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从龙 从龙的意思
cónglóng

从龙

简体从龙
繁体從龍
拼音cóng lóng
注音ㄘㄨㄥˊ ㄌㄨ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óng,(1) 跟随。【组词】:愿从其后。(2) 依顺。【组词】:顺从。盲从。从善如流。(3) 采取,按照。【组词】:从优。(4) 从事;参加。【组词】:从业。从政。投笔从戎。(5) 由,自。【组词】:从古至今。从我做起。(6) 跟随的人。【组词】:侍从。仆从。(7) 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例句】:从父(伯父、叔父的通称)。(8) 次要的。【组词】:主从。从犯。(9) 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10) 姓。

lóng,(1)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组词】: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2)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组词】:恐龙。(3)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组词】:龙颜。龙体。龙袍。(4) 姓。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离开原有的势力、背叛原来的朋友,投靠更有权势的人。

从龙的意思

从龙 [cóng lóng]

1. 《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旧以龙为君象,因以称随从帝王或领袖创业。

从龙 引证解释

⒈ 旧以龙为君象,因以称随从帝王或领袖创业。

《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
后唐 卢殷 《欲销云》诗:“欲隐从龙质,仍餘触石文。”
清 戴易 《钓台》诗:“当时赖有从龙彦,却使幽人享太平。”
《清史稿·食货志一》:“有从龙入关者,有定鼎后投诚者。”
郭孝成 《陕西光复记》:“当中原逐鹿之时,正豪杰从龙之会。”


国语词典

从龙 [cóng lóng]

⒈ 语本比喻随从帝王创业。

《易经·乾卦·九五》:「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唐·卢殷〈欲销云〉诗:「欲隐从龙质,仍余触石文。」


