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戒敕 戒敕的意思
jièchì

戒敕

简体戒敕
繁体
拼音jiè chì
注音ㄐㄧㄝˋ ㄔ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è,(1) 防备。【组词】:戒心。戒备。戒严。戒骄戒躁。(2) 革除不良嗜好。【组词】:戒除。戒烟。(3) 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组词】:戒刀。戒尺。斋戒。(4) 准备。【组词】:戒途。戒装。(5) 古同“界”,界限。

chì,(1) 帝王的诏书、命令。【组词】:敕命。敕书。敕封。奉敕。宣敕。(2) 告诫。【组词】:申敕。戒敕。(3) 古同“饬”,整顿。

基本含义

警戒、警示、戒备

戒敕的意思

戒敕 [jiè chì]

1. 告戒。即戒书。

戒敕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戒勅”。

⒉ 告戒。

汉 蔡邕 《独断》卷上:“戒书,戒敕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
《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衮传》:“袞 忧惧,戒敕官属愈谨。”
《宋书·萧惠开传》:“惠开 先与 兴宗 名位略同,又经情欵,自以负衅摧屈,虑 兴宗 不能诣己,戒敕部下:‘ 蔡会稽 部伍若借问,慎不得答。’”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边臣贪功生事,不足以示威,徒足以败坏疆议,理须戒敕。”
宋 岳飞 《奏乞出师札子》:“今日唯赖陛下戒勅有司,广为储备。”

⒊ 即戒书。 汉 代皇帝四种命令之一。参见“戒书”。

汉 蔡邕 《独断》卷上:“戒书,戒敕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被敕,文曰‘有詔敕某官’,是为戒敕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汉 初定仪则,则命有四品: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詔书,四曰戒敕。敕戒州部,詔誥百官,制施赦命,策封王侯。”


国语词典

戒敕 [jiè chì]

⒈ 告诫。

《三国志·卷二〇·魏书·武文世王公传·中山恭王衮传》:「衮忧惧,戒敕官属愈谨。」

⒉ 汉代皇帝的四种命令之一,用以戒敕刺史、太守等官。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 策》:「汉初定仪则,则命有四品: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敕。」


戒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戒书释义:⒈自我警戒的文字。⒉汉代皇帝四种命令之一,用以戒敕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
    • 2.
      戒勅释义:见“戒敕”。
    • 3.
      界至释义:⒈指边界。宋 苏辙《乞罢熙河修质孤胜如等寨札子》:“伏乞明赐戒敕,若因界至生事,别致 夏 人失和,劳民蠹国,罪在不赦。”⒉指边界所至的标志。《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七年》:“辽主 以 河东路 沿边增修戍垒,起铺舍,侵入 蔚、应、朔 三州界内,使林牙 萧禧 来言,乞行毁撤,别立界至。”
    • 4.
      郊父释义:古代职掌王畿内兵马军事的官吏。《穆天子传》卷一:“丙寅,天子属官效器,乃命正公郊父,受勅宪。” 郭璞 注:“郊父,即圻父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戒敕为文,实詔之切者, 周穆 命郊父受敕宪,此其事也。”
    • 5.
      闲探释义:⒈亦作“间探”。刺探(军情)。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襄阳始末》:“襄 樊 受围,跨越五载,水陆路梗,援兵莫通。遂於去冬札知 均州 刘懋 等打造战舰,间探贼兵,措置战守。”《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五年》:“元管海船二百餘,集般运 海州 军粮、间探之类,甚为济用。”⒉犹密探。《宋史·孝宗纪二》:“戒敕沿边诸军,毋輒遣间探、招纳叛亡。”

戒敕(jiec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戒敕是什么意思 戒敕读音 怎么读 戒敕,拼音是jiè chì,戒敕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戒敕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