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旁求 旁求的意思
pángqiú

旁求

简体旁求
繁体
拼音páng qiú
注音ㄆㄤˊ ㄑㄧㄡ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páng bàng,(1) 左右两侧。【组词】:旁边。旁侧。旁门。旁出。旁听。旁若无人。(2) 其他,另外。【组词】:旁人。旁的话。触类旁通。责无旁贷。旁证。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旁落。(3) 广,广泛。【组词】:旁征博引。(4) 邪、偏。【组词】:旁门左道。(5) 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组词】:偏旁。竖心旁儿。 ◎ 古同“傍”,靠。

qiú,(1) 设法得到。【组词】:求生。求成。求知。求索。求证(寻求证据,求得证实)。求实(讲求实际)。求同存异。求全责备。求贤若渴。实事求是。(2) 恳请,乞助。【组词】:求人。求告。求乞。求医。求教。求助。(3) 需要。【组词】:需求。供过于求。

基本含义

指在解决问题或处理事情时,不按正常途径、本质去寻求答案或解决方法,而是采取曲线、绕道或次要的方式。

旁求的意思

旁求 [páng qiú]

1. 四处征求;广泛搜求。

旁求 引证解释

⒈ 四处征求;广泛搜求。

《书·太甲上》:“旁求俊彦,启迪后人,无越厥命以自覆。”
汉 孔融 《荐祢衡表》:“旁求四方,以招贤俊。”
唐 聂夷中 《燕台》诗之一:“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
清 王夫之 《南岳赋》:“忠诚旁求而鹊起,黄门经始而鸟革。”


国语词典

旁求 [páng qiú]

⒈ 向各方征求。

汉·孔安国〈书经序〉:「开设学校,旁求儒雅。」
《文选·孔融·荐祢衡表》:「旁求四方,以招贤俊。」


旁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岩野释义:亦作“嵓野”。傅岩 之野。语本《书·说命上》:“王庸作书以誥曰:‘以台正于四方,惟恐德弗类,兹故弗言。恭默思道,梦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
    • 2.
      愤悱释义:⒈谓积思求解。 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啟,不悱不发。”朱熹集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唐刘禹锡《奏记丞相府论学事》:“今夫子之教日頽靡,而以非礼之祀媚之,斯儒者所宜愤悱也。”宋苏轼《跋所书<清虚堂记>》:“今子由既轻以余书予人可也,又以其微妙之法言不待愤悱而发,岂不过哉!”明方孝孺《答金景文书》:“执事愤悱,旁求博讨,卒未有得。”章炳麟《文学总略》:“大愚不灵,无所愤悱者,覩眇论则以为恒言也。”⒉愤慨,怨恨。
    • 3.
      梦説释义:《书·说命上》:“王 庸作书以誥曰:‘……梦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 ’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説 筑 傅巖 之野,惟肖,爰立作相,置诸其左右。”后因以“梦説”比喻帝王求得贤相。唐 黄滔《祭崔补阙道融文》:“既而大君之思梦 説,四辅之急荐 雄。”明 张居正《题孙公遗爱祠》诗:“生 申 鐘岳秀,梦 説 起 巖 居。”犹梦话。空话。张难先《共进会始末》:“或指为理想,或斥为梦説。”
    • 4.
      梦说释义:⒈《书·说命上》:“王庸作书以誥曰:‘……梦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 ’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⒉犹梦话。空话。
    • 5.
      竽滥释义:犹滥竽。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余友 高子,近辑《诗徵》:综卅年以来,捃一世之彦,旁求名集,博访通人,去门户之嫌,泯同异之辨……犹恐涉乎标榜,未厌羣流;或失精严,转疵竽滥。故特详加审择,务应法言。”参见“滥竽”。
    • 6.
      能贤释义:有才能而又有道德者。《左传·隐公三年》:“先君以寡人为贤,使主社稷,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学也,岂曰能贤。”唐 钱珝《为徐相公让加食邑表》:“臣某伏惟尊号皇帝陛下文武应天,忧勤厚国,旁求翊赞,慎择能贤,如臣之才,焉可执政?”
    • 7.
      要术释义:⒈重要的策略、方法。《荀子·议兵》:“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议对》:“及 孝武 益明,旁求俊乂,对策者以第一登庸,射策者以甲科入仕,斯固选贤要术也。”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监酒税之法,初无多言。但好醖酒,剩饶人,则沽者众矣,即是要术。”⒉指方术、学术、创作等方面的基本内容或要诀。《后汉书·方术传上·段翳》:“段翳 字 元章,广汉 新都 人也。习《易经》,明风角……有一生来学,积年,自谓略究要术,辞归乡里。”南朝 梁 刘勰《文
    • 8.
      诗征释义:总集性质的诗歌选本。如 清 曾燠 编有《江西诗徵》;清 朱绪曾 编有《金陵诗徵》;清 袁景辂 编有《国朝松陵诗徵》。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余友 高子,近辑《诗徵》,综卅年以来,捃一世之彦,旁求名集,博访通人,去门户之嫌,泯异同之辨。”
    • 9.
      逸遗释义:犹言隐居避世。唐 韩愈《上宰相书》:“主上感伤山林之士有逸遗者,屡詔内外之臣旁求於四海。”清 刘大櫆《江先生传》:“犹赖有山泽逸遗之士,穷年兀兀於其中,递相推测隐度。”亦指隐居避世的高士。唐 宋之问《在桂州与修史学士吴兢书》:“及高明所撰《唐史春秋》等六处,并乞逸遗事跡,不翳声尘,代业有光。”
    • 10.
      隽乂释义:⒈亦作“隽乂”。才德超卓的人。雋,通“俊”。汉 扬雄《司空箴》:“烈烈雋乂,翼翼王臣。臣当其官,官当其人。”《三国志·魏志·管宁传》:“黄初 四年,高祖文皇帝 畴諮羣公,思求雋乂。”宋 王安石《神宗皇帝挽辞》之一:“聪明初四达,隽乂尽旁求。”⒉指才德超卓。三国 魏 曹植《王仲宣诔》:“我王建国,百司雋乂。”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益州,旧以 蜀郡、广汉、犍为 为三 蜀,土地沃美,人士雋乂。”宋 曾巩《辞中书舍人状》:“皆择当世聪明雋乂、工於言语文学之臣,使之敷扬演畅,被於简册。”
    • 11.
      高宗刻象释义:《书·说命上》:“高宗 梦得 説,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 傅巖 ……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孔 传:“审所梦之人,刻其形象以四方,旁求之於民间。”后用为求贤之典。
旁求是什么意思 旁求读音 怎么读 旁求,拼音是páng qiú,旁求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旁求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