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退 [qiān tuì]
1. 谦让。
谦退 引证解释
⒈ 谦让。
引《史记·乐书》:“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减为乐,乐其如此也。”
宋 叶适 《朝请大夫司农少卿高公墓志铭》:“始,公课郡最,入朝前后七迁得少卿,在廷中谦退甚,不敢与同列齿。”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六:“桐芳 把权利让给了 招弟,表示谦退,事实上她是怕和 大赤包 因一张牌也许又吵闹起来。”
国语词典
谦退 [qiān tuì]
⒈ 谦恭退让。
引《史记·卷二四·乐书》:「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减为乐,乐其如此也。」
《汉书·卷八一·孔光传》:「霸为人谦退,不好权势,常称爵位泰过,何德以堪之!」
谦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作小服低释义:指与人作妾或顺从比己低下者。形容谦退温顺。
- 2.
假赁释义:借,租借。 《魏书·鹿悆传》:“虽任居通显,志在谦退,迎送亲宾,加於畴昔,而自无室宅,常假赁居止,布衣糲食,寒暑不变。”唐 刘知几《史通·自叙》:“其所读书,多因假赁。”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杂赁》:“寻常出街市干事,稍似路远倦行,逐坊巷桥市,自有假赁鞍马者,不过百钱。”
- 3.
冲挹释义:亦作“冲挹”。 谦抑,谦退。
- 4.
厌塞释义:⒈压倒;镇住。《后汉书·党锢传·范滂》:“其所举奏,莫不厌塞众议。”《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四年》:“魏 主 珪 自览占书,多云改王易政;乃下詔风励羣下,以帝王继统,皆有天命,不可妄干;又数变易官名,欲以厌塞灾异。”⒉满足。《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宜因盛夏吉时,定号位,以广藩辅,明亲亲,尊宗庙,重社稷,应古合旧,厌塞众心。”唐 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三:“示难进於谦退,思厌塞於羣情。”
- 5.
如不胜衣释义:胜:能承受,能承担。身体不能承受衣服的重量。形容身体瘦弱。也形容谦退的样子。
- 6.
挹盈释义:舀取盈满的液体。 喻谦退。语本 汉 王符《潜夫论·遏利》:“是以持盈之道,挹而损之,则亦可以免於亢龙之悔,乾坤之愆矣。”晋 葛洪《抱朴子·臣节》:“嗟乎!陈李 所以作戒於力少,而 子房 所以高蹈於挹盈也。”
- 7.
端右释义:指宰辅重臣。亦特指尚书令。晋 葛洪《抱朴子·汉过》:“当涂端右阉官之徒,操弄神器,秉国之钧,废正兴邪,残仁害义。”《周书·赵善传》:“虽位居端右,而逾自谦退。”《隋书·赵煚赵芬等传论》:“二 赵 明习故事,当世所推;及居端右,无闻殊绩。”《资治通鉴·晋简文帝成安二年》:“元相之重,储傅之尊,端右事繁,京牧任大。”胡三省 注:“端右,尚书令也。”
- 8.
素退释义:清白谦退。
- 9.
虚怀释义:胸襟宽大,虚心谦退。
- 10.
让挹释义:谦退;谦让。
- 11.
让退释义:礼让谦退。
- 12.
谦损释义:谦让;谦退。汉 王符《潜夫论·遏利》:“有勋德於民而谦损者,未尝不光荣也。”《新唐书·田神功传》:“始,尝倨骄自如,见 光弼 待官属钧礼,乃折节谦损。”《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元佐 等尚幼,欲其知谦损之道,卿勿多辞!”
- 13.
贬匿释义:谦退,韬晦。
- 14.
贬晦释义:谦退韬晦。
- 15.
踆踆释义:⒈行走貌。《文选·张衡<西京赋>》:“怪兽陆梁,大雀踆踆。”刘良 注:“陆梁、踆踆,皆行走貌。”唐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焉能心怏怏,祗是走踆踆。”仇兆鳌 注:“踆踆,行走貌。”宋 陆游《示客》诗:“世间可笑走踆踆,误认虚空作汝身。”清 吴嘉纪《挽歌为何去骄赋》:“途长日暮身踆踆,年过六十不获已。”⒉谦退貌。《明史·邹文盛传》:“文盛 为人廉谨,踆踆若无能。与 孙交、秦金、赵璜 咸称长者。”清 王晫《今世说·政事》:“﹝ 董上治 ﹞为人踆踆谨退,不言躬行,风范凛然。”
- 16.
蹲节释义:谦退。
- 17.
迂退释义:谓性情迂缓而谦退。
- 18.
退厚释义:谦退厚重。
- 19.
退淡释义:谦退淡泊。宋 陆九渊《语录下》:“有一种冲然淡然底人,便使人喜……年来为不了事底,方习得稍不喜,见退淡底人,只一向起发他。”
- 20.
退素释义:谦退淡泊。谓不谋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