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露地 露地的意思

露地

简体露地
繁体
拼音lù dì
注音ㄌㄨˋ ㄉ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ù lòu,(1)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组词】:露水。白露。寒露。朝(zhāo )露。甘露。(2) 在室外,无遮盖。【组词】:露天。露宿。露营。(3) 加入药料或果子汁制成的饮料或药剂。【组词】:露酒。枇杷露。(4) 滋润。【组词】:覆露万民。(5) 表现,显现。【例句】:露布(a.通告;b.古代指未加封缄的文书;c.檄文;d.捷报等)。露骨。袒露。吐露。揭露。暴露。 ◎ 用于一些口语词语,如“露怯”、“露马脚”。

dì de,(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例句】: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组词】:地质。地壳。(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组词】:陆地。地下。(4) 地球表面的土壤。【组词】: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组词】:地区。此地。(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组词】:地板。地毯。(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组词】:地点。目的地。(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组词】:易地以处。(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组词】:见地。境地。心地。(10) 底子。【组词】:质地。 ◎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组词】:慢慢地走。

基本含义

露天地面,没有遮蔽的地方。

露地的意思

露地 [lù dì]

1. 佛教语。喻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烦恼俱尽,处于没有覆蔽的地方。

露地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喻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烦恼俱尽,处于没有覆蔽的地方。

《百喻经·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捨弃而走,到於露地,乃至日暮,亦不肯来。”
《法苑珠林》卷一〇一:“处中六者:一、阿兰若处;二、在塚閒;三、在树下;四、在露地;五是常坐;六是随坐。”


国语词典

露地 [lù dì]

⒈ 露天的地方。

《妙法莲华经·卷二》:「是时长者见诸子等安稳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无复障碍。」


露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受岁释义:⒈佛教以每年七月十五日为受岁之日。 和尚于夏季安居修学,学毕,增一法腊,故称。《增壹阿含经·善聚品》:“佛告 阿难 曰:‘汝今於露地速击揵椎,所以然者,今七月十五日,是受岁之日。’”⒉泛指增加一岁。唐 李嘉祐《元日无衣冠入朝寄皇甫拾遗冉从弟补阙纾》诗:“白髭空受岁,丹陛不朝天。”宋 陈师道《元日》诗:“望乡仍受岁,回首望松筠。”
    • 2.
      祭星释义:古代重要祭礼之一。每年春至,天子出东郊设坛而祭祀星辰。《管子·轻重己》:“天子东出其国九十二里而坛,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号曰祭星。”《孔丛子·论书》:“主於郊宫,所以祭日也;夜明,所以祭月也;幽禜,所以祭星也。”《尔雅·释天》:“祭星曰布。”郝懿行 义疏:“祭星者,盖为坛祭之。《祭法》云:‘幽宗,祭星也。’郑 注:‘宗,当为禜。幽禜,亦谓星坛也。’《释文》引 李巡 曰:‘祭星者以祭布露地,故曰布。’孙炎 曰:‘既祭,布散於地,似星辰布列也。’”
    • 3.
      裸地释义:没有植物生长的裸露地面,是群落形成、发育和演替的最初条件和场所。
    • 4.
      露白地牛释义:驯养日久听人役使的耕牛。佛教用以比喻皈依佛法者。《景德传灯录·福州大安禅师》:“安 在 潙山,三十年来,只看一头水牯牛,若落路入草便牵出;若犯入苗稼即鞭挞。调伏既久,可怜生受人言语。如今变作箇露白地牛,常在人面前终日露迥迥地趂亦不去也。”亦作“露地白牛”。宋 黄庭坚《作浩然词赠何造诚》:“无钩狂象听人语,露地白牛看月斜。”亦省作“露地牛”。宋 朱熹《借韵呈府判张文既以奉箴且求教药》:“飞腾莫羡摩天鵠,纯熟须参露地牛。”
    • 5.
      鸣绿释义:甘蓝新品种,球叶外叶均绿色有光泽,蜡粉少,定植后55天左右收获;叶球圆形,结球紧实;适宜春秋露地栽培,秋季播种适当晚播,每亩种植3800株左右。

露地(lud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露地是什么意思 露地读音 怎么读 露地,拼音是lù dì,露地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露地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