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大夏 大夏的意思
xià

大夏

简体大夏
繁体
拼音dà xià
注音ㄉㄚˋ ㄒ一ㄚ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à dài,(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组词】: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例句】: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组词】:大局。大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组词】:不大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组词】:老大。(6) 敬辞。【组词】:大作。大名。大手笔。(7) 时间更远。【组词】:大前年。(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组词】:大概。大凡。(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1) 古通“太”。(2) 古通“泰”。

xià,(1) 一年的第二季。【组词】:夏季。夏天。夏令。夏播。夏熟。夏粮。(2) 中国朝代名。【组词】:夏代。夏历。(3) 指中国。【组词】:华夏。(4) 姓。

基本含义

指夏天炎热的季节。

大夏的意思

大夏 [dà xià]

1. 周代“六舞”之一。相传本为夏禹时代的乐舞。

2. 指夏季。

3. 古国名。音译巴克特里亚(Bactria),也叫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我国汉代称之为大夏。

4. 古城门名。在洛阳,魏明帝所造。

5. 国号。东晋十六国之一。匈奴族赫连勃勃所建,也称夏,为吐谷浑所灭。

6. 国号。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称王后,国号称大夏。

7. 国号。宋时党项族李元昊国号亦称大夏,史称西夏,为蒙古成吉思汗所灭。

9. 大厦。

大夏 引证解释

⒈ 周 代“六舞”之一。相传本为 夏禹 时代的乐舞。

⒉ 指夏季。

《管子·轻重乙》:“夫岁有四秋……大夏且至,丝纊之所作,此之谓夏之秋。”
《汉书·董仲舒传》:“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於空虚不用之处。”

⒊ 古国名。音译 巴克特里亚(Bactria),也叫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我国 汉 代称之为 大夏。《魏书》称作 吐呼罗,《隋书》、《北史》、《大唐西域记》、《旧唐书》皆作 吐火罗。为 大月氏 所灭。在今 阿富汗 北部一带。

《史记·大宛列传》:“大夏 在 大宛 西南二千餘里 嬀水 南。”

⒋ 古城门名。在 洛阳,魏明帝 所造。

《文选·潘岳<河阳县作>诗》:“大夏 缅无覿,崇 芒 鬱嵯峨。”
李善 注:“陆机 《洛阳记》曰:大夏门,魏明帝 所造,有三层,高百尺…… 郭缘生 《述征记》曰:北芒,去 大夏门 不盈一里。”

⒌ 国号。 东晋 十六国之一。 匈奴 族 赫连勃勃 所建,也称 夏,为 吐谷浑 所灭。

⒍ 国号。 隋 末农民起义军领袖 窦建德 称王后,国号称 大夏

⒎ 国号。 宋 时 党项 族 李元昊 国号亦称 大夏,史称 西夏,为 蒙古 成吉思汗 所灭。

⒏ 大厦。

汉 张衡 《西京赋》:“正殿路寝,用朝羣辟,大夏耽耽,九户开闢。”
《文选·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接武茅茨,凉过大夏。”
李善 注:“《淮南子》曰:‘大夏增加,拟於 崑崙。’”
高诱 注:“大夏,大屋也。”


国语词典

大夏 [dà xià]

⒈ 夏禹时代的乐舞。即六乐之一。相传大禹治水有功,皋陶作以颂之。

《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 、大夏、大濩、大武。」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见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

