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阳节 阳节的意思
yángjié

阳节

简体阳节
繁体陽節
拼音yáng jié
注音ㄧㄤˊ ㄐㄧㄝ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áng,(1) 明亮。(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例句】: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二气。图形:⚊(U+268A)。(3) 指“太阳”。【组词】:阳光。阳面。阳历。向阳。夕阳。(4)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例句】:衡阳(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阳(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5) 温暖。【组词】:阳春。(6) 外露的,明显的。【组词】:阳沟。阳奉阴违。(7) 凸出的。【组词】:阳文图章。(8) 关于活人的。【例句】:阳间(人世间)。阳宅。阳寿。(9) 带正电的。【组词】:阳极。阳电。阳离子。(10) 男性生殖器。【组词】:阳痿。(11) 古同“佯”,假装。(12) 姓。

jié jiē,(1)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基本含义

阳节是指春天到来后,万物复苏,阳光明媚的节气,也用来形容事物蓬勃发展、兴旺繁荣的状态。

阳节的意思

阳节 [yáng jié]

1. 指轻疾猛厉、刚劲显露的气势。

2. 阳数。

4. 阳春时节。

阳节 引证解释

⒈ 指轻疾猛厉、刚劲显露的气势。

《国语·越语下》:“刚彊以御,阳节不尽,不死其野……尽其阳节、盈吾阴节而夺之。宜为人客,刚彊而力疾;阳节不尽,轻而不可取。”
韦昭 注:“彼阳势已尽而吾阴节盛满,则能夺之。先动为客,於时宜为人客,刚彊力疾,阳数未尽,虽轻易人犹不可得取也。”

⒉ 阳数。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阴节不尽,阳节不兴,故倾否开泰之大人,以极剥为极復。”

⒊ 阳春时节。

唐 张九龄 《巡属县道中作》诗:“矧逢阳节献,默听时禽鸣。”


阳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阳日释义:见“一阳节”。
    • 2.
      九日释义:⒈九个太阳。古代神话,谓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木之下枝,一日居上枝,尧 使 后羿 射之,中九日。见《楚辞·招魂》、《山海经·海外东经》。三国 魏 曹植《愁霖赋》:“攀扶桑而仰观兮,假九日於天皇。”晋 傅玄《杂诗》:“暘谷发清曜,九日栖高枝。”清 顾炎武《书女娲庙》诗:“弯弓不射九日落,苍苍列象生毛羽。”⒉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艺文类聚》卷四引 南朝 梁 吴均《续齐谐记》:“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酒。”唐 李白《九日龙山饮》诗:“九日 龙山 饮,黄花笑逐臣。”元 丁鹤年《登定海虎蹲山》诗:“东海十年多契阔,
    • 3.
      二九释义:⒈即十八。 汉 扬雄《太玄·图》:“玄有六九之数,策用三六,仪用二九,玄其十有八用乎?”范望 注:“不正言十八而言二九者,玄之辞也。”南朝 梁 沉约《内典序》:“巨相四八,照曜於大千;尊法二九,包笼乎无外。”按:小乘之宗,计有二九十八部之分派。《初刻拍案惊奇》卷十:“那 韩子文 虽是满腹文章,却当不过家道消乏,在人家处馆,勉强糊口,所以年过二九,尚未有亲。”⒉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唐 令狐楚《九日言怀》诗:“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⒊指冬至进九后的第二个九天。即冬至日起的第十天至第十八天。民谚:“一九、
    • 4.
      五时节释义:谓端阳节。
    • 5.
