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清华 清华的意思
qīnghuá

清华

简体清华
繁体清華
拼音qīng huá
注音ㄑㄧㄥ ㄏㄨㄚ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īng,(1) 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组词】:清水。清泉。清流(①澄澈的水流,如“一股清清”;②旧时指负有名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清澈。清碧。清朗。清新。清醇。月白风清。(2) 安静,不烦。【组词】:冷清。凄清。清闲。清静。清淡。清幽。清谧(宁静)。(3) 单纯不杂。【组词】:清唱。清茶。(4) 明白,明晰。【组词】:清楚。清晰。清醒。清通(文章层次清楚)。清亮。(5) 一点不留,净尽。【组词】:清除。肃清。清剿。清洗。清君侧(清除国君身边的亲信)。(6) 整理,查验。【组词】:清理。清查。清点。清仓。(7) 详细登记。【组词】:清册。清单。(8) 公正,廉洁。【组词】:清廉。清正。清官。清绩。(9) 洁净,纯洁。【组词】:清洁。清爽。冰清玉洁。(10) 高洁,高尚的,高明的。【组词】:清高。清绮。清雅。清操。清介(清高耿直)。清望(清白高尚的声望)。清识(高明的见识)。(11) 太平,不乱。【组词】:清平。清泰。清和。(12) 中国朝代名。【组词】:清代。清宫秘史。(13) 姓。

huá huā huà,(1) 同“花”,花朵。

基本含义

指人的才德高尚,心地纯洁,不受外界诱惑的品质。

清华的意思

清华 [qīng huá]

1. 文章等清秀华美。

词藻清华。

[ elegant and flowery; ]

2. 景物等清雅美丽;清秀美韶。

水木清华。

[ fine and pretty; ]

3. 清高显贵的门第或官职。

[ respectable pedigree or honorable position; ]

清华 引证解释

⒈ 清丽华美。多指文章。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吾见世人,至无才思,自谓清华,流布丑拙,亦以众矣。”
《北史·魏长贤传》:“博涉经史,词藻清华。”
王闿运 《郭新楷传》:“年未弱冠,便有清华之望。”

⒉ 谓门第或职位清高显贵。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王褒 地胄清华。”
唐 蒋防 《霍小玉传》:“生门族清华,少有才思,丽词佳句,时谓无双。”
《天雨花》第十八回:“翰林本是清华职,岂堪日夜宿娼门。”
彭芬 《辛亥逊清政变发源记》:“颜雍耆 以翰林院编修晋侍讲衔,职任清华,究心经世学术。”

⒊ 指清高显贵的人。

《南史·到撝传》:“晏 先为国常侍,转员外散骑郎,此二职清华所不为。”

⒋ 指景物清秀美丽。

晋 谢混 《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宋书·隐逸传论》:“巖壑闲远,水石清华。”
《花月痕》第十五回:“只见碧天如洗,半轮明月,分外清华。”
郁达夫 《温泉》诗:“温泉水竹两清华,水势悠悠竹势斜。”

⒌ 指清新之气。

宋 苏辙 《贺赵少保启》:“优游空寂,有以知万物之轻;呼吸清华,有以期百年之寿。”

⒍ 清秀美韶。

唐 曹唐 《萧史携弄玉上升》诗:“红纷美人愁未散,清华公子笑相邀。”
《明诗纪事戊籤》卷十八引 清 钱谦益 《列朝诗集》:“江山妍淑,仕女清华。”
《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大家围着一看,只见状元清华风采;榜眼凝重安详。”


国语词典

清华 [qīng huá]

⒈ 形容辞藻清丽不俗。

《晋书·卷三十一·后妃传上·武悼杨皇后传》:「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莫不称美。」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吾见世人,至无才思,自谓清华,流布丑拙,亦以众矣。」

⒉ 形容景物秀丽。

晋·谢琨〈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花月痕·第十五回》:「只见碧天如洗,半轮明月,分外清华。」

⒊ 形容人清秀俊美。

唐·曹唐〈萧史携弄玉上升〉诗:「红粉美人愁未散,清华公子笑相邀。」
《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六回》:「大家围著一看,只见状元清华丰采;榜眼凝重安详。」