从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云龙释义:⒈云和龙。汉 王充《论衡·乱龙》:“董仲舒 申《春秋》之雩,设土龙以招雨,其意以云龙相致。”五代 齐己《春雨》诗:“云龙相得起,风电一时来。”前蜀 杜光庭《天册巡官何文济为东院生日斋词》:“犹风虎以相须,若云龙而感契。”⒉《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孔颖达 疏:“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是云从龙也。”后因以“云龙”比喻君臣风云际会。宋 陆游《太师魏国史公挽歌词》:“云龙际千载,典册冠三公。”明 张居正《圣母图赞·庆都毓圣》:“元云入户,赤龙在宫,遂开景运,万国时雍,济济岳牧
    • 2.
      从龙释义:《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旧以龙为君象,因以称随从帝王或领袖创业。
    • 3.
      便辟释义:⒈亦作“便僻”。 谄媚逢迎。《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邢昺 疏:“便辟,巧辟人之所忌以求容媚者也。”《南史·王晏传》:“﹝ 王晏 ﹞性甚便僻,渐见亲侍,常参议机密。”唐 王勃《平台秘略论·褒客》:“便辟脂韦饰其迹,甘言巧辞运其辩。”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直隶,为帝都者七百餘年,举天下便僻巧媚之士凑集焉,加以从龙入关之裔,驱恣淫佚,恣慢横暴。”⒉指谄媚逢迎之人。《书·冏命》:“慎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辟侧媚,其惟吉士。”⒊指君主左右受宠幸的小臣。《管子·立政》:“三本者不审,
    • 4.
      圈地释义:⒈指 清 初满族统治阶级圈占指定的民地。系掠夺土地的一种方式。《清史稿·食货志一》:“顺治 元年,定近京荒地及前 明 庄田无主者,拨给东来官兵,圈地议自此始……八年,帝以圈地妨民,諭令前圈占者悉数退还。”⒉指圈占的土地。《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这项地,原是我家祖上从龙进 关 的时候佔的一块老圈地,当日大得很呢。”
    • 5.
      失鹿释义:失去天下。 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秦 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以鹿喻帝位也。”明 高启《感旧酬宋君咨见寄》诗:“中原未失鹿,东海方横鲸。”清 石为崧《秋日坐秦淮水榭闻故老谈金陵遗事》诗:“荆榛曾记从龙日,鼙鼓还传失鹿年。”
    • 6.
      思州府释义:明成祖永乐12年,置思州府,属贵州布政司,龙泉坪长官司作为宣慰司附廓,治所从龙泉坪徙至思南。
    • 7.
      惊悼释义:震惊而伤悼。 南朝 陈 徐陵《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无识之徒,忽然逆战,前旌未举,即自披猖。惊悼之情,弥以伤惻。”宋 苏辙《超然台赋》:“彼世俗之私己兮,每自予於曲全。中变溃而失故兮,有惊悼而汍澜。”《明史·秦从龙传》:“寻病卒,年七十。太祖 惊悼。”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但见坟兆万接,迷目榛荒;鬼火狐鸣,骇人心目。惊悼而归舍。”
    • 8.
      散越释义:⒈犹激越。《国语·周语下》:“为之六閒,以扬沉伏而黜散越也。”韦昭 注:“越,扬也……伏则不宣,散则不和。”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长啸》:“初则发声调畅,稍加散越。”⒉犹激扬。《三国志·魏志·公孙渊传》“诱呼 鲜卑,侵扰北方”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王沉《魏书》:“奉被今年七月己卯詔书,伏读恳切,精魄散越。”《宋书·申恬传》:“伏闻朝恩当加臣 济南 太守,仰惟优旨,荒心散越。”明 张煌言《<曹云霖中丞从龙诗集>序》:“懽愉则其情散越,散越则思致不能深入。”
    • 9.
      白虎图腾释义:在中国四圣兽中,另外一个常常跟龙相提并论的就是‘白虎’;虎,为百兽之长,它的威猛和传说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变成了属阳的神兽,常常跟着龙一起出动,‘云从龙,风从虎’成为降服鬼物的一对最佳拍档。
    • 10.
      真龙释义:⒈龙。真,谓非其他变种。汉 王充《论衡·乱龙》:“夫《易》言云从龙者,谓真龙也,岂谓土哉?”唐 杨炯《从弟杨去溢墓志铭》:“至如白雪迴光,清风度曲,崔亭伯 真龙之气,扬子云 吐凤之才,莫不玉振金声,笔有餘力。”宋 王安石《再用前韵寄蔡天启》诗:“伪凤易悦 楚,真龙反惊 叶。”⒉称骏马。唐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明 陈子龙《献马行》:“世上纷纷尽凡马,一入天廐成真龙。”⒊比喻皇帝。明 高启《穆陵行》:“幸逢中国真龙飞,一函雨露 江 南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
    • 11.
      虎啸释义:⒈虎吼叫。 ⒉比喻英杰得时奋起,四方风从,如风虎相感。语本《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孔颖达疏:“虎是威猛之兽,风是震动之气,此亦是同类相感。故虎啸则谷风生,是风从虎也。”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虎啸而谷风冽,龙兴而致云气。”晋赵至《与嵇茂齐书》:“龙睇大野,虎啸六合。”唐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 12.
      风虎云龙释义:比喻圣主、贤臣的遇合。宋 王安石《浪淘沙令》词:“汤 武 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祗在笑谈中。”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伊尹 有相 汤 的贤,武王 有伐 紂 的功,想当初风虎云龙,做了一枕南柯梦。”明 无名氏《鸣凤记·严嵩庆寿》:“欢乐,会风虎云龙,羽翼相从胆气豪。”参见“风从虎,云从龙”。
    • 13.
      龙气释义:⒈龙脑香的香气。⒉《易·乾》:“云从龙。”后因称云雾为“龙气”。⒊指帝王之气。
    • 14.
      龙见释义:⒈《易·乾》:“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高亨 注:“龙出现于田中,比喻大人活动于民间,人见之则有利。”后因以“龙见”指王者能有治绩。《庄子·在宥》:“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成玄英 疏:“圣人寂同死尸寂泊,动类飞龙在天。”⒉喻羽化而登仙。《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一》:“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李善 注:“进谓求仙也,退谓处俗也。”⒊《易·乾》:“云从龙,风从虎。”“龙”喻事物的主干,因以“龙见”喻文章根本已立。晋 陆机《文赋》:“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郭绍虞 等注:“‘龙见’句譬文章根本已立

从龙(congl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从龙是什么意思 从龙读音 怎么读 从龙,拼音是cóng lóng,从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从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