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周武王 周武王的意思
zhōuwáng

周武王

简体周武王
繁体
拼音zhōu wǔ wáng
注音ㄓㄡ ㄨˇ ㄨㄤˊ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ōu,(1) 圈子,环绕。【组词】:周围。周天。周转(zhuǎn )。周匝(①环绕;②周到)。(2) 普遍、全面。【组词】:周身。周延。周全。周游。(3) 时期的一轮,亦特指一个星期。【组词】:周岁。周年。周期。周星(十二年)。上周。(4) 完备。【组词】:周到。周密。周详。周正(端正)。周折(事情进行不顺利)。(5) 给,接济。【组词】:周济。(6) 中国朝代名。【组词】:西周。东周。北周。后周。(7) 姓。

wǔ,(1)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组词】:武装。武器。武警。武林。武坛。武生。武旦。武丑。武净。武举。(2) 勇猛,猛烈。【组词】:英武。威武。武断。武士。武夫。(3) 半步,泛指脚步。【组词】:步武。踵武。行(xíng )不数武。(4) 姓。

wáng wàng,(1)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组词】:王国。王法。公子王孙。王朝(cháo )。(2) 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组词】:王公。王侯。(3)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组词】:山大王。蜂王。王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4) 大。【例句】:王父(祖父)。王母(祖母)。(5) 姓。(1) 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组词】:王天下。王此大邦。

周武王的意思

周武王 [zhōu wǔ wáng]

1. 西周王朝建立者。姬姓,名发。周文王之子。命吕尚负责军事,命弟周公旦负责政务,继承父志,准备伐商。公元前11世纪中,亲率周军,联合西南各族军队,在牧野(今河南淇县南)打败商军。灭商后建立周朝,并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


国语词典

周武王 [zhōu wǔ wáng]

