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qī kān]
1. 定期出版的刊物。
英[periodical;]
期刊 引证解释
⒈ 定期出版的刊物。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出版。
引巴金 《探索集·怀念烈文》:“这以后又过了两个月,在 上海 出版的十三种期刊,被国民党政府用一纸禁令同时查封了。”
孙犁 《秀露集·书的梦》:“我记得买过六期《文学月报》,五期《北斗》杂志,还有其他一些革命文艺期刊,如《奔流》、《萌芽》、《拓荒者》、《世界文化》等。”
国语词典
期刊 [qī kān]
⒈ 定期连续出版的刊物。如周刊、月刊、季刊。
期刊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方杂志释义:大型综合性期刊。1904年3月创刊于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初为月刊,后改半月刊。徐珂、孟森、杜亚泉、钱智修、胡愈之、李圣五等曾任主编。内容有文学、历史、哲学、工业、商业、理化、博物等。1948年12月停刊。
- 2.
出借释义:借出去(多指物品):新到的期刊暂不出借。
- 3.
刊期释义:谓定期刊物的出版周期。 孙犁《<文艺增刊>更名缩短刊期启事》:“兹决定,在现有人力物力条件下,从明年第一期开始,将刊期改为两月。”
- 4.
合刊释义:几种诗文集或几期期刊合并刊行。
- 5.
定期释义:⒈定下日期:定期召开代表大会。 ⒉属性词。有一定周期的;有一定期限的:定期刊物。定期存款。
- 6.
徵集释义:⒈召集。《后汉书·韦彪传》:“徵集名儒,大定其制。”《元典章·诏令·登宝位诏》:“先帝奄弃天下,勋戚元老咸谓大寳之承既有成命,非与前圣宾天而始徵集宗亲设所宜立者比。”清 曾国藩《何君殉难碑记》:“至 霍山,徵集溃兵团勇三千餘人。”⒉征求收集。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及 宣 成 二帝徵集小学,张敞 以正读传业,扬雄 以奇字纂训。”鲁迅《书信集·致曹白》:“每月或每季征集作品,精选之后,出一期刊。”袁鹰《悲欢·故乡夜话》:“到这时,故居的那位同志才收回冷冷的眼神,告诉我现在正征集总理遗物,但线索不
- 7.
报亭释义:出售报纸、期刊等的像亭子的小房子。
- 8.
放还释义:⒈放回(扣押的人、畜等):放还人质。⒉放到原来的位置:架上期刊,阅后放还原处。
- 9.
教育界释义:《教育界》杂志,定位于教育专业的教育类权威性学术期刊,教育类核心期刊,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出版总署批准的纯教育类权威期刊。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主办单位:广西出版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45-1376/G4,国际刊号:ISSN 1674-9510,邮发代号(基础教育版48-195,高教职教版48-196),该期刊是面向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科研院所、各类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及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和专业教师的综合性教育教学类素质教育专业性教育学术理论期刊。
- 10.
期刊盒释义:期刊盒就是装期刊的盒子。
- 11.
板金释义:至今为止尚未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根据国外某专业期刊上的一则定义可以将其定义为:钣金是针对金属薄板(通常在6mm以下)一种综合冷加工工艺,包括剪、冲/切/复合、折、焊接、铆接、拼接、成型(如汽车车身)等。 其显著的特征就是同一零件厚度一致。
- 12.
涵芬楼释义:商务印书馆藏书楼。1904年由该馆编译所所长张元济创办于上海,以收藏宋元明旧刊及钞校本、名人手稿等闻名海内。1926年改组为东方图书馆,增广收藏外文图书、期刊等,对公众开放。1932年一·二八事变被日军炸毁。
- 13.
特号释义:⒈空名号。宋 王安石《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如是而天子犹为不失其民者,盖特号而已耳。”⒉在例号以外的特种型号。倪平《襄樊起飞啦》:“这里生产的床罩、被单、特号铜版纸都是畅销品。”⒊指在正常期刊以外,为某个纪念活动或大的事件等所印的专刊。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选集>序》:“杂文三篇,选自《支那二月》……《上海通信图书馆月报》五周年特号。”
- 14.
特大号释义:⒈篇幅比通常大得多的一期刊物。 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译文》已复刊。《远方》全部登在第一本特大号里。”巴金《关于<神·鬼·人>》:“《东京狱中一日记》,打算发表在一九三五年七月出版的《文学》特大号上。”⒉指尺码特别大的衣服、鞋子等。
- 15.
画报释义:以刊登图画和照片为主的期刊或报纸:《儿童画报》。
- 16.
短文释义:⒈报纸或期刊上的一段短的新闻报道或特写。 ⒉篇幅短的文章。
- 17.
离均差率释义:该期刊的某项指标与其所在学科的平均值之间的差与平均值的比例。
- 18.
续编释义:⒈以前已发表的文学作品的后续部分。⒉不时发表的几个部分中的后部分(如一个出版物的)⒊分期刊登一部小说的后续部分(如在杂志中)
- 19.
脱期释义:延误预定的日期,特指期刊延期出版:脱期交货。由于装订不及,造成杂志脱期。
- 20.
订閲释义:指报纸、期刊预先付款,定时送阅。冰心《我的童年》:“而且学校图书室订阅的,都是《民呼报》之类。”《解放日报》2:“仍订阅各种报纸,关心时局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