⒉ 朝代名:(1)​ 夏朝。亦泛指中国。(2)​ (西元408~431)​晋时十六国之一。匈奴赫连勃勃所建。据有今陕西北部,甘肃东北部,及蒙古鄂尔多斯等地。

《文选·扬雄·羽猎赋》:「喟然并称曰:『崇哉乎德!虽有唐虞大夏成周之隆,何以侈兹?』」

⒊ 国名。位今内蒙及甘肃西北部。参见「西夏」条。


大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家释义:⒈极言人户之少。⒉指春秋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⒊指春秋晋之三卿韩、赵、魏。⒋指汉代传《诗》的齐、鲁、韩三派。⒌指汉代传《尚书》的欧阳、大夏侯、小夏侯三派。⒍指解说《春秋》的左氏、公羊、穀梁三派。⒎指古代天文学中的盖天、宣夜和浑天三种学派。⒏指三皇。⒐指夏、商、周。
    • 2.
      不得要领释义:《史记·大宛列传》:“骞从月氏(zhī)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 原意是汉派张骞出使西域,想联合月氏国共同攻打匈奴,月氏没有中肯而明确的答复。后用以指没有掌握事物的要点和关键。
    • 3.
      云门释义:周 六乐舞之一。用于祭祀天神。相传为 黄帝 时所作。《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郑玄 注:“此 周 所存六代之乐,黄帝 曰《云门》、《大卷》。黄帝 能成名万物,以明民共财,言其德如云之所出,民得以有族类。”《旧唐书·音乐志一》:“按古六代舞,有《云门》、《大咸》、《大夏》、《大韶》,是古之文舞;殷 之《大濩》,周 之《大武》,是古之武舞。”章炳麟《訄书·辨乐》:“古之作乐,各用其宫。”自注:“如《大司乐》:舞《云门》,则
    • 4.
      六代释义:⒈指 黄帝、唐、虞、夏、殷、周。《晋书·乐志上》:“周 始二《南》,《风》兼六代。昔 黄帝 作《云门》,尧 作《咸池》,舜 作《大韶》,禹 作《大夏》,殷 作《大濩》,周 作《大武》,所谓因前王之礼,设俯仰之容,和顺积中,英华发外。”南朝 梁 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一:“因六代之乐,宫判始辨。”章炳麟《文学说例》:“虽然,六代之乐,今尽崩阤。”⒉指 唐、虞、夏、殷、周、汉。《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元年》:“然歷六代而考绩之法不著,关七圣而课试之文不垂。”胡三省 注:“六代,唐、虞、夏、商、周、汉。”⒊
    • 5.
      六舞释义:⒈六种乐舞。谓黄帝之《云门》、尧之《咸池》、舜之《大韶》、禹之《大夏》、汤之《大濩》、武王之《大武》。⒉六种乐舞。谓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
    • 6.
      大夏释义:⒈周代“六舞”之一。 相传本为夏禹时代的乐舞。⒉指夏季。⒊古国名。音译巴克特里亚,也叫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我国汉代称之为大夏。⒋古城门名。在洛阳,魏明帝所造。⒌国号。⒍国号。⒎国号。⒏大厦。
    • 7.
      大月氏释义:古族名。月氏族 的一支。公元前2世纪从中国甘肃敦煌一带迁往伊犁河流域,不久又迁往阿姆河流域。公元前125年左右 灭大夏。公元前128年汉使张骞通西域至其国,后与汉往来渐密。氏(zhī)。
    • 8.
      孤竹释义:⒈独生的竹。《周礼·春官·大司乐》:“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於地上圜丘奏之。”郑玄 注:“孤竹,竹特生者。”贾公彦 疏:“孤竹,竹特生者,谓若 嶧阳 孤桐。”汉 班固《东京赋》:“尔乃孤竹之管,云和之瑟,雷鼓鼝鼝,六变既毕,冠华秉翟,列舞八佾。”汉 刘桢《赠从弟》诗之二:“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唐 杨炯《盂兰盆赋》:“孤竹之管,云和之瑟,麒麟在郊,凤凰蔽日。”⒉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因用孤竹制成,故名。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嶧阳 孤桐,不能无絃而激哀响;大夏 孤竹,不能莫吹而吐清声
    • 9.
      实沈释义:⒈古代神话谓 高辛氏 的季子名 实沉,是参宿之神。《左传·昭公元年》:“昔 高辛氏 有二子,伯曰 閼伯,季曰 实沉,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 閼伯 于 商丘,主辰。商 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 实沉 于 大夏,主参。唐 人是因,以服事 夏 商 ……故参为 晋 星。由是观之,则 实沉,参神也。”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引》:“夫异匪常经,僻非习见,俾 实沉 弗崇於 周,毕方 弗集於 汉,贰负 之形弗徵 上郡,干将之气弗烛斗牛,诸君子生平,遂几泯泯乎?”⒉星次名。大致相当于
    • 10.
      币财释义:礼物,财货。《左传·昭公二十六年》:“鲁 人买之,百两一布,以道之不通,先入币财。”《史记·大宛列传》:“遣使 柏始昌、吕越人 等岁十餘辈,出此初郡抵 大夏,皆復闭 昆明,为所杀,夺币财,终莫能通至 大夏 焉。”
