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师塔 师塔的意思
shī

师塔

简体师塔
繁体師塔
拼音shī tǎ
注音ㄕ ㄊㄚ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ī,(1) 教人的人。【组词】:老师。导师。师傅。师生。师徒。师德。良师益友。好(hào )为人师。(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组词】:工程师。医师。技师。(3) 效法。【组词】:师法古人。(4) 榜样。【组词】:师范。(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组词】:师母。师兄。师弟。师妹。(6)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组词】:法师。禅师。(7) 军队。【组词】:会师。出师。(8)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组词】:师长。师座。(9) 一国的首都。【组词】:京师。(10) 姓。

tǎ,(1) 佛教特有的高耸的建筑物,尖顶,多层,常有七级、九级、十三级等,形状有圆形的、多角形的,一般用以藏舍利、经卷等。【组词】:宝塔。佛塔。(2) 像塔形的建筑物或器物。【组词】:水塔。灯塔。纪念塔。金字塔。塔楼。(3) 姓。

基本含义

形容学问高深,有很高的造诣。

师塔的意思

师塔 [shī tǎ]

1. 即身塔。为僧人埋骨之所。

师塔 引证解释

⒈ 即身塔。为僧人埋骨之所。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予在 成都,偶以事至 犀浦,过松林甚茂,问驭卒:‘此何处?’答曰:‘师塔也。’盖谓僧所葬之塔。”


