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役 [tú yì]
1. 服劳役的人。
3. 门徒;弟子。
徒役 引证解释
⒈ 服劳役的人。
引《墨子·尚贤中》:“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周书·窦炽传》:“炽 辞以天下未定,干戈未偃,不宜輒发徒役。”
唐 张九龄 《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徒役如雷奔,珍怪亦云蓄。”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诗》:“又《成相》《雅辞》者,徒役送杵,其句度长短不齐,亦悉入録。”
⒉ 门徒;弟子。
引《韩非子·显学》:“藏书策、习谈论、聚徒役、服文学而议説。”
汉 王充 《论衡·问孔》:“如徒役之中多无妻, 公冶长 尤贤,故独妻之,则其称之,宜列其行,不宜言其在縲絏也。”
徒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巡役释义:⒈巡视督察徒役。《周礼·地官·小司徒》:“小军旅,巡役,治其政令。”郑玄 注:“巡役,小力役之事则巡行之。”孙诒让 正义引 俞樾 曰:“小军旅巡役者,谓小军旅则巡行其徒役也。”⒉巡查的差役。《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又拨了四个巡役,抗了四面长柄巡视牌,每日在门看守。”《清史稿·食货志六》:“至是,御史 晋昌 復言巡役勒索,胥吏卖放,特派 满 汉 御史各一,专司稽查,一年而代。”
- 2.
师役释义:谓军队从事大规模劳作。《周礼·地官·司市》:“凡会同师役,市司帅贾师而从,治其市政。”孙诒让 正义:“师役,谓军旅起徒役也。”《管子·幼官》:“非玄帝之命,毋有一日之师役。”
- 3.
掌徒释义:掌管徒役的人。
- 4.
正治释义:治理;整治。出自于《周礼·地官·乡师》:“大军旅会同,正治其徒役,与其輂辇,戮其犯命者。”治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其本质相一致情况下的治法,采用的方法和药物与疾病的证象是相反的,又称为“逆治”。
- 5.
甸役释义:指田猎。古代天子田猎则征发徒役,故称。
- 6.
稚老释义:亦作“穉老”。 老幼;老人与孩子。《新唐书·陈子昂传》:“山陵穿復,必资徒役,率癯弊之众,兴数万之军,调发近畿,督抶稚老,铲山輦石,驱以就功,春作无时,何望有秋?”《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三年》:“今 成德、魏博 虽尽节效顺,亦不过围一城,攻一堡,係纍穉老而已。”
- 7.
胥靡释义:古代服劳役的奴隶或刑徒。亦为刑罚名。《墨子·天志下》:“民之格者则劲拔(杀)之,不格者则係操(纍)而归,丈夫以为僕圉、胥靡。”《庄子·庚桑楚》:“胥靡登高而不惧,遗死生也。”成玄英 疏:“胥靡,徒役之人也。”《吕氏春秋·求人》:“傅説,殷 之胥靡也。”高诱 注:“胥靡,刑罪之名也。”《汉书·楚元王刘交传》:“王 戊 稍淫暴……二人諫,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雅舂於市。”颜师古 注:“联繫使相随而服役之,故谓之胥靡,犹今之役囚徒以锁联缀耳。”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孔融 曰:‘禰衡 罪同
- 8.
野司寇释义:官名。掌郊野之诉讼及管理所征发的徒役。《左传·昭公十八年》:“明日,使野司寇各保其徵。”杜预 注:“野司寇,县士也。”孔颖达 疏:“《周礼》司寇属官有县士……各掌其县之民数而听其狱讼。若邦有大役,聚众庶。”
- 9.
野役释义:周 代王城郊外“野”地的兵众徒役。
- 10.
隧正释义:周 代郊外五县之地为“隧”。一隧之长为“隧正”。隧,通“遂”。《左传·襄公七年》:“叔仲昭伯 为隧正,欲善 季氏,而求媚於 南遗。”杨伯峻 注:“隧正,当即《周礼》之遂人,其职亦掌徒役。”《左传·襄公九年》:“使 华臣 具正徒,令隧正纳郊保。”杜预 注:“隧正,官名也。五县为隧。”杨伯峻 注:“隧正,一遂之长。疑即《周礼》之遂人。国都城区之外曰郊,郊外曰隧,隧犹今之远郊区。”
- 11.
隶人释义:⒈古代称因罪没入官为奴隶、从事劳役的人。《仪礼·既夕礼》:“隶人涅厠。”郑玄 注:“隶人,罪人也,今之徒役作者也。”三国 魏 嵇康《声无哀乐论》:“隶人击磬,而 子产 识其心哀。”⒉指职位低贱的官吏。《左传·昭公四年》:“舆人纳之,隶人藏之。”杜预 注:“舆、隶皆贱官。”《晋书·卫恒传》:“秦 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⒊仆人。宋 王安石《上郎侍郎书》:“去离门墙,凡五六年,一介之使,一书之问,不彻於隶人之听。”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二》:“裴晋公 为盗所伤,隶人 王义 扞刃死
- 12.
鼓众释义:⒈击鼓聚集众人。《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救水以鼓众。”杨士勋 疏:“鼓众者,谓击鼓聚众也。”⒉激励众人。汉 扬雄《<法言>序》:“立政鼓众,动化天下,莫尚於中和。”宋 苏舜钦《<石曼卿诗集>序》:“而 曼卿 之诗,又特振奇发秀。盖取古之所未至,託讽物象之表,警时鼓众,未尝徒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