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服 [shùn fú]
1. 按别人意愿办事。
英[ be obedient; ]
2. 归从。
英[ submit to; ]
顺服 引证解释
⒈ 顺从;服从;归服。
引《后汉书·荀爽传》:“覩鸟兽之文,鸟则雄者鸣鴝,雌者顺服;兽则牡为唱导,牝乃相从。”
《南史·刘道产传》:“﹝ 刘道产 ﹞善於临职,在 雍 部政绩尤著,蛮夷前后不受化者皆顺服,百姓乐业,由此有《襄阳乐歌》,自 道产 始也。”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自 夏 人顺服,蛮夷遂无大变。”
李镜池 《周易通义·家人》:“抓到俘虏,开始还是反抗,不肯顺服,但最后终于归服了。故吉。”
国语词典
顺服 [shùn fú]
⒈ 顺从、服从。
例如:「你应该有自己主见,不要凡事顺服他。」
近驯服
反抗拒
顺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憓释义:不顺服。亦指不顺服者。
- 2.
不譓释义:不顺眼。亦指不顺服者。
- 3.
习服释义:⒈犹顺服。⒉犹言经常从事。
- 4.
从服释义:⒈为姻亲或君上的亲属服丧。 ⒉归附;顺服。⒊遵从。
- 5.
以渴服马释义:使马忍渴受训,从人驱遣。比喻用苛政治民,不能使人真心顺服。
- 6.
伏伏腊腊释义:极其顺服的样子。
- 7.
低折释义:低头折腰。指屈心顺服。
- 8.
俯首贴耳释义:俯首:低头。 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恭顺服从,屈卑驯服的样子。
- 9.
倾诱释义:谓诱使别人顺服。
- 10.
兽伏释义:⒈谓兽类因恐惧而俯伏。⒉指如兽之蛰伏。⒊喻人因害怕等原因而降伏,顺服。
- 11.
分服释义:顺服。
- 12.
叛服释义:叛变或顺服。
- 13.
向化释义:⒈归服。⒉归化;顺服。
- 14.
向服释义:⒈仰慕佩服。⒉谓对质其事。⒊归向顺服。
- 15.
回面释义:⒈转过脸。《南史·武陵王昭晔传》:“上回面不答。”唐 张籍《惜别》诗:“临行记分处,回面是相思。”宋 张先《蝶恋花》词:“和泪语娇声又颤,行行儘远犹回面。”⒉转变脸色,谓改变态度。汉 邹阳《狱中上书自明》:“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亲近於左右。”明 冯梦龙《古今谭概·专愚·迂仙别记》:“公曰:‘若然,即败亦何与我事。’便回面作喜,拾子更着。”⒊指归顺。《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海外遐方,信延颈企踵,回面内嚮,喁喁如也。”李周翰 注:“回面内向,谓顺服於君。”宋 司马光《交趾献奇兽赋》:“然后旃裘之
- 16.
孰化释义:顺服开化。
- 17.
安服释义:⒈习惯而自然地实行。 《汉书·谷永传》:“起居有常,循礼而动,躬亲政事,致行无倦,安服若性。”颜师古 注:“安心而服行之,如天性自然也。”⒉安定顺服。晋 荀勗《为晋文王与孙皓书》:“是故大必字小,小必事大,然后上下安服,群生获所。”邓慕韩《丁未黄冈举义记》:“在旧都司署成立军政府,布告安民,市廛不惊,四民安服。”
- 18.
安顺释义:⒈平安顺遂。 清 曾国藩《求阙斋记》:“国藩 不肖,备员东宫之末,世之所谓清秩,家承餘荫,自王父母以下并康彊安顺。”⒉安分顺服。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五幕第二场:“你们还可以留有用之身为国家出力,将来封妻荫子,就是做一个安顺良民,也不枉人生一世。”⒊安全顺畅。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五节:“远行数千里,无须带兵器。上列诸城市都是 西京 以外的四方交通枢纽,从这些枢纽再到其他城市,同样安顺。”
- 19.
弭伏释义:驯伏;顺服。
- 20.
弭散释义:顺服散去。 《后汉书·冯绲传》:“后 鲜卑 寇边,以 緄 为 辽东 太守,晓喻降集,虏皆弭散。”《后汉书·李固传》:“时 太山 盗贼屯聚歷年,郡兵常千人,追讨不能制。固 到,悉罢遣归农,但选留任战者百餘人,以恩信招诱之。未满岁,贼皆弭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