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数度 数度的意思
shù

数度

简体数度
繁体數度
拼音shù dù
注音ㄕㄨˋ ㄉ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ù shǔ shuò,(1) 屡次。【例句】:数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dù duó,(1) 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组词】:尺度。刻度。度量衡。(2) 事物所达到的境界。【组词】:程度。高度。风度。(3) 分角的单位,一圆周角分为360度。【组词】:角度。(4) 依照计算的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组词】:温度。湿度。经度。纬度。浓度。(5) 电能的单位,一千瓦小时电量的通称。(6) 法则,应遵行的标准。【组词】:制度。法度。(7) 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8) 能容受的量。【组词】:气度。(9) 考虑,打算。【组词】:置之度外。(10) 过,由此到彼。【组词】:度日。度假。欢度新春。(11) 量词,次。【组词】:一度。再度。(12) 僧尼道士劝人出家。【例句】:剃度(剃发出家)。(13) 姓。 ◎ 计算,推测。【组词】:忖度。揣度。审时度势。度德量力。

基本含义

多次、屡次。

数度的意思

数度 [shù dù]

1. 犹制度。指广长。广,指口径;长,指上下。计算。旧题唐·柳宗元《龙城录·夜坐谈鬼而怪至》:“时风雪寒甚,窗外点点火,明若流萤,须臾千万点,不可数度。”几次。道教鬼神九等境界中的第三等。指天象星宿运转的度数。

数度 引证解释

⒈ 犹制度。

《易·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庄子·天下》:“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
宋 曾巩 《<礼阁新仪目录>序》:“然而古今之变不同,而俗之便习亦异,则法制数度其久而不能无弊,势固然也。”

⒉ 指广长。广,指口径;长,指上下。

《周礼·春官·典同》:“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以十有二声为之齐量。”
郑玄 注:“数度,广长也。”

⒊ 指天象星宿运转的度数。

明 唐顺之 《季彭山<春秋私考>序》:“至於地里古今之沿革,姓名氏族之派,星历之数度……皆辨析毫釐,务极该实。”

⒋ 几次。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妓女·杜韦》:“牧之 咯血在口,力弱不能吐,则 韦 以口承之,即嚥入喉,一嚥一殞絶,顷刻间必数度。”

⒌ 计算。

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夜坐谈鬼而怪至》:“时风雪寒甚,窗外点点火,明若流萤,须臾千万点,不可数度。”


数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接释义:⒈谓三度接见。 语本《易·晋》:“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孔颖达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后多以“三接”为恩宠优奖之典。⒉谓数度交战。三,言其数之频繁。
    • 2.
      十二律释义:古乐的十二调。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共为十二律。《周礼·春官·典同》:“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吕氏春秋·古乐》:“次制十二筒,以之 阮隃 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鐘之宫,适合。”《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昔 黄帝 吹九寸之管,得黄钟正声,半之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胡三省 注:“三分其一而损益之,上生下生而十二律备矣。”参阅《汉书·律历志上》。
    • 3.
      同泰寺释义:寺名。 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为 南朝 梁 所建,梁武帝 曾数度舍身于此。《南史·梁纪中》:“癸巳,幸 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唐 李群玉《龙安寺佳人阿最歌》之五:“何须 同泰寺,然后始为奴。”清 吴伟业《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萧条 同泰寺,南枕山之阳。”清 赵翼《梁制观世音像歌》:“同泰寺 中频捨身,帝王有价可钱赎。”
    • 4.
      同甫释义:南宋 爱国词人 陈亮 的字。他数度上书言事,力主恢复中原,虽几陷于死,而毫不退缩。
    • 5.
      阴晴释义:⒈指向阳和背阴。 唐 王维《终南山》诗:“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⒉比喻得志和失意。元 曾瑞《哨遍·村居》套曲:“人为功名苦战争,徒然竞,百年身世,数度阴晴。”

数度(shud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数度是什么意思 数度读音 怎么读 数度,拼音是shù dù,数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数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