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高气 高气的意思
gāo

高气

简体高气
繁体高氣
拼音gāo qì
注音ㄍㄠ ㄑ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āo,(1) 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组词】:高峰。高空。高踞。高原。高耸。高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高瞻远瞩。(2) 高度。【例句】:他身高一米八。(3) 等级在上的。【组词】:高级。高考。(4) 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组词】:高质量。高消费。高价。高档。高手。高能物理。(5) 声音响亮。【组词】:引吭高歌。(6) 敬辞,称别人的事物。【组词】:高见。高就。高论。高寿。高堂。高徒。(7) 热烈、盛大。【组词】:高昂。兴高采烈。(8) 显贵,道德水平高。【组词】:崇高。清高。高风亮节。高尚。高雅。高洁。(9) 宗族中最在上之称。【组词】:高祖。(10) 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组词】:高锰酸钾。(11) 姓。

qì,(1)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组词】:气体。(2) 呼吸。【组词】: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组词】:气候。气温。气象。(4) 鼻子闻到的味。【组词】:气味。臭气。(5) 人的精神状态。【组词】: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 怒,或使人发怒。【例句】: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7) 欺压。【组词】:受气。(8)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组词】:气功。气血。气虚。(9) 中医指某种症象。【组词】:痰气。湿气。(10) 景象。【组词】: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气度高尚,傲气十足

高气的意思

高气 [gāo qì]

1. 不凡的才气,高妙的秉性。

高气 引证解释

⒈ 不凡的才气,高妙的秉性。

《后汉书·孔融传》:“融 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疎意广,迄无成功。”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雄节迈伦,高气盖世。”
《北史·魏秦王翰传》:“秦王 翰,少有高气。年十五,便请征伐, 昭成 壮之,使领骑二千。”