⒈ 帝号。姓姬名发,文王之子,生卒年不详。因商纣暴虐无道,乃率领诸侯伐商,大战于牧野,败纣而代有天下,都镐京。在位十九年崩,谥曰武。


周武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叔释义:周武王 兄弟 管叔、蔡叔、霍叔 三人的合称。
    • 2.
      三王释义:指 夏、商、周 三代之君。 (1)夏禹、商汤、周武王。《穀梁传·隐公八年》:“盟诅不及三王。”范宁 注:“三王,谓 夏、殷、周 也。夏后 有 钧臺 之享,商汤 有 景亳 之命,周武 有 盟津 之会。”(2)夏禹、商汤、周文王。《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赵岐 注:“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 是也。”(3)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尸子》卷下:“汤 復於 汤丘,文王 幽於 羑里,武王 羈於王门;越王 栖於 会稽,秦穆公 败於 崤塞,齐桓公 遇贼,晋文公 出走,故三王资於辱,而五霸得於困也。”@
    • 3.
      三监释义:⒈周武王 灭 商 后,以 商 旧都封给 纣 子 武庚,并以 殷 都以东为 卫,由 武王 弟 管叔 监之;殷 都以西为 鄘,由 武王 弟 蔡叔 监之;殷 都以北为 邶,由 武王 弟 霍叔 监之;总称三监。见 汉 郑玄《诗·邶鄘卫谱》。一说指 武庚、管叔、蔡叔。见《汉书·地理志下》、清 王引之《经义述闻·三监》。汉 代儒家依托 周 初三监的事,把三监作为 周 朝的通制。《礼记·王制》:“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於方伯之国,国三人。”参阅 明 杨慎《升庵经说》卷九、清 孙希旦《礼记集解》卷十二。⒉唐 代官署国子监
    • 4.
      二后释义:指 周文王、周武王。
    • 5.
      二帝三王释义:指 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或 周武王)。
    • 6.
      任姒释义:周文王 母 太任 与 周武王 母 太姒 的合称。古代认为二人是贤惠后妃的典范。
    • 7.
      伊吕释义:商 伊尹 辅 商汤,西周 吕尚 佐 周武王,皆有大功,后因并称伊吕泛指辅弼重臣。
    • 8.
      伐棠释义:《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 所茇。”召伯 辅佐 周武王,德政行于南国,百姓相戒勿剪伐其所憩之棠树。后遂以“伐棠”谓大臣未能如 召伯 之建功立业,以至国灭身亡。
    • 9.
      伯夷叔齐释义:商 末 孤竹君 之二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 叔齐 为继承人。 孤竹君 死后, 叔齐 让位给 伯夷 , 伯夷 不受, 叔齐 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 周 国。 周武王 伐 纣 ,二人叩马谏阻。 武王 灭 商 后,他们耻食 周 粟,采薇而食,饿死于 首阳山 。见《吕氏春秋·诚廉》、《史记·伯夷列传》。《论语·公冶长》:“ 伯夷 叔齐 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邢昺 疏引《春秋少阳篇》:“ 伯夷 姓 墨 ,名 允 ,字 公信 。伯,长也;夷,謚。 叔齐 名 智 ,字 公达 , 伯夷 之弟, 齐 亦谥也。”封建社会
    • 10.
      伯夷释义:商朝末年孤竹国君的儿子。 他和弟弟叔齐,在周武王灭商以后,不愿吃周朝的粮食,一同饿死在首阳山(现山西省永济县南)。后人称颂他们能忠于故国。
    • 11.
      六乐释义:⒈谓黄帝、尧、舜、禹、汤、周武王六代的古乐。⒉泛指音乐。⒊指六种金属乐器:钟、鎛、錞、镯、铙、铎。
    • 12.
      六五释义:⒈《易》卦爻位名。六,谓阴爻;五,第五爻。六五指卦象自下而上的第五爻为阴爻。⒉谓六王(夏启、商汤、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和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 13.
      六王释义:⒈指 夏启、商汤、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左传·昭公四年》:“夫六王二公之事,皆所以示诸侯礼也。”杜预 注:“六王,啟、汤、武、成、康、穆 也。”⒉指 周 之 文王、武王、成王、厉王、宣王、幽王。《诗·小大雅谱》“《小雅》、《大雅》者,周 室居西都 丰 镐 之时诗也”唐 孔颖达 疏:“以此二雅,正有 文、武、成,变有 厉、宣、幽,六王皆居在 镐 丰 之地,故曰 丰镐 之时诗也。”⒊指战国 齐、楚、燕、韩、魏、赵 六国之王。《史记·秦始皇本纪》:“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
    • 14.
      北燕释义:⒈国名。 周 代诸侯国名,在今 河北省 蓟县 一带。《春秋·襄公二十九年》:“齐 高止 出奔 北燕。”《史记·燕召公世家》:“周武王 灭 紂,封 召公 於 北燕。”三国 魏 曹植《七启》:“故 田光 伏剑於 北燕,公叔 毕命於 西秦。”⒉国名。指 秦 末农民大起义中,韩广 重建之 燕国。《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乃眷 北燕,遂表 东海。”李善 注引《汉书》:“信 用 广武君 策,发使使 燕,燕 从风而靡。”⒊太平天囯 谓 清朝 的京城。太平天囯《贬直隶省为罪隶省诏》:“今朕既贬 北燕 地为妖穴,
    • 15.
      匡俗释义:⒈匡正时俗。⒉传说中的人物。一说名“匡裕”。出自殷、周之际,又传为周武王时或秦末人。兄弟七人学仙得道,结庐隐居于南障山。故世称南障山为庐山、匡山、匡庐,尊匡俗为匡神。
    • 16.
      发旦释义:周武王 姬发、周公 姬旦 的并称。
    • 17.
      周武释义:即 周武王。《左传·昭公四年》:“周武 有 孟津 之誓廩。”三国 魏 锺会《檄蜀文》:“周武 有散财发廩表閭之义。”《文选·陆倕<石阙铭>》:“似 夏 民之附 成汤,殷 士之窥 周武。”李善 注引《帝王世纪》:“商容 及 殷 人观 周 军之入,见 武王 至,殷 人曰:是吾新君也。”
    • 18.
      周薇释义:据《史记·伯夷列传》载,周武王 灭 殷,伯夷叔齐 耻食 周 粟,采薇而食,终于饿死在 首阳山。后遂以“周薇”为坚守气节之典。
    • 19.
      商奄之变释义:指 商纣 之子 武庚 在 周武王 死后,联合 奄、徐、薄姑 等东方诸部落举行的大规模武装叛乱。
    • 20.
      坐棠释义:传说 周武王 时,召伯 巡行南国,曾憩甘棠树下,听讼决狱,百姓各得其所,赋诗以怀其德。见《诗·召南·甘棠》、汉 应劭《风俗通·皇霸·六国》。后以“坐棠”为称颂官吏德政之典。
周武王是什么意思 周武王读音 怎么读 周武王,拼音是zhōu wǔ wáng,周武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周武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