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壤 [jī rǎng]
1. 古代的一种游戏。把一块鞋子状的木片侧放地上,在三四十步处用另一块木片去投掷它,击中的就算得胜。《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于道。”后因以“击壤”为颂太平盛世的典故。
击壤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的一种游戏。把一块鞋子状的木片侧放地上,在三四十步处用另一块木片去投掷它,击中的就算得胜。参阅《太平御览》卷七五五引 三国 魏 邯郸淳 《艺经》。
引汉 王充 《论衡·刺孟》:“夫毁瓦画墁,犹比童子击壤于涂,何以异哉!”
⒉ 参见“击壤歌”。参见“击壤歌”。
引《艺文类聚》卷十一引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帝尧 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於道。”
后因以“击壤”为颂太平盛世的典故。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即是 羲唐 化,获我击壤情。”
唐 张说 《季春下旬诏宴薛王山池序》:“河 清难得,人代几何?击壤之懽,良有以也。”
宋 范成大 《插秧》诗:“谁知细细青青草,中有丰年击壤声。”
清 方贞观 《出宗阳》诗:“生逢击壤世,不得守耕桑。”
国语词典
击壤 [jī rǎng]
⒈ 一种古代的游戏。将一块鞋状的木片当靶子,在一段距离之外用另一块木片对其投掷,打中则获胜。汉·王充此本为老人闲暇无事时的游戏。后比喻太平盛世。唐·张说〈季春下旬诏宴薛王山池序〉:「河清难得,人代几何?击壤之欢,良有以也。」
引《论衡·刺孟》:「夫毁瓦画墁,犹比童子击壤于涂,何以异哉?」
《艺文类聚·卷一一·帝王部·帝尧陶唐氏引帝王世纪》:「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于道。」
《文选·张协·七命》:「玄龆巷歌,黄发击壤。」
击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击壤歌释义:古歌名。 相传 唐尧 时有老人击壤而唱此歌。 汉 王充 《论衡·艺增》:“传曰:有年五十击壤於路者,观者曰:‘大哉, 尧 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尧 何等力!’”按,《艺文类聚》卷十一引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所引歌辞略异,末句作“帝何力於我哉!”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幼海议本》:“息风波,固皇图,愿见康衢《击壤歌》。”
- 2.
击壤释义:⒈古代的一种游戏。把一块鞋子状的木片侧放地上,在三四十步处用另一块木片去投掷它,击中的就算得胜。汉 王充《论衡·刺孟》:“夫毁瓦画墁,犹比童子击壤于涂,何以异哉!”参阅《太平御览》卷七五五引 三国 魏 邯郸淳《艺经》。⒉《艺文类聚》卷十一引 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 帝尧 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於道。”后因以“击壤”为颂太平盛世的典故。南朝 宋 谢灵运《初去郡》诗:“即是 羲唐 化,获我击壤情。”唐 张说《季春下旬诏宴薛王山池序》:“河 清难得,人代几何?击壤之懽,良有以也。”宋 范
- 3.
受块释义:接受土块。语本《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 公子 重耳 ﹞出於 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子,子犯 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故 瀆 东逕 五鹿 之野,晋文公 受块於野人,即此处矣。”后用为受天赐之典。唐 王起《雨不破块赋》:“受块之人,共欣其天赐;击壤之老,将明其帝功。”
- 4.
和絃释义:⒈同弦音不协调。 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余长姑嫁 慈溪 姚 氏……有《自嘲》一联云:‘量浅酒痕先上面,兴高琴曲不和絃。’”⒉音乐术语。称和声的结构单位。在多声部音乐中,按着三度或非三度音程关系排列起来的三个以上的音的结合,叫和弦。祖慰《被礁石划破的水流》:“那象征着主人公命运的音乐主题,终于战胜了一切,走向终止--在几个极度响亮的和弦中戛然而止。”谓与他人的弦音相应和。明 陈子龙《偕熊令君伯甘游》诗:“和絃愧同调,击壤庶齐观。”
- 5.
壤父释义:传说中 尧 时的一个田野老人。晋 皇甫谧《高士传》卷上:“帝尧 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壤父年八十餘而击壤於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於我哉?’”参见“壤歌”。
- 6.
壤歌释义:即《击壤歌》。相传 尧 时有老人击壤而歌。后成为歌颂太平盛世之典。
- 7.
忘帝力释义:相传 帝尧 时,一老者边击壤,边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后用为歌颂太平的典故。
- 8.
抛堶释义:亦作“拋垛”。 相传古有击壤,以抛掷砖块为戏。
- 9.
玄髫释义:⒈亦作“玄齠”。指黑发儿童。《文选·张协<七命>》:“玄齠巷歌,黄髮击壤。”李善 注:“《埤苍》曰:‘髫,髮也,髫与齠,古字通也。’”吕延济 注:“谓玄髮童子,黄髮寿人,并歌謡於衢巷田壤之中也。”⒉指童年时期。唐 骆宾王《对策文三道》:“是知因籍时来,和君 播玄齠之俊;当其未遇,颜生 致白首之勤。”⒊黑发。唐 温庭筠《洞户二十二韵》:“素手瑠璃扇,玄髫玳瑁簪。”
- 10.
相杵释义:舂谷时发出的号子声。语本《礼记·檀弓上》:“邻有丧,舂不相。”《史记·商君列传》:“五羖大夫 死,秦国 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謡,舂者不相杵。”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相谓送杵声,以声音自劝也。”《宋书·符瑞志下》:“臣不量卑懵,窃慕击壤有作,相杵成謳。”
- 11.
老复丁释义:谓年老而复壮盛。犹言返老还童。一说,家有年高者,则免除其子孙的赋役。《急就篇》卷四:“长乐无极老復丁。”颜师古 注:“击壤行歌,喜宽政也。老復丁者,家有高年,则蠲其子孙免赋役也。”王应麟《困学纪闻·小学》:“颜氏 解为蠲其子孙之役,非也,即《参同契》所谓‘老翁復丁壮’。”宋 朱熹《次亭字韵诗呈秀野文兼简王宰》之一:“人言洞里春常在,自庆樽前老復丁。”
- 12.
耕凿释义:⒈耕田凿井。语出古诗《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后常用“耕凿”形容人民辛勤劳动,生活安定。⒉泛指耕种,务农。
- 13.
豳雅释义:指《诗·豳风·七月》篇。《周礼·春官·籥章》:“凡国祈年于田祖,龡《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郑玄 注:“《豳雅》,亦《七月》也。《七月》又有‘于耜举趾,饁彼南亩’之事,是亦歌其类。谓之雅者,以其言男女之正。”后亦泛指农事之歌。宋 陆游《十一月十一日夜闻雨声》诗:“丰年儻可期,击壤歌《豳雅》。”
- 14.
陶唐歌释义:指《击壤歌》。相传 帝尧 时,有老人击壤而作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歌辞内容反映了对没有暴政、没有王税的理想社会的歌颂和向往。
- 15.
黄吻释义:黄口。 指幼儿。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黄吻之齔,含哺而怡;鮐背之老,击壤而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黄吻年少,勿为评论宿士。”《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五年》:“大单于当以授我,今乃以与黄吻婢儿,念之令人气塞,不能寝食。”胡三省 注:“口边曰吻。鸟雏始出巢者,口黄未褪,目之曰黄吻,言少艾也。”
- 16.
鼓腹击壤释义:原指人民吃得饱,有余闲游戏。 后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同“击壤鼓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