清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傅鹰释义:化学家。福建福州人。美国密执安大学博士。曾任东北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中科院学部委员。提出利用润湿热测定固体粉末比表面的方法;利用热力学理论考察固液界面和气液界面吸附层的性质,设计出一种计算表面活度系数的方法;与人合作研究鸡蛋清蛋白溶液的表面张力,并根据吉布斯公式计算出鸡蛋清蛋白分子的横截面积等。著有《化学热力学导论》、《普通化学》等。
    • 2.
      姚依林释义:姚依林(1917-1994):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安徽贵池人。清华大学肄业。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与领导一二九运动,任北平市学联党团书记。1938年参加冀东抗日武装起义。曾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冀热辽区委宣传部部长、晋察冀中央局秘书长。建国后,任商业部部长、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国家计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 3.
      寒燠释义:⒈冷热。《汉书·天文志》:“故日进为暑,退为寒。若日之南北失节,晷过而长为常寒,退而短为常燠。此寒燠之表也,故曰为寒暑。”《汉书·五行志下之上》:“雨旱寒奥,亦以风为本,四气皆乱,故其罚常风也。”晋 葛洪《抱朴子·吴失》:“阴阳相沴,寒燠繆节。”清 赵翼《渔塘》诗:“维桑可御寒,维柳可纳凉,寒燠各有资,此亦经济方。”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而又因 成都平原,寒燠适中,风物清华,彼此都是外籍,又无聚族而居的排外恶习,自然不会发生嫉视异乡人的心理。”⒉借指时间。一寒一燠,代表一年。清 陈确《与刘伯绳
    • 4.
      就读释义:在某个学校读书:早年曾就读于清华大学。
    • 5.
      尹至释义:见于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简称战国简)。
    • 6.
      扬历释义:⒈显扬其所经历。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优贤扬歷,垂声千载。”裴松之 注:“《今文尚书》曰‘优贤扬歷’,谓扬其所歷试。”晋 左思《魏都赋》:“优贤著於扬歷,匪孽形於亲戚。”⒉谓显扬贤者居官的治绩。后多指仕宦的经历。唐 薛用弱《集异记·高元裕》:“是后出入中外,扬歷贵位。”宋 王禹偁《请撰大行皇帝实录表》:“然念臣 太平兴国 五年,徒步应举,再就御试,遂登文科,服勤州县,扬歷四考。”清 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扬歷清华,洊升卿士,熟於载笔之礼法,嫺於内庭之故实。”
    • 7.
      文义释义:⒈文章的义理;文章的内容。 《汉书·扬雄传下》:“今 扬子 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於圣人。”《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莫不称美。”《南齐书·陆澄传》:“澄 当世称为硕儒,读《易》三年,不解文义。”⒉亦作“文谊”。文字的意义。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竟有只顾串合,不询文义之通塞,事理之有无,生扭数字作曲名者,殊失顾名思义之体。”清 俞樾《诸子平议·吕氏春秋一》“救守不可取”:“毕氏 沅 校本,不解前后文谊。”章炳麟《文学说例》:“是‘乐相乐’为当时常语也。斯二
    • 8.
      无累释义:⒈不牵累;没有牵累。《左传·隐公十一年》:“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宋 王安石《到家》诗:“身閒自觉贫无累,命在谁论进有材。”⒉无所挂碍。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宋 何薳《春渚纪闻·有道之器》:“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宫商蹔离,不可得已。”
    • 9.
      标劲释义:⒈谓摆阔气,讲排场。《官场现形记》第五二回:“他本是个阔人,等到这笔昧心钱到手之后,越发闹起标劲来。”朱自清《初到清华记》:“一位清华学生在屋里只穿单大褂,将出门却套上厚厚的皮大氅。这种‘行’和‘衣’的路数,在当时却透着一股标劲儿。”⒉谓倔强的脾气。茅盾《手的故事》:“‘谢谢二少爷,我不要保;我跟他们去!看他们敢--把我五马分尸么?’声音很尖脆,不像是五十多岁的老婆子。‘哈哈!黄二姐 的标劲还像二十年前!’”
    • 10.