      五毒饼释义:指模压有五毒虫图案的饼子,旧俗于端午节食用,以祛除毒邪。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端阳》:“每届端阳以前,府第朱门皆以粽子相餽飴,并副以樱桃、桑椹、荸薺、桃、杏及五毒饼、玫瑰饼等物。”老舍《四世同堂》三九:“在他的端阳节那组卡片中,五毒饼正和中秋的月饼与年节的年糕一样,是用红字写着的。”
    • 6.
      台北风筝释义:台北风筝的发展,受大陆潍坊、天津风筝的影响较大,上世纪40年代未50年代初,从大陆去的居民,也把大陆各派风筝制作技艺传到了台北,与当地风筝互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台北放风筝的时间主要是在秋天。 当地有句民谣:“九月九,风吹满天哮。”就是形容重阳节前后放风筝盛况的。
    • 7.
      吹花释义:⒈吹动花;吐花。⒉古代重阳节的一种游艺活动。
    • 8.
      吹花节释义: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的别称。
    • 9.
      家司释义:家什,器具。艾芜《我的青年时代》十一:“等会长走了以后,我到屋里去打整那些烧烟的家司。”艾芜《端阳节》六:“打锣鼓家司的立刻换一个‘奶胎奶转’的音乐。”
    • 10.
      延庆节释义:唐 代以 懿宗 诞辰为延庆节。 唐 高彦休《唐阙史·李可及戏三教》:“﹝ 咸通 中﹞尝因延庆节,緇黄讲论毕,次及倡优为戏,可及 乃儒服险巾,襃衣博带,摄齐以升崇座。”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下:“武宗(唐 武宗)开成 五年,以二月十五日 玄元皇帝 降生日为降圣节,六月十二日皇帝载诞之辰为庆阳节,懿宗 七月四日为延庆节。”
    • 11.
      打失释义:丢失,遗失。艾芜《我的青年时代》三:“好好收着,不要打失哪,这是要报上去的。”艾芜《端阳节》四:“王团总 恍惚觉出打失了什么可爱的东西一样,停住了足。”
    • 12.
      折身释义:⒈屈身。谓卑躬屈节。宋 王安石《都官郎中致仕周公墓志铭》:“又观古之士,能无折身以市于贵势,盖亦少也。”⒉转身。《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小夫人道:‘主管少待。’小夫人折身进去。”《醒世姻缘传》第八九回:“素姐 见势不好,折身夺门就跑。”艾芜《端阳节》三:“就把孩子抱回来放在灶房里,再折身出去的。”
    • 13.
      明日黄花释义: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没有什么好玩赏的了。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 14.
      暮节释义:⒈指重阳节。《文选·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良辰感圣心,云旗兴暮节。”刘良 注:“良辰谓九月九日。”唐 薛稷《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诗:“暮节乘原野,宣游倚崖壁。”唐 司空图《重阳》诗:“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⒉农历十二月。《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纂要》:“十二月季冬,亦曰暮冬……暮节。”⒊晚年。《新唐书·白居易传》:“暮节惑浮屠道尤甚,至经月不食荤,称 香山居士。”宋 梅尧臣《元日》诗:“行歌乐暮节,薪菽甘自刈。”
    • 15.
      柏梁篇释义:泛指应制之作。 唐 王维《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参见“柏梁体”。
    • 16.
      毛豆节释义:意指福州 一带对重阳节的俗称。
    • 17.
      油大释义:方言。 指猪肉。艾芜《端阳节》一:“怎么?你今天晚上要请我吃油大吗?”李劼人《天魔舞》第二四章:“真是的,一年教到头,我没见你吃一顿油大。”
    • 18.
      泛菊释义:亦作“泛菊”。 古人指重阳节登山宴饮菊花酒的活动。
    • 19.
      清秋节释义: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 20.
      游百病释义:旧时有于端阳节出游的风俗。 据云此举可以消除疾病,故称。艾芜《端阳节》八:“大胆地同妈或是嫂嫂到晴朗天空下,田野里,随便走走。--这叫做‘游百病’,据说,从此一年内便不容易染上疾病了。”

