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指 [rǎn zhǐ]
1. 典出《左传》:郑灵公请大臣们吃甲鱼,故意不给子公吃,子公很生气,就伸出手指蘸了点汤,尝尝味道走了。
例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左传·宣公四年》
英[ take a share of sth. one is not entitled to; ]
3. 后用以比喻插手以获取不应得的利益。
染指 引证解释
⒈ 《左传·宣公四年》:“楚 人献黿於 郑灵公。公子宋 (字 子公 )与 子家 将见, 子公 之食指动,以示 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食大夫黿,召 子公 而弗与也。
引子公 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本谓用手指蘸鼎中黿羹,后用为典故。泛指品尝某种食品。 唐 白居易 《答皇甫十郎中秋深酒熟见忆》诗:“未暇倾巾漉,还应染指尝。”
清 金人瑞 《道树遣人送酱醋各一器》诗:“馋子背人先染指,老妻报我只攒眉。”
⒉ 比喻分取利益。多指分取非分利益。
引明 陶宗仪 《辍耕录·论秦蜀》:“夫鼎足之説,始於 蒯通。然 通 之説, 韩信 以此,犹有 汉 之一足。当 三国 时而为是説,则 献帝 无復染指之望矣。”
清 无名氏 《亡国恨·协约》:“这三 韩 一块土, 俄 人久欲染指。”
孙中山 《党员须宣传革命主义》:“广西 一切幸福权利,祇 陆荣廷 一人享之,一家享之,一派享之, 广西 同胞不能丝毫染指。”
⒊ 比喻参与做某种事情。
引宋 苏轼 《次韵水宫》:“高人岂学画,用笔乃其天……丹青偶为戏,染指初尝黿。”
明 薛冈 《天爵堂笔馀》:“七言律法度贵严,纪律贵整,音调贵响,不易染指。”
清 钱谦益 《<梅村先生诗集>序》:“余老归空门,不復染指声律。”
朱自清 《<背影>序》:“至于戏剧,我更是始终不敢染指。我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
国语词典
染指 [rǎn zhǐ]
⒈ 春秋时,郑灵公故意不让大夫子公(公子宋)食鼋鱼美食。子公大怒,伸指于鼎中沾点汤,尝了一下鼋鱼的味道即走。典出《左传·宣公四年》。后用以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引唐·皮日休〈酒中十咏〉诗一〇首之四:「开眉既压后,染指偷尝处。」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五·论秦蜀》:「夫鼎足之说始于蒯通。然通之说韩信,于此犹有汉之一足。当三国时而为是说,则献帝无复染指之望矣。」
近问鼎
染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寇丹释义:染指甲的油。 也译作“蔻丹”。
- 2.
尝鼋释义: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楚 人献黿於 郑灵公。 公子宋 与 子家 将见。子公 之食指动,以示 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黿,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 以告。及食大夫黿,召 子公 而弗与也。子公 怒,染指於鼎,尝之而出。”后或以“尝黿”比喻只了解局部。宋 陆游《读老子》诗:“《道德》五千言,巍巍众妙门。管窥那见豹,指染仅尝黿。”
- 3.
指动释义:春秋 时,郑国 大臣 子公 逢食指动,即能尝到美味,一次,郑灵公 赐食鼋肉,故意不分给 子公,他一气之下,染指于鼎,尝之而出。见《左传·宣公四年》后因以“指动”表示将尝到美味。宋 范成大《次韵谢李叔玠追路送笋》:“盘餐登异味,指动已先知。”
- 4.
指甲草释义:凤仙花的别名。 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染指甲》:“凤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开之候,闺阁儿女取而擣之,以染指甲,鲜红透骨,经年乃消。”老舍《四世同堂》四一:“她可以在门口买两朵晚香玉,插在头上,给她自己放着香味;或找一点指甲草,用白矾捣烂,拉着妞子的小手,给她染红指甲。”
- 5.
染指释义:春秋时,郑灵公请大臣们吃甲鱼,故意不给子公吃,子公很生气,就伸手指在盛甲鱼的鼎里蘸上点儿汤,尝尝滋味走了(见于《左传·宣公四年》)。后来用“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也比喻插手或参与分外的某种事情。
- 6.