      梁启超释义:(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举人出身,康有为学生,与康有为合称“康梁”。光绪二十一年(1895)赴北京参加会试,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后参加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是康的得力助手。主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并积极办报、著书、讲学,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变法失败,逃往日本,与康有为组织保皇党,反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辛亥革命后,支持并参加了北洋军阀政府。晚年在清华大学任教。著有《饮冰室合集》。
    • 11.
      水清木华释义:形容园林里池水花木清幽美丽。木:树木。清华:清幽美丽。
    • 12.
      水石清华释义: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同“水木清华”。
    • 13.
      涂长望释义: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湖北汉口人。曾赴英国留学。历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央大学教授,中央气象局首任局长等职。当选为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学部委员。开创了中国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工作,首先提出研究中国的长期天气预报应从全世界天气出发,研究大气活动中心、大气浪动和海洋环流与温度、降水的关系,更细致地区划了中国气候分区等。著有《中国气候区域》和《关于二十世纪气候变暖问题》等。
    • 14.
      清华释义:⒈指景物清秀美丽。 《南史·隐逸传论》:“岩壑闲远,水石清华。”⒉指文章清丽华美。《晋书·左贵嫔传》:“言及文义,辞对清华。”⒊清高显贵的门第或官职。《南史·到㧑传》:“(王)晏先为国常侍,转员外散骑郎,此二职,清华所不为。”⒋清新之气。宋苏辙《贺赵少保启》:“呼吸清华,有以期百年之寿。”
    • 15.
      清华大学释义: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 1911年创立于北京。1996年设有六个学院、三十一个系,并设有相应的研究机构和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台湾省清华大学建于1955年,校址在新竹市。
    • 16.
      畅春园释义:园名。清 康熙 时,就 明 代 李伟 清华园 旧址改建,为 圣祖、高宗 治事游憩之所。故址在 北京市 西直门 外 海淀。
    • 17.
      红卫兵释义:“文化大革命”期间大中学校学生的群众组织。也指加入该组织的成员。1966年5月下旬,北京清华附中的一些学生率先成立,自称是“保卫红色政权的卫兵”,受到毛泽东的支持。8月18日,毛泽东佩戴红卫兵袖章在天安门接见来自各地的上百万红卫兵和群众。红卫兵受到林彪、江青等“打倒一切”的煽动,实际上成为当时造成全国动乱的重要力量。
    • 18.
      联大释义:⒈西南联合大学的简称。 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联合组成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4月,联大宣布结束。⒉联合国大会。
    • 19.
      荷塘月色释义:散文。朱自清作。1927年发表。写作者执教的清华大学内荷塘的景色。描绘了荷塘里的荷叶、荷花及其色、香,荷塘上的月光、月影,荷塘四周的杨柳及蝉声、蛙声,生动地再现了月夜荷塘的风致,反映出作者对当时社会不满,但又幻想超脱现实的思想矛盾。作品采用比喻、烘托等手法,极富诗情画意。 【荷塘月色】散文。朱自清作。1927年发表。写作者执教的清华大学内荷塘的景色。描绘了荷塘里的荷叶、荷花及其色、香,荷塘上的月光、月影,荷塘四周的杨柳及蝉声、蛙声,生动地再现了月夜荷塘的风致,反映出作者对当时社会不满,但又幻想超脱现实的思
    • 20.
      观听释义:⒈看和听。汉 扬雄《太玄·释》:“次二,动于响景。测曰:动于响景,不足观听也。”清 厉鹗《三月十三日游清华寺》诗:“置身万松颠,心旷肃观听。”⒉专指听。《后汉书·马援传》:“﹝ 援 ﹞闲於进对,尤善述前世行事。每言及 三辅 长者,下至閭里少年,皆可观听。”⒊借指耳目。清 唐甄《潜书·权实》:“譬之优偶之戏,衣冠言貌,陈事辨理,无不合度,而岂其实哉!以娱人观听也。”⒋看到和听到的;看的和听的人。《韩非子·内储说上》:“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晋 左思《蜀都赋》:“车马雷骇,轰轰闐闐,若风流

