
分羹释义:借指父子不和,没有情义。《资治通鉴·汉光武建武六年》:“夫孝於其亲,岂不慈於其子!可有子抱三木而跳梁妄作,自同分羹之事乎!”明 沉德符《野获编·嗤鄙·衍圣公》:“今公不知何故久居赐第,数年不归。或云父子不咸,恐有分羹之祸,以此避地,未知信否。”参见“分我杯羹”。
- 3.
坎井之鼃释义:亦作“埳井之蛙”。浅井里的青蛙。《庄子·秋水》:“子獨不聞夫埳井之鼃乎?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出跳梁乎井幹之上……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樂,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后因以比喻见识短浅。汉 桓宽《盐铁论·复古》:“宇宙之内,鷰雀不知天地之高也;坎井之鼃,不知江海之大。”亦省作“埳蛙”、“坎鼃”。元 林世济《漫兴一首奉怀草元先生》诗:“埳蛙既聒聒,陵苕亦榮榮。”清 顾炎武《酬李处士因笃》诗:“自哂同坎鼃,難佐北溟浪。”
- 4.
小丑释义:⒈戏曲中的丑角或在杂技中做滑稽表演的人。⒉比喻举动不庄重、善于凑趣儿的人。⒊指小人:跳梁小丑。
- 5.
柴棘释义:⒈荆棘。明 田汝成《炎徼纪闻·岑猛》:“华林 贼,来亦得;土兵来,死不测。黄狐跳梁白狐立,十家九家逻柴棘。”⒉比喻心计。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深公 云:‘人谓 庾元规 名士,胸中柴棘三斗许。’”⒊犹柴瘠。唐 张说《赠户部尚书河东公杨君神道碑》:“﹝公﹞年甫十六,先君捐馆,七日絶饮,三年泣血,縞素有制,儒家叹其从礼,柴棘加等,议者忧其死孝。”
- 6.
沙丁释义:⒈指沙田民户之丁男。明 归有光《赠熊兵宪进秩序》:“国家罢漕事,设两卫,百数十年间,海外无事。惟沙丁鹺户,时或跳梁,然不踰时扑灭。”参见“沙民”。⒉旧宗名。在 西藏自治区 东北部。1960年与 边坝宗 合并为 边坝县。
- 7.
衔持释义:相持;对持。《三国志·魏志·董昭传》:“可使两贼相对衔持,坐待其弊。”《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以马为喻也。两马欲相踶啮,既加之衔勒,两不能动矣,而欲鬭之气未衰,相对衔持,则两虽跳梁,力必自敝。”《三国志·蜀志·蒋琬传》:“若维征行,衔持 河 右,臣当帅军为 维 镇继。”
- 8.
跳梁释义:跳跳蹦蹦(多用来比喻跋扈,猖獗):跳梁小丑(指上蹿下跳、兴风作浪的卑劣小人)。也作跳踉。
- 9.
跳梁小丑释义:比喻猖狂作乱而又微不足道的人。 《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 跳梁:也作跳踉,蹦蹦跳跳。
- 10.
跳踉释义:同“跳梁”。 见〔跳梁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