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隐士 [zhāo yǐn shì]
1. 《楚辞》篇名。西汉淮南王刘安作,一说为刘安的门客淮南小山作。内容为陈说山中的艰苦险恶,劝告所招的隐士(王孙)归来。
招隐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大山小山释义:汉 淮南王 刘安 招集文人从事著述,各造辞赋,以类相从,分别称为大山或小山,犹《诗经》之有《大雅》和《小雅》。见 汉 王逸《楚辞章句·招隐士序》。或以为大小、小山是人名,见 汉 高诱《〈淮南子〉序》。后用来称呼同时有名的两兄弟。如 南朝 梁 何点、何胤 兄弟俱隐遁不仕,世号 点 为“大山”。
- 2.
嵚岑释义:山势高险的样子,出自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
- 3.
沈没释义:⒈亦作“沉没”。没入水中。《隶释·汉李翕析里桥郙阁颂》:“沉没洪渊,酷烈为祸。”《三国志·吴志·华覈传》:“今虽颇种殖,閒者大水沉没。”《南史·沉攸之传》:“及攻 郢城,夜尝风浪,米船沉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万一买不着私盐,他便连船也不要了,等夜静时,凿穿了船底,由他沉下去,便报了个沉没。”冰心《我的童年》:“听说还有一艘叫做‘海天’的,因为舰长驾驶失误,触礁沉没了。”⒉借指死亡。明 李贽《招魂》:“王逸 云:‘小山 之徒閔伤 屈原 身虽沉没,名德显闻,与隐处山泽无异,故作《招隐士》之赋
- 4.
王孙草释义:汉 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后以“王孙草”指牵人离愁的景色。唐 李颀《题少府监李丞山池》诗:“窗外王孙草,牀头 中散 琴。清风多仰慕,吾亦尔知音。”宋 穆修《寒食》诗:“江边又寒食,傖客奈离襟。恨满王孙草,愁多望帝禽。”元 丁鹤年《兵后还武昌》诗之一:“归期实误王孙草,远信虚凭驛使梅。”清 朱鹤龄《哭叶中翰元礼》诗:“远道王孙草,羈愁少妇词。”
- 5.
罔沕释义:失意忧疑貌。语本《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罔兮沕,憭兮慄。”王夫之 通释:“罔沕,疑也。”清 刘熙载《艺概·赋概》:“读《招隐士》,便觉有罔沕憭栗之意。”
- 6.
腾倚释义:谓或腾跃或倚立。语本《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唐 张说《舞马词》:“帝皁龙驹沛艾,星兰驥子权奇,腾倚驤洋应节,繁骄接迹不移。”《宋史·乐志一》:“鼓吹十二案,其制:设毡牀十二,为熊羆腾倚之状,以承其下。”
- 7.
青莎释义:即莎草。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块根名香附子,供药用。《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洪兴祖 补注引《本草》:“莎,古人为诗多用之,此草根名香附子,荆襄 人谓之莎草。”唐 温庭筠《齐宫》诗:“远水斜如剪,青莎緑似裁。”清 郑燮《细君》诗:“无端又坐青莎上,远远张机捕雀儿。”王统照《沉船》:“沿山小径,全是荦确碎石与丛生的青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