阳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阳日释义:见“一阳节”。
    • 2.
      九日释义:⒈九个太阳。古代神话,谓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木之下枝,一日居上枝,尧 使 后羿 射之,中九日。见《楚辞·招魂》、《山海经·海外东经》。三国 魏 曹植《愁霖赋》:“攀扶桑而仰观兮,假九日於天皇。”晋 傅玄《杂诗》:“暘谷发清曜,九日栖高枝。”清 顾炎武《书女娲庙》诗:“弯弓不射九日落,苍苍列象生毛羽。”⒉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艺文类聚》卷四引 南朝 梁 吴均《续齐谐记》:“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酒。”唐 李白《九日龙山饮》诗:“九日 龙山 饮,黄花笑逐臣。”元 丁鹤年《登定海虎蹲山》诗:“东海十年多契阔,
    • 3.
      二九释义:⒈即十八。 汉 扬雄《太玄·图》:“玄有六九之数,策用三六,仪用二九,玄其十有八用乎?”范望 注:“不正言十八而言二九者,玄之辞也。”南朝 梁 沉约《内典序》:“巨相四八,照曜於大千;尊法二九,包笼乎无外。”按:小乘之宗,计有二九十八部之分派。《初刻拍案惊奇》卷十:“那 韩子文 虽是满腹文章,却当不过家道消乏,在人家处馆,勉强糊口,所以年过二九,尚未有亲。”⒉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唐 令狐楚《九日言怀》诗:“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⒊指冬至进九后的第二个九天。即冬至日起的第十天至第十八天。民谚:“一九、
    • 4.
      五时节释义:谓端阳节。
    • 5.
      五毒饼释义:指模压有五毒虫图案的饼子,旧俗于端午节食用,以祛除毒邪。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端阳》:“每届端阳以前,府第朱门皆以粽子相餽飴,并副以樱桃、桑椹、荸薺、桃、杏及五毒饼、玫瑰饼等物。”老舍《四世同堂》三九:“在他的端阳节那组卡片中,五毒饼正和中秋的月饼与年节的年糕一样,是用红字写着的。”
    • 6.
      台北风筝释义:台北风筝的发展,受大陆潍坊、天津风筝的影响较大,上世纪40年代未50年代初,从大陆去的居民,也把大陆各派风筝制作技艺传到了台北,与当地风筝互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台北放风筝的时间主要是在秋天。 当地有句民谣:“九月九,风吹满天哮。”就是形容重阳节前后放风筝盛况的。
    • 7.
      吹花释义:⒈吹动花;吐花。⒉古代重阳节的一种游艺活动。
    • 8.
      吹花节释义: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的别称。
    • 9.
      家司释义:家什,器具。艾芜《我的青年时代》十一:“等会长走了以后,我到屋里去打整那些烧烟的家司。”艾芜《端阳节》六:“打锣鼓家司的立刻换一个‘奶胎奶转’的音乐。”
    • 10.
      延庆节释义:唐 代以 懿宗 诞辰为延庆节。 唐 高彦休《唐阙史·李可及戏三教》:“﹝ 咸通 中﹞尝因延庆节,緇黄讲论毕,次及倡优为戏,可及 乃儒服险巾,襃衣博带,摄齐以升崇座。”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下:“武宗(唐 武宗)开成 五年,以二月十五日 玄元皇帝 降生日为降圣节,六月十二日皇帝载诞之辰为庆阳节,懿宗 七月四日为延庆节。”
    • 11.
      打失释义:丢失,遗失。艾芜《我的青年时代》三:“好好收着,不要打失哪,这是要报上去的。”艾芜《端阳节》四:“王团总 恍惚觉出打失了什么可爱的东西一样,停住了足。”
    • 12.
      折身释义:⒈屈身。谓卑躬屈节。宋 王安石《都官郎中致仕周公墓志铭》:“又观古之士,能无折身以市于贵势,盖亦少也。”⒉转身。《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小夫人道:‘主管少待。’小夫人折身进去。”《醒世姻缘传》第八九回:“素姐 见势不好,折身夺门就跑。”艾芜《端阳节》三:“就把孩子抱回来放在灶房里,再折身出去的。”
    • 13.
      明日黄花释义: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没有什么好玩赏的了。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 14.
      暮节释义:⒈指重阳节。《文选·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良辰感圣心,云旗兴暮节。”刘良 注:“良辰谓九月九日。”唐 薛稷《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诗:“暮节乘原野,宣游倚崖壁。”唐 司空图《重阳》诗:“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⒉农历十二月。《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纂要》:“十二月季冬,亦曰暮冬……暮节。”⒊晚年。《新唐书·白居易传》:“暮节惑浮屠道尤甚,至经月不食荤,称 香山居士。”宋 梅尧臣《元日》诗:“行歌乐暮节,薪菽甘自刈。”
    • 15.
      柏梁篇释义:泛指应制之作。 唐 王维《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参见“柏梁体”。
    • 16.
      毛豆节释义:意指福州 一带对重阳节的俗称。
    • 17.
      油大释义:方言。 指猪肉。艾芜《端阳节》一:“怎么?你今天晚上要请我吃油大吗?”李劼人《天魔舞》第二四章:“真是的,一年教到头,我没见你吃一顿油大。”
    • 18.
      泛菊释义:亦作“泛菊”。 古人指重阳节登山宴饮菊花酒的活动。
    • 19.
      清秋节释义: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 20.
      游百病释义:旧时有于端阳节出游的风俗。 据云此举可以消除疾病,故称。艾芜《端阳节》八:“大胆地同妈或是嫂嫂到晴朗天空下,田野里,随便走走。--这叫做‘游百病’,据说,从此一年内便不容易染上疾病了。”

阳节造句

1.重阳到,祝福到!祝你白天黑夜,家家团圆;祝你昨天今天明天,家庭美满;祝你春夏秋冬,家家幸福。九九重阳节,祝您家庭和和美美!

2.生命的火焰在跳动,寒冬也冷却不了;生命的色彩在描绘,黑夜也掩盖不了;生命的精彩在延续,时光也终止不了!重阳节,真诚祝愿您健康快乐,永远年轻!

3.努力,重重叠叠,成功不遥远;笑容,重重叠叠,快乐天天见;浪漫,重重叠叠,爱情永远甜;祝福,重重叠叠,情谊永不灭。重阳节到,愿你重复幸福每一天,吉祥如意把手牵!

4.阳节致至祝姥姥姥爷身体永远健康,和家幸福,快快乐乐,笑口常开。

5.年轻人是春天的美,而老人则能使人体味到一种秋天的成熟和坦率。重阳节快乐。

6.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7.登高的重阳节过后,秋便渐渐地凉了,遍插茱萸,我们终是在异乡漂泊的人。

8.阳节之时,北京正值秋风送爽天高云淡的季节。

阳节(yangji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阳节是什么意思 阳节读音 怎么读 阳节,拼音是yáng jié,阳节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阳节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