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通都大邑 通都大邑的意思
tōng

通都大邑

简体通都大邑
繁体
拼音tōng dū dà yì
注音ㄊㄨㄥ ㄉㄨ ㄉㄚˋ ㄧˋ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tōng tòng,(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组词】: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2) 懂得,彻底明了。【组词】: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3) 传达。【组词】: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通谍。(4) 往来交接。【组词】:通敌。通商。通邮。通融。通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沟通。(5) 普遍、全。【例句】:通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论。通体。通身。通读。通常。通病。通盘。普通。(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组词】:通奸。私通。

dōu dū,(1) 大都市。【组词】:都市。都会。通都大邑。(2)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组词】:首都。国都。京都。建都。(3) 美好。【例句】:“雍容闲雅,甚都”。都丽。都雅。(4) 总。【组词】:都为一集。(5) 居。【例句】:“都卿相之位”。(6) 古代称头目、首领。(7) 姓。(1) 全,完全。【组词】:都要。功课学得都不错。(2) 表示语气的加重。【例句】:一动都不动。

dà dài,(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组词】: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例句】: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组词】:大局。大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组词】:不大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组词】:老大。(6) 敬辞。【组词】:大作。大名。大手笔。(7) 时间更远。【组词】:大前年。(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组词】:大概。大凡。(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1) 古通“太”。(2) 古通“泰”。

yì,(1) 城市,都城。【组词】:城邑。都邑。(2) 旧指县。【例句】:邑人(同乡的人)。邑庠(明清时称县学)。邑宰。(3) 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组词】:采邑。(4) 古同“悒”,愁闷不安。

基本含义

通都大邑指的是一个地方交通便利、繁华热闹的大城市。

通都大邑的意思

通都大邑 [tōng dū dà yì]

1. 指交通发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metropolitan cities; large city;]

通都大邑 引证解释

⒈ 四通八达的大城市。

唐 韩愈 《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於屈强之间,而不知为备。”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政事三》:“当日各州县分引之多寡,并未尝按照地亩之多寡,通都大邑则多,山僻小邑则寡。”
吴组缃 《山洪》二一:“他们从各个不同的地方调来,有的来自极边远的省份,有的来自通都大邑。”


国语词典

通都大邑 [tōng dū dà yì]

⒈ 四通八达的繁华大都市。

唐·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倔强之间,而不知为之备。」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〇·如是我闻四》:「如大富大贵家,其力百物皆可致,住荒村僻壤,与通都大邑,一也。」

穷乡僻壤


通都大邑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穷乡僻壤释义:荒凉贫穷而偏僻的地方。

通都大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同乡会释义:中国 近代,在通都大邑,同籍贯的人为互相联络而成立的一种组织。
    • 2.
      大邑释义:⒈犹大邦。殷 周 时尊称上国之词。亦用以自称。《书·武成》:“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 周。”《孟子·滕文公下》:“惟臣附于大邑 周。”杨伯峻 注:“甲文中有‘大邑 商’‘天邑 周’之辞。金文中亦有‘大邑 周’之辞,不仅别人尊之如此称呼,自称亦如此(‘大邑’即‘天邑’)。”⒉古称王畿、侯国、大夫采地曰邑;尊大之,称“大邑”。《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⒊大的都邑或都会。《书·多士》:“今朕作大邑于兹 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建天京于金陵论》:“通都大邑,无非名胜之区;建极
    • 3.
      巩洛释义:⒈巩洛二古地名的并称,地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⒉泛指通都大邑。
    • 4.
      禁屠释义:因禳灾祈福而禁止屠宰牲畜。《隋书·礼仪志二》:“秋分已后不雩,但祷而已,皆用酒脯,初请后二旬不雨者,即徙市禁屠。”《旧唐书·德宗纪下》:“自今中和、重阳二节只禁屠一日。”鲁迅《花边文学·迎神和咬人》:“虽在通都大邑,现在也还有天师作法,长官禁屠,闹得沸反盈天,何尝惹出一点口舌?”
    • 5.
      迫狭释义:⒈亦作“迫陿”。宽度窄,范围小。明 姚士粦《见只编》卷中:“长公主府第,最为迫狭,计用彩绘大青、石緑,各至千觔。其他种种,有不可计者。国家帑藏,安得不虚罄乎!”⒉指见识、心胸等不宽广。明 宋濂《跋东莱止斋与龙川尺牍后》:“当时论 晦翁 者,或有迫狭之讥,而 龙川 亦甚病其细碎。”清 黄宗羲《紫环姜公墓表铭》:“以公之才……使充其所至,刻石之功,正未可量;而覆折於迫狭之世论,不復再试,是可惜也。”⒊局促;不顺心。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三:“﹝余﹞南游二十年,所居皆通都大邑,无山林,尝迫狭不自得。”明 唐顺
    • 6.
      通衢大邑释义: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同“通都大邑”。
    • 7.
      通邑大都释义: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同“通都大邑”。
    • 8.
      通都大埠释义: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同“通都大邑”。
    • 9.
      通都大邑释义:四通八达、经济繁荣的大城市。宋苏辙《栾城应诏集民政下·第三道》:“今天下所谓通都大邑,十里之城,万户之郭。”
    • 10.
      通都巨邑释义: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同“通都大邑”。
通都大邑是什么意思 通都大邑读音 怎么读 通都大邑,拼音是tōng dū dà yì,通都大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通都大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