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心 [guān xīn]
1. 观察心性。佛教以心为万法的主体,无一事在心外,故观心即能究明一切事(现象)理(本体)。
观心 引证解释
⒈ 观察心性。佛教以心为万法的主体,无一事在心外,故观心即能究明一切事(现象)理(本体)。
引《十不二门指要钞》上:“盖一切教行,皆以观心为要。”
唐 施肩吾 《题景上人山门》诗:“水有青莲沙有金,老僧於此独观心。”
宋 苏辙 《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诗之三:“久尔观心终未悟,偶然见道了无疑。”
清 龚自珍 《重辑六妙门序》:“五曰还,此门还是裂小网,开佛知见曰裂大网,还者非他,《觉意三昧》之观,观心是也。”
观心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关切释义:关心:感谢各位对我的关切。对他的处境深表关切。
- 2.
关怀释义:关心,含有帮助、爱护、照顾 的意思(多用于上对下或集体对个人):感谢党的关怀。
- 3.
属意释义:意向专注于(某人或某事物):他兴趣转移后,不再属意诗文。
- 4.
珍视释义:珍惜重视:珍视友谊。教育青年人珍视今天的美好生活。
观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观法释义:六观法 [出菩萨璎珞本业经] 一住观心会于理为住。
- 2.
审美态度释义:主体对审美对象所持的态度,主要是心理状态。它受时间、地点等客观条件影响,亦受心境、情绪等主观心理因素影响。审美活动要求主体从日常现实生活中脱离出来,保持与实用功利无关的态度。
- 3.
抽象主义释义:20世纪初产生于西方国家的美术流派。他们反对用具体形象反映现实,主张以色彩、线条、形状等抽象形式来表现艺术家的主观心灵。一般分为两大体系:一为几何抽象,即画面运用抽象的几何形体或线条构成。代表人物有俄国的马列维奇、荷兰的蒙德里安。一为抒情抽象,用色彩、线条、各类形体的构成直接抒发感情。代表人物有俄国的康定斯基。
- 4.
眼观鼻,鼻观心释义:⒈因害羞、惭愧等而低头的样子。 《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 安公子 羞得面紅過耳,眼觀鼻、鼻觀心的答應了一聲。”⒉谓精神集中,心不旁骛。《花城》1981年第3期:“做丈夫的低着头,眼观鼻,鼻观心,只管抽烟。”
- 5.
观心释义:观察心性。 佛教以心为万法的主体,无一事在心外,故观心即能究明一切事(现象)理(本体)。
- 6.
观法释义:⒈观察法度。⒉佛教语。指观心。参阅唐湛然《止观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