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议 [bā yì]
1. 八辟。
八议 引证解释
⒈ 八辟。
引《后汉书·应劭传》:“陈忠 不详制刑之本,而信一时之仁,遂广引八议求生之端。”
唐 长孙无忌 《唐律疏议·名例》:“八议:一曰议亲,谓皇帝袒免以上亲,及太皇太后、皇太后緦麻以上亲,皇后小功以上亲;二曰议故,谓故旧;三曰议贤,谓有大德行;四曰议能,谓有大才业;五曰议功,谓有大功勋;六曰议贵,谓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及爵一品者;七曰议勤,谓有大勤劳;八曰议宾,谓承先代之后为国宾者。”
唐 王维 《寓言》诗:“生死在八议,穷达由一言。”
章炳麟 《五朝法律索隐》:“北齐 始制重罪十条,犯此者,不在八议之列。”
国语词典
八议 [bā yì]
⒈ 周代为八种特殊身分者所订的减刑法律。参见「八辟」条。
八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署释义:南朝 齐 尚书左右仆射、左右丞所领导的六个官署。 《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上躬亲细务,纲目亦密;於是郡县及六署、九府常行职事,莫不启闻,取决詔敕。”胡三省 注:“按 萧子显《齐志》:六署者,尚书左右僕射、左右丞所通署除署、功论、封爵、贬黜、八议、疑讞六案也。”参阅《南齐书·百官志》。
- 2.
反逆释义:⒈相反。《史记·晋世家》:“今适庶名反逆,此后 晋 其能毋乱乎?”⒉叛逆;谋反。《汉书·晁错传》:“吴王 反逆亡道,欲危宗庙,天下所当共诛。”《明史·宁献王权传》:“弟 弋阳王 奠壏 訐其反逆,巡抚 韩雍 以闻。”郭沫若《我的童年》二:“这大约是我的一生成为了反逆者的第一步。”⒊北齐 刑律有重罪十条,首为反逆,不在八议论赎之列。隋 唐 律承 北齐 制,置十恶之条,改称谋反。参阅《隋书·刑法志》。亦指谋反犯。《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反逆既异餘犯,虽欲矜恕,如何可得?”⒋颠簸。宋 苏轼《问养生》:
- 3.
官当制度释义:在封建官僚贵族中,能够享受到八议待遇的毕竟是少数人。
- 4.
议亲释义:⒈古刑法八议之一。谓对于皇亲国戚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其刑罚。《周礼·秋官·小司寇》:“以八辟丽邦灋,附刑罚:一曰议亲之辟。”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若今时宗室有罪先请是也。”贾公彦 疏:“亲谓五属之内及外亲有服者,皆是议限。”《明史·外戚传·张麒》:“饮千户 吕宏家,醉抽刀刺 宏 死,法当斩,有司援议亲末减。詔不从,迄如律。”清 冯景《薄太后论》:“故外戚作威,乃大臣之所深惧者也。则 昭 之罪,其尚可以议亲宥哉。”参见“八辟”、“八议”。⒉议婚;说亲。宋 沉作喆《寓简》卷九:“年十五六时,未敢议亲。”《
- 5.
议勤释义:古刑法八议之一。 对勤于国事者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刑罚。
- 6.
议功释义:⒈古刑法中八议之五。 谓对有大功之人,审议其功勋以减免刑罚。⒉论功。
- 7.
议宾释义:古刑法八议之一。 谓对先朝后裔而享受国宾待遇者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刑罚。
- 8.
议故释义:古刑法八议之一。 谓对皇帝的故交旧友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刑罚。
- 9.
议贤释义:古刑法八议之一。 谓对于有德行的人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刑罚。
- 10.
议贵释义:古刑法八议之一。 对显贵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刑罚。《周礼·秋官·小司寇》:“以八辟丽邦灋,附刑罚……六曰议贵之辟。”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若今时吏墨綬有罪,先请是也。”贾公彦 疏:“先郑 推引 汉 法,墨綬为贵,若据 周,大夫以上皆贵也。”《明史·徐申传》:“太后春秋高,延龄 旦暮戮,何以慰太后心?宜援议贵、议亲例请於帝。”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惟国家本有议亲、议贵之条,尚可量从末减,姑於万无可宽贷之中,免其肆市。”参见“八辟”、“八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