师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世寿释义:佛教谓僧尼的实际年寿为“世寿”,以别于“僧腊”(受戒后的年岁)。 明 宋濂《妙果禅师塔铭》:“世寿七十有三,僧腊五十有三。闻师之殁,緇素无不哀慟。”
    • 2.
      俗纷释义:尘世的纷扰。唐 卢照邻《赤谷安禅师塔》诗:“独坐巖之曲,悠然无俗纷。”唐 宋之问《绿竹引》:“妙年秉愿逃俗纷,归卧 嵩丘 弄白云。”唐 萧颖士《蒙山作》诗:“子尚 捐俗纷,季随 躡遐轨。”
    • 3.
      僧正释义:僧官名。十六国 后秦 始立,统管 秦 地僧尼。南朝 历代亦设。唐 以后于州立僧正管理地方僧尼事务。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义解·释慧基》:“基 既德被 三吴,声驰海内,乃敕为僧主,掌任十城,盖东土僧正之始也。”《南齐书·倖臣传·杨法持》:“宋 世道人 杨法持,与 太祖 有旧。元徽 末,宣传密谋。昇明 中,以为僧正。”唐 白居易《大唐泗州开元寺明远大师塔碑铭序》:“元和 元年,众请充当寺上座。明年,官补为本州僧正。”
    • 4.
      僧统释义:僧官名。 始于 北魏。宋 赞宁《大宋僧史略·僧统》:“秦 制 关中,立僧正为宗首;魏 尊北土,改僧统领緇徒。”宋 赞宁《大宋僧史略·僧统》:“﹝ 师贤 ﹞同辈五人,魏帝 亲为下髮,詔 贤 为僧统。僧统之官自 师贤 始也。”清 钱泳《履园丛话·碑帖·吴越僧统慧因普光大师塔铭》:“时年十三,梁 授 法相大师,封 安国罗汉寺 主,加 两浙 僧统。”
    • 5.
      先志释义:⒈先立志向。《礼记·学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孔颖达 疏:“若学为士,则先喻教以学士之志。”⒉乘胜之志。《后汉书·臧宫传论》:“斯诚雄心尚武之几,先志翫兵之日。” 李贤 注:“先志者,乘胜之志也。”⒊先人的遗志。《魏书·高祖纪上》:“朕猥承前绪,纂戎洪烈,思隆先志,缉熙政道。” 唐 白居易 《大唐泗州开元寺临坛律德明远大师塔碑铭》:“道俗众万辈恭敬悲泣,备涅槃威仪,迁全身归于湖西塼塔,遵本教而奉先志也。”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上》:“﹝ 伯禽 二女﹞以厥祖遗言,俾卜葬 青山 ,以成先志。”
    • 6.
      动意释义:⒈改变意向。宋 曾巩 《宝月大师塔铭》:“及退而处夫贫富死生之际,又有所不累其心,故至於不能自给,而未尝动意。”⒉起意。 许地山 《凶手·本事》:“两个朋友觉得 孙荣 对他们疏远了,便动意勒索他。”⒊谓含有动的意趣。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卷五:“前辈诗云,‘风静花犹落’,静中见动意。‘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意。”⒋犹费心。 元 无名氏 《娶小乔》第三折:“某等四将,乃元帅治下,何劳如此动意。”
    • 7.
      叶力释义:协力;合力。唐 白居易《<僧正明远大师塔碑铭>序》:“师与 徐州 节度使 王侍中 有缘,遂合愿叶力再造寺宇。”《新五代史·朱友文传》:“朕艰难创业,踰三十年。託於人上,忽焉六载,中外叶力,期於小康。”清 褚人穫《坚瓠首集·十二事诗》:“他年为 舜 牧,叶力济苍生。”
    • 8.
      威音王佛释义:劫初之佛。《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乃往古昔,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 威音王如来 ……是 威音王佛 寿四十万亿那由他 恒河 沙劫。”亦省称“威音”。清 王猷定《客燕偕内僧话》诗:“且置 威音 事,閒谈 天宝 年。”清 黄宗羲《苏州三峰汉月藏禅师塔铭》:“威音 以后,不许无师儼然而践其位。”
    • 9.
      庙穴释义:塔中置放僧人遗骨的墓穴。 唐 白居易《如信大师功德幢记》:“宝历 元年某月某日迁葬于 奉先寺,祔其先师塔庙穴之上。不封不树,不庙不碑,不劳人,不伤财,唯立佛顶尊胜陁罗尼一幢。”
    • 10.
      无底藏释义:取之不尽的库藏。佛教用以形容佛门奥旨。宋 苏辙《全禅师塔铭》:“﹝ 道全禪师 ﹞游 高安,事 洞山 文禪师,五年而悟,告 文 曰:‘吾一槌打透无底藏,一切珍寳皆吾有也。’”
    • 11.
      杖锡释义:拄着锡杖。谓僧人出行。锡,锡杖,云游僧所持法器。晋 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释法师以 隆安 四年仲春之月,因咏山水,遂杖锡而游。”唐 崔颢《赠怀一上人》诗:“传灯遍都邑,杖锡游王公。”明 宋濂《佛慧圆明广照无边普利大禅师塔铭》:“师度不为时所容,与弟子 希昇 杖锡踰 涛江 而东,至 乌伤 之 伏龙山。”清 孙枝蔚《劝酒歌》之一:“正逢老僧杖锡来,见我相劝学参禪。”
    • 12.
      正坐释义:端坐;正身而坐。《庄子·庚桑楚》:“南荣趎 蹵然正坐曰:‘若 趎 之年者已长矣,将恶乎託业,以及此言邪?’”《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若并时进见,则不敢正坐离立,行则僂身自卑。”宋 曾巩《宝月大师塔铭》:“其夕沐浴易衣,正坐而卒。”《再生缘》第六回:“只见 鄔必凯 与 神武真人,端身正坐,两旁排列得刀鎗密密,剑戟森森。”
    • 13.
      求正释义:⒈寻求正道。《荀子·解蔽》:“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説,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乱国之君,乱家之人,此其诚心,莫不求正而以自为也。”⒉请求指正。明 宋濂《佛日普照慧辨禅师塔铭》:“予慕师之道甚久,近获沉手 护龙河 上,相与谈玄,因出《賸语》一编求正。”明 李贽《答耿司寇》:“龙溪先生 年至九十,自二十岁为学,又得明师,所探讨者尽天下书,所求正者尽四方人。”侯外庐《<船山学案>自序》:“作者把 船山 学术从《中国近代思想史》中抽出来先行发表,以求正于大雅君子。”
    • 14.
      百塔寺释义:寺名。在 陕西省 西安市 南。《金石萃编·唐道安禅师塔记》王昶 跋:“信行禪师塔,在 长安县 百塔寺,寺在城南五十里许。《陕西通志》:‘百塔寺 本 唐 僧 信行 塔院。大历 二年间,慕 信行 者皆窆於 信行塔 之左右,故名 百塔。’”
    • 15.
      示疾释义:佛教语。谓佛菩萨及高僧得病。唐 刘轲《<大唐三藏大遍法师塔铭>序》:“﹝ 玄奘 ﹞自示疾至於昇神,奇应不可殫纪。”宋 赞宁《宋高僧传·感通一·唐泗州普光王寺僧伽》:“﹝ 景龙 ﹞四年庚戌,﹝ 僧伽 ﹞示疾。勑自内中往 荐福寺 安置。三月二日儼然坐亡,神彩犹生,止瞑目耳。”
    • 16.
      示灭释义:佛教语。佛菩萨及高僧坐化身死。唐 李华《东都圣善寺无畏三藏碑》:“山王高妙,海月圆深,因於示灭,空悲鹤林。”唐 白居易《奉国寺神照师塔铭序》:“﹝ 神照 ﹞以 开成 十三年冬十二月示灭於 奉国寺 禪院。”唐 黄滔《华严寺开山始祖碑铭》:“师 咸通 六年七月五日示灭,寿八十有五。”参见“示寂”。
    • 17.
      蹈矩循彠释义:同“蹈矩循规”。明 宋濂《佛慧圆明无边广照普利大禅师塔铭》:“七岁即就外傅,诸书经目輒成诵,出入蹈矩循彠,有若成人。”
    • 18.
      轮环释义:⒈循环;轮流。前蜀 韦庄《上春词》:“四时轮环终又始,百年不见 南山 摧。”元 行端《拟寒山子诗》之一:“东东復西西,轮环哭哀哀。”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段公子》:“夫人与诸婢亦皆梦魔,大愳,而无如之何,唯与诸婢媪轮环鬭叶子,坐守达旦。”⒉谓轮回,转世。唐 田休光《法藏禅师塔铭》:“世之业,生灭若轮环者,则虽尘沙作数,草木为筹,了无遗纤哉。”
    • 19.
      迁形释义:佛教语。指僧侣逝世。《金石萃编·唐道安禅师塔记》:“以 总章 元年十月七日迁形於 赵景公寺 禪院。”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书卒异词》:“僧卒曰迁形,亦曰迁化。见《禪道安禪师塔记》及《僧维新等经幢》。”
    • 20.
      遐深释义:⒈荒远幽僻。唐 萧颖士《白鹇赋》序:“白鷴,羽族之幽奇也。素质黑章,爪觜纯丹,体备冠距,颇类夫鸡翟,神貌清閒,不杂於众禽,栖心遐深,与人境罕接。”唐 陈诩《洪州百丈山故怀海禅师塔铭》:“大师初居 石门,依大寂之塔,次补师位,重宣上法,后以众所归集,意在遐深。百丈山碣立一隅,人烟四絶,将欲卜筑。”⒉久远。唐 颜师古《功臣配飨议》:“《礼经》残缺,年载遐深,传习各殊,执见靡一。”

师塔(shit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师塔是什么意思 师塔读音 怎么读 师塔,拼音是shī tǎ,师塔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师塔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