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孰若 孰若的意思
shúruò

孰若

简体孰若
繁体
拼音shú ruò
注音ㄕㄨˊ ㄖㄨㄛ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ú,(1) 谁,哪个。【组词】:孰是孰非。(2) 什么:是可忍,孰不可忍?(3) 用在表示抉择的反问语句中,有比较的意思。【组词】:孰与。孰若。孰何。(4) 古同“熟”,程度深。

ruò rě,(1) 如果,假如。【组词】: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2) 如,像。【组词】: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3) 你,汝。【组词】: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4) 约计。【例句】:若干(gān )。若许。(5) 此,如此。【例句】:“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6) 顺从。【例句】:“曾孙是若。”(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例句】:“望洋向若而叹。”(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例句】:“沐兰泽,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10)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例句】:“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1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例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般若〕见“般3”。

基本含义

指谁更像、谁更胜一筹

孰若的意思

孰若 [shú ruò]

1. 犹何如,怎么比得上。表示反诘语气。

孰若 引证解释

⒈ 犹何如,怎么比得上。表示反诘语气。

《后汉书·逸民传·庞公》:“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唐 柳宗元 《童区寄传》:“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二》:“与其害农,孰若取之於商贾?”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与其惩既往之躭误,孰若慎将来之责成?”


国语词典

孰若 [shú ruò]

⒈ 疑问语气词。询问二者相比,何者优劣。

唐·沈既济《任氏传》:「崟姻族广茂,且夙从逸游,多识美丽。乃问曰:『孰若某美?』」


孰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释义:与其坐着等待村庄的毁灭,哪如起来拯救它呢?与其孰若:比较连词组成的句式,表示比较两事的得失。 之:代词,它,指我们村庄。
    • 2.
      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释义:与其杀掉这个僮仆,哪里比得上卖了他。与其孰若,古汉语中表示比较选择的句式,相当于与其哪里比得上。是,这个。
    • 3.
      束手受毙释义:同“束手待斃”。 宋 秦观《进策·盗贼上》:“與其嬰錮金木,束手而受斃,孰若遯逸山海,脱身而求生。”
    • 4.
      沈思释义:亦作“沉思”。 深思。汉 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 伤父功不成……七年闻乐不听,过门不入,冠挂不顾,履遗不躡,功未及成,愁然沉思。”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材理》:“浮沉之人,不能沉思。”明 王世贞《石羊生传》:“元瑞 性孤介,时时苦吟沉思,不甚与客相当。”章炳麟《文学总略》:“且沉思孰若 庄周、荀卿,翰藻孰若《吕氏》、《淮南》。”冰心《往事·悟》:“我接到你的信,反覆沉思了三日,第三日之夜,我无目的底冒雨出走。”
    • 5.
      躭误释义:亦作“躭悮”。耽搁延误。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七:“是必小心休迟滞,莫躭悮!”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纵把 荆州 索取来,也须虑道躭误孩儿怎的好。”明 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与其惩既往之躭误,孰若慎将来之责成。”《白雪遗音·银纽丝·母女顶嘴》:“糊涂老双亲,噯哟,躭误我正青春。”清 陈维崧《琐窗寒·本意闺情》词:“蔚蓝天一派鴈程,年年躭悮肃关信。”
    • 6.
      输忠释义:献纳忠心。唐 韦应物《送崔押衙相州》诗:“万方如已静,何处欲输忠。”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吏部·考察科道》:“与其调停营捄於下,孰若输忠哀恳於上。”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我欲尽孝输忠,则君治亲年,可躋 尧、舜、彭籛 之上。”
孰若是什么意思 孰若读音 怎么读 孰若,拼音是shú ruò,孰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孰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