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渐 [dōng jiān]
1. 向东流入。
3. 引申谓向东方流传。
东渐 引证解释
⒈ 向东流入。
引《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故水不发 崐山,则不能扬洪流以东渐。”
⒉ 引申谓向东方流传。
引南朝 梁 简文帝 《大法颂》:“西踰月窟,东渐扶桑。”
林纾 《送文科毕业诸学士序》:“欧 风既东渐,然尚不为吾文之累,敝在俗士以古文为朽败。”
国语词典
东渐 [dōng jiān]
⒈ 慢慢进入东方。
例如:「西风东渐」。
东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禀辞释义:旧指官员赴外地任所前,谒见长官请示辞行。《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你如何不稟辞 河伯,也去跳 龙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他又求了藩臺给他一个到 通州 勘荒的差使,当天奉了札子,当天就稟辞去了。”《老残游记》第七回:“老残 出去雇了一辆骡车,将行李装好,候 申东造 上衙门去稟辞。”清 容閎《西学东渐记》第十四章:“余筹备既毕,乃稟辞 曾督,别诸友而首途。”
- 2.
草偃释义:《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比喻在上者能以德化民,则民之向化,犹风吹草仆,相率从善。晋 葛洪《抱朴子·用刑》:“明后御世,风向草偃,道洽化醇。”唐 白居易《册回鹘可汗加号文》:“东渐海夷,西亘山狄,惠寧威制,鳞帖草偃。”《资治通鉴·魏明帝青龙元年》:“圣化所绥,万里草偃。”
- 3.
西学东渐释义: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 4.
西风释义:⒈指秋风。 ⒉指西洋习俗、文化等:西风东渐。⒊比喻日趋没落的腐朽势力。
- 5.
风教释义:《诗大序》:“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后以“风教”指风俗教化。《史记·五帝本纪》:“余尝西至 空桐,北过 涿鹿,东渐於海,南浮 江 淮 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 黄帝、尧、舜 之处,风教固殊焉。”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梵衍那国》:“文字、风教、货币之用,同 覩货逻国。”郭沫若《卓文君》第二景:“我们县里,得 王 父台主持风教,使民家女子,也能弹琴,这要算是‘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