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礼 [sāng lǐ]
1. 有关丧事的礼仪。
英[obsequies; funeral;]
丧礼 引证解释
⒈ 有关丧事的礼仪、礼制。
引《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
《礼记·曲礼下》:“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
孔颖达 疏:“丧礼,谓朝夕奠下室,朔望奠殯宫,及葬等礼也。”
宋 叶适 《蔡知閤墓志铭》:“嘉王 可即皇帝位於 重华宫,躬行丧礼。”
国语词典
丧礼 [sāng lǐ]
⒈ 有关丧事的礼节。
引《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
《红楼梦·第一三回》:「戴权会意,因笑道:『想是为丧礼上风光些。』」
丧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年丧释义:古代丧服中最重的一种。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等要服丧三年。为封建社会的基本丧制。《论语·阳货》:“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左传·昭公十五年》:“王一岁而有三年之丧二焉。”杜预 注:“天子絶期,唯服三年,故后虽期,通谓之三年丧。”清 昭槤《啸亭杂录·阿司寇》:“后既崩,御史 李玉明 復上疏请行三年丧礼,亦戍於 伊犁。”参阅《仪礼·丧礼》、清 顾炎武《日知录·三年之丧》、清 赵翼《陔馀丛考·三年丧不计闰》。
- 2.
三年之丧释义:居丧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丧葬制度的一部分,居丧制度还可分为丧礼制度和丧服制度。
- 3.
三曲释义:⒈古丧礼的一种哀声。谓一举声而三折。⒉唐长安城北平康里之歌妓聚居区,分一曲、二曲、中曲,合称三曲。见唐孙棨《北里志·海论三曲中事》。⒊酒名。曲酒中品级最低的一种。
- 4.
三礼释义:⒈古祭天、地、宗庙之礼。 ⒉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的合称。⒊指丧礼、葬礼、祭礼。
- 5.
三袒释义:古丧礼。谓居丧时三度袒露上体以示哀。
- 6.
三踊释义:古代丧礼,向死者跳脚号哭,以示哀痛。凡初死、小敛、大敛皆哭踊,谓之三踊。
- 7.
不辟子卯释义:谓丧礼不忌讳子日卯日。
- 8.
丧主释义:丧事的主持人。 旧丧礼以死者嫡长子为丧主;无嫡长子,则以嫡长孙充任。若当家无丧主,则依次以五服内亲、邻家、里尹来担任。
- 9.
丧奠释义:古丧礼中指死者未葬前的祭奠。
- 10.
丧拜释义:古代丧礼中持杖期以上的重服者跪拜宾客时的拜礼。以额触地而后拜。《礼记·杂记下》:“三年之丧,以其丧拜。非三年之丧,以吉拜。”郑玄 注:“稽顙而后拜曰丧拜。”
- 11.
丧祭释义:古丧礼。葬后之祭称丧祭。
- 12.
丧道释义:谓丧礼之义。
- 13.
临丧释义:亲临丧礼。
- 14.
主道释义:⒈君主治国之道。⒉谓古代在丧礼中为死者立神主的道理。⒊犹言东道。
- 15.
举哀释义:⒈举行哀悼活动。⒉旧时丧礼用语。指高声号哭。
- 16.
九虞释义:九次虞祭。古丧礼,天子九虞。
- 17.
二祥释义:古时丧礼大祥和小祥的合称。
- 18.
五七释义:⒈人死后三十五天。旧时丧礼,人死后每七日祭祀或唪经,有头七、三七、五七等。⒉约计数目之词。
- 19.
伸志释义:⒈施展抱负、志向。 汉 王充《论衡·累害》:“清正之仕,抗行伸志,遂为所憎。”⒉谓心愿得到实现。明 沉德符《野获编·嘉靖两后丧礼》:“世宗 初年,以议大礼得伸志於 兴邸 两亲,其后尊礼靡所不及。”
- 20.
俭戚释义:俭约而悲伤。语本《论语·八佾》:“礼,与其奢也寧俭;丧,与其易也寧戚。”《红楼梦》第六四回:“又有一等半瓶醋的读书人,説是丧礼与其奢易莫若俭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