染指甲草释义:凤仙花的别名。因其花和叶可染红指甲,故称。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凤仙》﹝释名﹞:“急性子、旱珍珠……染指甲草。”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染指甲》:“凤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开之候,闺阁儿女取而擣之,以染指甲,鲜红透骨,经年乃消。”
- 7.
染鼋释义:楚 人献鼋于 郑灵公,公以享诸大夫,其子 子公 欲食,不与,子公 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去。事见《左传·宣公四年》。后因以“染黿”喻指非分的奢望。唐 黄滔《谢试官》:“非敢染黿,所希留马,干瀆清严,下情不任惶惕屏营之至。”参见“染指”。
- 8.
染鼎释义:染指于鼎。 指尝味。
- 9.
狂骋释义:谓胡作非为。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庶政·访拿蠹棍》:“如监仓养济賑贫等项,罚其修葺捐助,以罄乃貲财,使不得有所恃而復思狂骋。但官切勿丝毫染指,以滋人口实。”
- 10.
空气污染指数释义:根据空气质量标准和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来确定的污染物浓度的值,是评估空气质量的一种依据。 计算方法为:将各种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分别除以国家标准,再乘以100,得到各种污染物指数,取其中最高的一项作为空气污染指数。我国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
- 11.
蔻丹释义:染指甲的油。[英Cutex]
- 12.
贪染释义:贪图染指。
- 13.
连庄会释义:旧时由若干村庄联合组成的民间帮会组织。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山东莱阳县乡民将乡董房屋焚毁》:“迨至城下,见城门已闭,遂退至城西 九里河 地方屯驻。旋经连庄会会长 曲诗文 查知诸劣绅於捐款虽不免从中染指,然主动者实 朱知县。”
- 14.
采花大盗释义:在最开始的时候采花大盗并不是对女性实施强制性性行为的意思,最开始只是纯粹的偷盗花草之类的盗贼。古代称未出嫁的女子为黄花闺女,而一些变态又喜欢染指这类女子,所以慢慢的采花大盗就引申到现在强奸犯。
- 15.
长风染指释义:一个成语典故,长风是一个人,籍贯湖北。 厂房染指就是长风替妻子小燕涂指甲。比喻夫妻感情好。
- 16.
雾霾险释义:首款“空气污染健康损害保险”正式在中国人保财险官方网站销售,该保险首次将风险赔付与空气污染指数挂钩,将对雾霾天气以及因雾霾致病住院给予理赔。
- 17.
食指动释义:预兆将有口福。 语出《左传。宣公四年》:“楚 人献黿於 郑灵公。公子宋 与 子家 将见。子公 之食指动,以示 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黿,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 以告。及食大夫黿,召 子公 而弗与也。子公 怒,染指於鼎,尝之而出。”宋 朱松《答保安江师送米》诗:“朝来食指动,忽接送米书。”
- 18.
鼋鼎释义:春秋 楚 人献鼋于 郑灵公,公以享诸大夫。 子公(公子宋)入,先动食指,公闻而弗与。子公 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事见《左传·宣公四年》、《史记·郑世家》。后用以为典。宋 范成大《河豚叹》:“黿鼎 子公 怒,羊羹 华元 衄。”宋 陆游《杂咏园中果子》之三:“黿鼎若为占食指,麴车未用堕馋涎。”
染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寇丹释义:染指甲的油。 也译作“蔻丹”。
- 2.
尝鼋释义: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楚 人献黿於 郑灵公。 公子宋 与 子家 将见。子公 之食指动,以示 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黿,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 以告。及食大夫黿,召 子公 而弗与也。子公 怒,染指於鼎,尝之而出。”后或以“尝黿”比喻只了解局部。宋 陆游《读老子》诗:“《道德》五千言,巍巍众妙门。管窥那见豹,指染仅尝黿。”
- 3.
指动释义:春秋 时,郑国 大臣 子公 逢食指动,即能尝到美味,一次,郑灵公 赐食鼋肉,故意不分给 子公,他一气之下,染指于鼎,尝之而出。见《左传·宣公四年》后因以“指动”表示将尝到美味。宋 范成大《次韵谢李叔玠追路送笋》:“盘餐登异味,指动已先知。”
- 4.