    • 11.
      曩霄释义:宋 代 西夏 国主名。曩霄 本名 元昊,宋 赐姓 赵。后不甘臣 宋,于公元1038年称帝,国号 大夏。在帝位十一年卒。见《宋史·外国传一·夏国上》。后用为背叛不臣之典。清 王士禛《秦中凯歌》:“空言 韩 范 威名大,五路何曾制 曩霄?”
    • 12.
      朝离释义:即株离。古东方少数民族乐名。汉 班固《白虎通·礼乐》:“故东夷之乐曰朝离。”按,《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以舞大夏”汉 何休 注作“株离”。参见“株离”。
    • 13.
      朱干释义:红色的盾。《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乘大路、朱干、玉戚以舞《大夏》,八佾以舞《大武》,此皆天子之礼也。”唐 魏徵《五郊乐章·舒和》:“千里温风飘降羽,十枝炎景媵朱干。”《旧唐书·音乐志三》:“綵旞云迴昭睿德,朱干电发表神功。”
    • 14.
      株离释义:⒈古代西方少数民族乐名。《周礼·春官·鞮鞻氏》“鞮鞻氏 掌四夷之乐与其声歌。”汉 郑玄 注:“四夷之乐,东方曰韎,南方曰任,西方曰株离,北方曰禁。”一说古代东方少数民族乐名。《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以舞 大夏”汉 何休 注:“四夷之乐,大德广及之也。东夷之乐曰株离,南夷之乐曰任,西夷之乐曰禁,北夷之乐曰昩。”⒉古舞曲名。《尚书大传》卷一下:“阳伯 之乐,舞《株离》。”郑玄 注:“《株离》,舞曲名,言象物生育离根株也。”
    • 15.
      沈阏释义:⒈实沉 与 阏伯,传说中的人物名。相传为 高辛氏(帝喾)之子。实沉 与其兄 阏伯 不和,时动干戈。尧 因迁 实沉 于 大夏,主参星;迁 阏伯 于 商丘,主辰星。见《左传·昭公元年》。后因以“沉閼”作兄弟相残的典故。《隋书·河间王弘传》:“王之昏主,心若豺狼,讎忿同胞,有逾 沉 閼。”⒉沉滞阻塞。引申为官职未得升迁。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二:“是时 叔元 方隆隆炎炎,何 姜 皆沉閼未遇,非读书养气,那得如许风骨!”
    • 16.
      游凤释义:典出《吕氏春秋·古乐》:“昔 皇帝 令 伶伦 作为律,伶伦 自 大夏 之西,乃之 阮隃 之阴……以之 阮隃 之下,听凤鸟之鸣,以别十二律。”后以“游凤”谓知音。
    • 17.
      湛卢释义:⒈古代宝剑名。传为 春秋 时 欧冶子 所铸。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欧冶 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闕。”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三》:“古之利器,吴 楚 湛卢,大夏 龙雀,名冠神都。”⒉泛指宝剑。唐 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韵》:“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三二:“迢迢望气中原夜,又有湛卢剑倚门。”郑泽《登楼叹》诗:“何当淬我湛卢剑,乘风涛兮斩长鲸。”⒊山名。亦写作“湛炉”。在今 福建省 松溪县
    • 18.
      犯斗释义:神话传说天河通海,有个住在海边的人,见年年八月海上木筏按期往来,便带粮乘筏,泛游至天河,见到 牛郎 织女。见 晋 张华《博物志》卷三。又相传 汉 张骞 出使 大夏,寻 河 源,乘槎见所谓 牛郎 织女。见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乘槎》引 南朝 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后以“犯斗”指登天。明 陈汝元《金莲记·就逮》:“每举笔而凌云,似乘槎而犯斗。”
    • 19.
      神都释义:⒈犹神州。《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又造百鍊刚刀,为龙雀大环,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曰:‘古之利器,吴 楚 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参见“神州”。⒉犹言神京。谓京城。南朝 宋 鲍照《侍宴覆舟山》诗之一:“明辉烁神都,丽气冠华甸。”唐 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玄朔迴天步,神都忆帝车。”唐 刘禹锡《自左冯归洛下酬乐天兼呈裴令公》诗:“新恩通籍在龙楼,分务神都近旧丘。”⒊指 洛阳。唐 光宅 元年(公元684年)武则天 定都 洛阳。洛阳 旧号 东都,至是改称 神都,即今 河南省 洛阳市。神龙 元年
    • 20.
      章夏释义:⒈古乐曲名。⒉尧乐《大章》和禹乐《大夏》的并称。

大夏(daxi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大夏是什么意思 大夏读音 怎么读 大夏,拼音是dà xià,大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大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