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管 [dōu guǎn]
1. 总管,管家。
3. 大多,大概。
都管 引证解释
⒈ 总管,管家。
引《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当下郡王钧旨,分付都管,明日要去 灵隐寺 斋僧,可打点供食齐备。”
《水浒传》第六一回:“那一个为头管家私的主管,姓 李 名 固 ……因见他勤谨,写的算的,教他管顾家间事务。五年之内,直抬举他做了都管。”
《二刻拍案惊奇》卷一:“行至相府门前,远远望去,只见 严都管 正在当中坐地。”
⒉ 大多,大概。
引《水浒传》第四一回:“只听得外面有人道:‘都管只走在这庙里!’”
国语词典
都管 [dōu guǎn]
⒈ 仆役的统领,总管。
引《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当下郡王钧旨,分付都管明日要去灵隐寺斋僧,可打点供食齐备。」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俺姓张,在郑爷家做都管。」
⒉ 技艺人的总管头目。
引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一·圣节》:「天基圣节排当乐次:祇应人:都管:周朝清,陆恩显。」
都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畿释义:⒈王畿,京都管辖的地区。《晋书·桓温传》:“廓清中畿,光復旧业。”《资治通鉴·晋哀帝隆和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中畿,王畿也。《周礼》九畿,王畿方千里,其外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蕃,皆以五百里言之。王畿在九畿之中,故曰中畿。”南朝 宋 何承天《君马篇》:“愿为范氏驱,雍容步中畿。”⒉泛指中原地区。晋 常璩《华阳国志·后贤志·文立》:“诸葛亮、蒋琬、费禕 等子孙流徙中畿,宜见敍用,一则以慰 巴、蜀 民之心,其次倾 东吴 士人之望。”
- 2.
事无大小释义:事情不分大小。 形容什么事都管。
- 3.
事无巨细释义:事情不分大小。 形容什么事都管。同“事无大小”。
- 4.
关支释义:领取。《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都管领钧旨,自去关支银两,买办什物,打点完备。”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御前作﹞专管营造龙牀、龙桌、箱、柜之类,合用漆布、桐油、银硃等件,奏准于甲字库关支。”《清会典事例·户部九七·公主以下及额驸俸禄》:“从前 和敬固伦公主,虽係在京居住,而俸银缎疋,仍照外藩之例支领,年久未便裁减,仍许照旧关支。”
- 5.
管干释义:⒈犹管勾。管理;办理。《宋史·河渠志五》:“元丰 元年二月,都大提举淤田司言:‘京东、西淤官私瘠地五千八百餘顷,乞差使臣管干。’许之。”宋 岳飞《奏乞侍亲疾札子》:“候臣老母稍安,依旧管干职事,恭听驱策。”⒉指办理具体事务的官员或差人。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上:“长官、管干同署印记。”《水浒传》第六一回:“五年之内,直抬举他做了都管,一应里外家私都在他身上,手下管着四五十个行财管干。”
- 6.
脑神经释义:在人体脑颅的底部,由延髓、脑桥、中脑、间脑等发出的神经,共有12对。除迷走神经支配心脏和胃肠的活动外,其余都管颈部以上的知觉和运动。
- 7.
行财释义:⒈行贿。宋 周密《齐东野语·洪端明入冥》:“洪 某枉法行财,罪当死。”参见“行贿”。⒉出纳钱财。《水浒传》第六一回:“五年之内,直抬举他做了都管,一应里外家私都在他身上,手下管着四五十个行财管干。一家内都称他 李都管。”⒊古代婚礼纳聘之称。《儒林外史》第八回:“我是个穷官,怕他们争行财下礼,所以耽迟着。”参见“纳币”。
- 8.
都管释义:⒈总管,管家。《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当下郡王钧旨,分付都管,明日要去 灵隐寺 斋僧,可打点供食齐备。”《水浒传》第六一回:“那一个为头管家私的主管,姓 李 名 固 ……因见他勤谨,写的算的,教他管顾家间事务。五年之内,直抬举他做了都管。”《二刻拍案惊奇》卷一:“行至相府门前,远远望去,只见 严都管 正在当中坐地。”⒉大多,大概。《水浒传》第四一回:“只听得外面有人道:‘都管只走在这庙里!’”
- 9.
钩搭释义:亦作“钩搭”。亦作“钩撘”。引诱或互相串通做不正当的事。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多喒又和 丁都管 鉤搭去了。那廝待瞒谁也呵。”明 孟称舜《死里逃生》第一出:“是这下塲头有些钩撘,劝娘行不须怒发。”《金瓶梅词话》第一回:“这妇人见钩搭 武松 不动,反被他抢白了一场。”郁达夫《迟桂花》:“﹝母亲﹞也不晓得市价的高低,大抵是任凭族人在从中钩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