指甲草释义:凤仙花的别名。 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染指甲》:“凤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开之候,闺阁儿女取而擣之,以染指甲,鲜红透骨,经年乃消。”老舍《四世同堂》四一:“她可以在门口买两朵晚香玉,插在头上,给她自己放着香味;或找一点指甲草,用白矾捣烂,拉着妞子的小手,给她染红指甲。”
- 5.
染指释义:春秋时,郑灵公请大臣们吃甲鱼,故意不给子公吃,子公很生气,就伸手指在盛甲鱼的鼎里蘸上点儿汤,尝尝滋味走了(见于《左传·宣公四年》)。后来用“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也比喻插手或参与分外的某种事情。
- 6.
染指甲草释义:凤仙花的别名。因其花和叶可染红指甲,故称。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凤仙》﹝释名﹞:“急性子、旱珍珠……染指甲草。”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染指甲》:“凤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开之候,闺阁儿女取而擣之,以染指甲,鲜红透骨,经年乃消。”
- 7.
染鼋释义:楚 人献鼋于 郑灵公,公以享诸大夫,其子 子公 欲食,不与,子公 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去。事见《左传·宣公四年》。后因以“染黿”喻指非分的奢望。唐 黄滔《谢试官》:“非敢染黿,所希留马,干瀆清严,下情不任惶惕屏营之至。”参见“染指”。
- 8.
染鼎释义:染指于鼎。 指尝味。
- 9.
狂骋释义:谓胡作非为。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庶政·访拿蠹棍》:“如监仓养济賑贫等项,罚其修葺捐助,以罄乃貲财,使不得有所恃而復思狂骋。但官切勿丝毫染指,以滋人口实。”
- 10.
空气污染指数释义:根据空气质量标准和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来确定的污染物浓度的值,是评估空气质量的一种依据。 计算方法为:将各种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分别除以国家标准,再乘以100,得到各种污染物指数,取其中最高的一项作为空气污染指数。我国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
- 11.
蔻丹释义:染指甲的油。[英Cutex]
- 12.
贪染释义:贪图染指。
- 13.
连庄会释义:旧时由若干村庄联合组成的民间帮会组织。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山东莱阳县乡民将乡董房屋焚毁》:“迨至城下,见城门已闭,遂退至城西 九里河 地方屯驻。旋经连庄会会长 曲诗文 查知诸劣绅於捐款虽不免从中染指,然主动者实 朱知县。”
- 14.
采花大盗释义:在最开始的时候采花大盗并不是对女性实施强制性性行为的意思,最开始只是纯粹的偷盗花草之类的盗贼。古代称未出嫁的女子为黄花闺女,而一些变态又喜欢染指这类女子,所以慢慢的采花大盗就引申到现在强奸犯。
- 15.
长风染指释义:一个成语典故,长风是一个人,籍贯湖北。 厂房染指就是长风替妻子小燕涂指甲。比喻夫妻感情好。
- 16.
雾霾险释义:首款“空气污染健康损害保险”正式在中国人保财险官方网站销售,该保险首次将风险赔付与空气污染指数挂钩,将对雾霾天气以及因雾霾致病住院给予理赔。
- 17.
食指动释义:预兆将有口福。 语出《左传。宣公四年》:“楚 人献黿於 郑灵公。公子宋 与 子家 将见。子公 之食指动,以示 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黿,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 以告。及食大夫黿,召 子公 而弗与也。子公 怒,染指於鼎,尝之而出。”宋 朱松《答保安江师送米》诗:“朝来食指动,忽接送米书。”
- 18.
鼋鼎释义:春秋 楚 人献鼋于 郑灵公,公以享诸大夫。 子公(公子宋)入,先动食指,公闻而弗与。子公 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事见《左传·宣公四年》、《史记·郑世家》。后用以为典。宋 范成大《河豚叹》:“黿鼎 子公 怒,羊羹 华元 衄。”宋 陆游《杂咏园中果子》之三:“黿鼎若为占食指,麴车未用堕馋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