清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傅鹰释义:化学家。福建福州人。美国密执安大学博士。曾任东北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中科院学部委员。提出利用润湿热测定固体粉末比表面的方法;利用热力学理论考察固液界面和气液界面吸附层的性质,设计出一种计算表面活度系数的方法;与人合作研究鸡蛋清蛋白溶液的表面张力,并根据吉布斯公式计算出鸡蛋清蛋白分子的横截面积等。著有《化学热力学导论》、《普通化学》等。
    • 2.
      姚依林释义:姚依林(1917-1994):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安徽贵池人。清华大学肄业。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与领导一二九运动,任北平市学联党团书记。1938年参加冀东抗日武装起义。曾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冀热辽区委宣传部部长、晋察冀中央局秘书长。建国后,任商业部部长、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国家计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 3.
      寒燠释义:⒈冷热。《汉书·天文志》:“故日进为暑,退为寒。若日之南北失节,晷过而长为常寒,退而短为常燠。此寒燠之表也,故曰为寒暑。”《汉书·五行志下之上》:“雨旱寒奥,亦以风为本,四气皆乱,故其罚常风也。”晋 葛洪《抱朴子·吴失》:“阴阳相沴,寒燠繆节。”清 赵翼《渔塘》诗:“维桑可御寒,维柳可纳凉,寒燠各有资,此亦经济方。”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而又因 成都平原,寒燠适中,风物清华,彼此都是外籍,又无聚族而居的排外恶习,自然不会发生嫉视异乡人的心理。”⒉借指时间。一寒一燠,代表一年。清 陈确《与刘伯绳
    • 4.
      就读释义:在某个学校读书:早年曾就读于清华大学。
    • 5.
      尹至释义:见于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简称战国简)。
    • 6.
      扬历释义:⒈显扬其所经历。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优贤扬歷,垂声千载。”裴松之 注:“《今文尚书》曰‘优贤扬歷’,谓扬其所歷试。”晋 左思《魏都赋》:“优贤著於扬歷,匪孽形於亲戚。”⒉谓显扬贤者居官的治绩。后多指仕宦的经历。唐 薛用弱《集异记·高元裕》:“是后出入中外,扬歷贵位。”宋 王禹偁《请撰大行皇帝实录表》:“然念臣 太平兴国 五年,徒步应举,再就御试,遂登文科,服勤州县,扬歷四考。”清 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扬歷清华,洊升卿士,熟於载笔之礼法,嫺於内庭之故实。”
    • 7.
      文义释义:⒈文章的义理;文章的内容。 《汉书·扬雄传下》:“今 扬子 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於圣人。”《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莫不称美。”《南齐书·陆澄传》:“澄 当世称为硕儒,读《易》三年,不解文义。”⒉亦作“文谊”。文字的意义。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竟有只顾串合,不询文义之通塞,事理之有无,生扭数字作曲名者,殊失顾名思义之体。”清 俞樾《诸子平议·吕氏春秋一》“救守不可取”:“毕氏 沅 校本,不解前后文谊。”章炳麟《文学说例》:“是‘乐相乐’为当时常语也。斯二
    • 8.
      无累释义:⒈不牵累;没有牵累。《左传·隐公十一年》:“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宋 王安石《到家》诗:“身閒自觉贫无累,命在谁论进有材。”⒉无所挂碍。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宋 何薳《春渚纪闻·有道之器》:“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宫商蹔离,不可得已。”
    • 9.
      标劲释义:⒈谓摆阔气,讲排场。《官场现形记》第五二回:“他本是个阔人,等到这笔昧心钱到手之后,越发闹起标劲来。”朱自清《初到清华记》:“一位清华学生在屋里只穿单大褂,将出门却套上厚厚的皮大氅。这种‘行’和‘衣’的路数,在当时却透着一股标劲儿。”⒉谓倔强的脾气。茅盾《手的故事》:“‘谢谢二少爷,我不要保;我跟他们去!看他们敢--把我五马分尸么?’声音很尖脆,不像是五十多岁的老婆子。‘哈哈!黄二姐 的标劲还像二十年前!’”
    • 10.
      梁启超释义:(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举人出身,康有为学生,与康有为合称“康梁”。光绪二十一年(1895)赴北京参加会试,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后参加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是康的得力助手。主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并积极办报、著书、讲学,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变法失败,逃往日本,与康有为组织保皇党,反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辛亥革命后,支持并参加了北洋军阀政府。晚年在清华大学任教。著有《饮冰室合集》。
