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救 [dā jiù]
1. 拯救。
例今日得将军搭救,便是重生父母,再养爹娘。——《水浒全传》
英[rescue; rescue sb. in distress;]
搭救 引证解释
⒈ 帮助人脱离困境、危险或灾难。
引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二折:“我这里割捨了老性命,搭救这两个小婴孩。”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小的们……被这些强盗生生打刼了,是二位老爷眼见的,求老爷做主搭救!”
峻青 《黎明的河边·变天》:“他没有犹豫,为了搭救全村人的性命……前面就是刀山,是火海,他也毫不惧怕。”
国语词典
搭救 [dā jiù]
⒈ 帮助、拯救。元·马致远也作「答救」、「救搭」。
引《汉宫秋·第二折》:「他也他也红妆年幼,无人搭救。」
《老残游记二编·第六回》:「将来倘若我堕地狱,还望你二位早来搭救。」
近营救
搭救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谋害释义:谋划杀害或陷害:谋害忠良。
- 2.
陷害释义:设诡计害人:严防坏分子陷害好人。
搭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井投石释义:见人掉进井里,不但不搭救,反而向井里仍石头。
- 2.
救取释义:拯救,搭救。
- 3.
柳毅传书释义:唐 李朝威 作传奇小说《柳毅传》,写男主人公 柳毅 传书搭救 洞庭 龙女,后与其结为夫妻。
- 4.
河里孩儿岸上娘释义:比喻眼看亲人受苦而无法搭救的痛苦。
- 5.
海底两万里释义:长篇科幻小说。法国凡尔纳作于1870年。尼摩船长设计建造了一艘奇特的潜艇,搭救了生物学家阿龙纳斯等人后,一起开始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历经艰险,进入大西洋,一路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最后,终于到达挪威海岸。
- 6.
漠北扬名释义:成刚小说《再扶汉室》第三十九章,原回目为:观将胆无头箭会 射三兽漠北扬名。主要叙述了李封从可怜搭救一个陌不相识的客商开始,不自觉怎么样从一个以“再扶汉室”为目标的年轻人走向了自己的反面的过程。
- 7.
硃砂释义:亦作“硃沙”。矿物名。旧称丹砂。炼汞的主要原料。色鲜红。可作颜料,亦供药用。以 湖南 辰州 产者为最佳,故又称辰砂。元 无名氏《硃砂担》第二折:“苦奔波,枉生受。有谁人肯搭救。单只被几颗硃砂送了我头。”清 昭槤《啸亭杂录·尹文端公》:“公白晳少鬚眉,丰颐大口,声清扬远闻,著体红瘢如硃砂鲜,目秀而慈,长寸许。”清 沉初《西清笔记·纪文献》:“上命踪跡得之,遂令祈雨,果验。上欲赏之,李 言世外人无所须,乃赐硃沙一盒。”
- 8.
结草衔环释义: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 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 9.
衔环结草释义: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 10.
诚慤释义:诚朴;真诚。唐 柳宗元《与吕恭论墓中石书书》:“於斯也,虑善善之过而莫之省,诚慤之道少损,故敢私言之。”明 唐寅《爱溪记》:“新安 洪君 伯周,俶儻诚慤士。”清 刘大櫆《乌程闵君墓志铭》:“每春秋饗奠,必致其诚慤。”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 柯尔 ﹞生性很诚慤,孙先生 又求他搭救。”
搭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井投石释义:见人掉进井里,不但不搭救,反而向井里仍石头。
- 2.
救取释义:拯救,搭救。
- 3.
柳毅传书释义:唐 李朝威 作传奇小说《柳毅传》,写男主人公 柳毅 传书搭救 洞庭 龙女,后与其结为夫妻。
- 4.
河里孩儿岸上娘释义:比喻眼看亲人受苦而无法搭救的痛苦。
- 5.
海底两万里释义:长篇科幻小说。法国凡尔纳作于1870年。尼摩船长设计建造了一艘奇特的潜艇,搭救了生物学家阿龙纳斯等人后,一起开始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历经艰险,进入大西洋,一路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最后,终于到达挪威海岸。
- 6.
漠北扬名释义:成刚小说《再扶汉室》第三十九章,原回目为:观将胆无头箭会 射三兽漠北扬名。主要叙述了李封从可怜搭救一个陌不相识的客商开始,不自觉怎么样从一个以“再扶汉室”为目标的年轻人走向了自己的反面的过程。
- 7.
硃砂释义:亦作“硃沙”。矿物名。旧称丹砂。炼汞的主要原料。色鲜红。可作颜料,亦供药用。以 湖南 辰州 产者为最佳,故又称辰砂。元 无名氏《硃砂担》第二折:“苦奔波,枉生受。有谁人肯搭救。单只被几颗硃砂送了我头。”清 昭槤《啸亭杂录·尹文端公》:“公白晳少鬚眉,丰颐大口,声清扬远闻,著体红瘢如硃砂鲜,目秀而慈,长寸许。”清 沉初《西清笔记·纪文献》:“上命踪跡得之,遂令祈雨,果验。上欲赏之,李 言世外人无所须,乃赐硃沙一盒。”
- 8.
结草衔环释义: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 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 9.
衔环结草释义: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 10.
诚慤释义:诚朴;真诚。唐 柳宗元《与吕恭论墓中石书书》:“於斯也,虑善善之过而莫之省,诚慤之道少损,故敢私言之。”明 唐寅《爱溪记》:“新安 洪君 伯周,俶儻诚慤士。”清 刘大櫆《乌程闵君墓志铭》:“每春秋饗奠,必致其诚慤。”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 柯尔 ﹞生性很诚慤,孙先生 又求他搭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