    • 11.
      水清木华释义:形容园林里池水花木清幽美丽。木:树木。清华:清幽美丽。
    • 12.
      水石清华释义: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同“水木清华”。
    • 13.
      涂长望释义: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湖北汉口人。曾赴英国留学。历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央大学教授,中央气象局首任局长等职。当选为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学部委员。开创了中国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工作,首先提出研究中国的长期天气预报应从全世界天气出发,研究大气活动中心、大气浪动和海洋环流与温度、降水的关系,更细致地区划了中国气候分区等。著有《中国气候区域》和《关于二十世纪气候变暖问题》等。
    • 14.
      清华释义:⒈指景物清秀美丽。 《南史·隐逸传论》:“岩壑闲远,水石清华。”⒉指文章清丽华美。《晋书·左贵嫔传》:“言及文义,辞对清华。”⒊清高显贵的门第或官职。《南史·到㧑传》:“(王)晏先为国常侍,转员外散骑郎,此二职,清华所不为。”⒋清新之气。宋苏辙《贺赵少保启》:“呼吸清华,有以期百年之寿。”
    • 15.
      清华大学释义: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 1911年创立于北京。1996年设有六个学院、三十一个系,并设有相应的研究机构和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台湾省清华大学建于1955年,校址在新竹市。
    • 16.
      畅春园释义:园名。清 康熙 时,就 明 代 李伟 清华园 旧址改建,为 圣祖、高宗 治事游憩之所。故址在 北京市 西直门 外 海淀。
    • 17.
      红卫兵释义:“文化大革命”期间大中学校学生的群众组织。也指加入该组织的成员。1966年5月下旬,北京清华附中的一些学生率先成立,自称是“保卫红色政权的卫兵”,受到毛泽东的支持。8月18日,毛泽东佩戴红卫兵袖章在天安门接见来自各地的上百万红卫兵和群众。红卫兵受到林彪、江青等“打倒一切”的煽动,实际上成为当时造成全国动乱的重要力量。
    • 18.
      联大释义:⒈西南联合大学的简称。 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联合组成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4月,联大宣布结束。⒉联合国大会。
    • 19.
      荷塘月色释义:散文。朱自清作。1927年发表。写作者执教的清华大学内荷塘的景色。描绘了荷塘里的荷叶、荷花及其色、香,荷塘上的月光、月影,荷塘四周的杨柳及蝉声、蛙声,生动地再现了月夜荷塘的风致,反映出作者对当时社会不满,但又幻想超脱现实的思想矛盾。作品采用比喻、烘托等手法,极富诗情画意。 【荷塘月色】散文。朱自清作。1927年发表。写作者执教的清华大学内荷塘的景色。描绘了荷塘里的荷叶、荷花及其色、香,荷塘上的月光、月影,荷塘四周的杨柳及蝉声、蛙声,生动地再现了月夜荷塘的风致,反映出作者对当时社会不满,但又幻想超脱现实的思
    • 20.
      观听释义:⒈看和听。汉 扬雄《太玄·释》:“次二,动于响景。测曰:动于响景,不足观听也。”清 厉鹗《三月十三日游清华寺》诗:“置身万松颠,心旷肃观听。”⒉专指听。《后汉书·马援传》:“﹝ 援 ﹞闲於进对,尤善述前世行事。每言及 三辅 长者,下至閭里少年,皆可观听。”⒊借指耳目。清 唐甄《潜书·权实》:“譬之优偶之戏,衣冠言貌,陈事辨理,无不合度,而岂其实哉!以娱人观听也。”⒋看到和听到的;看的和听的人。《韩非子·内储说上》:“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晋 左思《蜀都赋》:“车马雷骇,轰轰闐闐,若风流

清华造句

1.这个花园虽然不大,但曲水长流,环抱着翠柏修竹,却显得水木清华,很是玲珑可爱。

2.这些年,我们县高考考上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的学生还是凤毛麟角。

3.学英考上了奶奶曾经执教的清华大学,若真的地下有知,奶奶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4.隔壁的小强考上清华大学,他爷爷得知后大喜过望,马上奖励他一台电脑。

5.能上清华大学是我朝思暮想的心愿。

6.要是全世界都是这样的老师,那么谁还考不上清华和北大呢。

7.不难想像,哥哥接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心情是多么激动。

8.昨天,邢老师儿子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前来祝贺的人络绎不绝。

9.他没有考上清华,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懊丧。

10.他曾经在清华大学旁听。

11.小明顺利地考上了清华大学,父母感到特别骄傲。

12.清华大学是我梦寐以求的大学。

清华(qinghu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清华是什么意思 清华读音 怎么读 清华,拼音是qīng huá,清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清华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