高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亢爽释义:⒈谓地势高旷。⒉谓天高气爽。⒊谓性格直爽。
    • 2.
      副高释义:副热带高压,气象学名词,又称亚热带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副热带高压脊,是指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
    • 3.
      反气旋释义:直径达数百或近千千米的空气的旋涡。旋涡中心是高气压区,风从中心向四周围刮。在北半球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以逆时针方向旋转。过境时天气多晴朗而干燥。
    • 4.
      吏隐释义:⒈谓不以利禄萦心,虽居官而犹如隐者。 唐 宋之问《蓝田山庄》诗:“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唐 白居易《江州司马厅记》:“江州 左 匡庐,右 江 湖,土高气清,富有佳境……苟有志於吏隐者,捨此官何求焉?”宋 王禹偁《游虎丘》诗:“我今方吏隐,心在云水间。”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芗畇公挽联》:“鱣舍怡情,看三径香多,省识人如菊淡;鲤庭侍养,悵六年吏隐,遽闻诗咏莪哀。”⒉山名。一名 洼尊山。在 浙江省 缙云县。宋 叶廷珪《海录碎事·地上》:“吏隐山,在 縉云,县令 李阳冰 退居于此山,创亭室以宴居,因名。其南
    • 5.
      噧言释义:过甚之言,虚夸不切实际之言。《说文·口部》:“噧,高气多言也……《春秋传》曰‘噧言’。”今本《左传·哀公二十四年》作“躛言”。杜预 注:“躛,过也。”陆德明 释文:“躛,谓过谬之言。”章炳麟《訄书·儒墨》:“詆其兼爱而谓之无父,则末流之噧言,有以取讥於君子,顾非其本也。”一说为《左传·定公四年》“嘖有烦言”之“烦”的假借字。
    • 6.
      富而不骄释义:富:富有;骄:骄傲。指很富有但不趾高气扬。
    • 7.
      富而无骄释义:指很富有但不趾高气扬。
    • 8.
      心骄气傲释义:指态度傲慢骄傲,自以为高人一等。 心里自高自大而神气十分傲慢。形容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同义词为心高气傲。
    • 9.
      志大才疏释义:也说才疏志大。志向很大而能力很低。《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宋史·王安礼传》:“徐僖计议边事。安礼曰:‘僖志大才疏,必误国。’”
    • 10.
      志高气扬释义:指志气高昂而自得。出自:《史记·苏1秦列传》:“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 11.
      晴云秋月释义:晴空飘浮的白云,秋高气爽时的明月。比喻人胸襟高洁明朗。
    • 12.
      烂烂释义:⒈光亮貌;光芒闪耀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上》:“蜀石黄碝,水玉磊砢,磷磷烂烂,采色澔汗。”颜师古 注引 郭璞 曰:“皆玉石符采映曜也。”晋 张华《博物志》卷七:“夏桀 之时,费昌 之 河 上,见二日:在东者烂烂将起;在西者沉沉将灭。”宋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康有为《顺德二直歌》:“巖电烂烂夜腾霜,抗疏斩奸剑吐鋩。”⒉色彩鲜艳貌。唐 白居易《牡丹芳》诗:“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絳艳灯煌煌。”明 宋濂《故龙泉汤师尹甫墓碣铭》:“晚年嗜种鞠,购得嘉种踰百,当秋高气清,黄
    • 13.
      爽节释义:天高气爽的季节。指秋天。
    • 14.
      矫尾厉角释义:形容逞强好胜、趾高气扬的模样。 矫尾,翘尾巴。厉角,磨头角。
    • 15.
      秋高马肥释义:秋高气爽,马匹肥壮。 古常以指西北外族活动的季节。
    • 16.
      簪盍释义:《易·豫》:“勿疑,朋盍簪。 ”朱熹 本义:“然又当至诚不疑,则朋类合而从之矣。”后因以“簪盍”谓朋友相聚。宋 王十朋《蓬来阁赋》:“天高气肃,秋色平分,簪盍良朋,把酒论文。”明 李东阳《斋居和亨父用杜韵》之二:“旧堂簪盍地,梦醒不知年。”
    • 17.
      肃爽释义:⒈良马名。 《左传·定公三年》:“唐成公 如 楚,有两肃爽马,子常 欲之。”杜预 注:“肃爽,骏马名。”孔颖达 疏:“爽或作霜。贾逵 云:‘色如霜紈。’马融 説:‘肃爽,鴈也。其羽如练,高首而脩颈,马似之,天下稀有。’”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涢水》引作“肃霜”。⒉本用以形容秋天景色,犹言天高气爽。亦借以形容其他事物和人的性格。唐 张宣明《山行见孤松成咏》:“孤松鬱山椒,肃爽凌清霄。”宋 苏舜钦《夏热昼寝感咏》:“贤路自肃爽,朝政不復浑。”明 张凤翼《红拂记·天开良佐》:“靖 闻大王肃爽凝威,嵯峨擅德,是以
    • 18.
      胶折释义:语本《汉书·晁错传》:“欲立威者,始於折胶。”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秋气至,胶可折,弓弩可用,匈奴 常以为候而出军。”后因以“胶折”指秋高气爽,宜于行军之时。
    • 19.
      足高气强释义:犹言趾高气扬。
    • 20.
      足高气扬释义:犹言趾高气扬。

高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亢爽释义:⒈谓地势高旷。⒉谓天高气爽。⒊谓性格直爽。
    • 2.
      副高释义:副热带高压,气象学名词,又称亚热带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副热带高压脊,是指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
    • 3.
      反气旋释义:直径达数百或近千千米的空气的旋涡。旋涡中心是高气压区,风从中心向四周围刮。在北半球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以逆时针方向旋转。过境时天气多晴朗而干燥。
    • 4.
      吏隐释义:⒈谓不以利禄萦心,虽居官而犹如隐者。 唐 宋之问《蓝田山庄》诗:“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唐 白居易《江州司马厅记》:“江州 左 匡庐,右 江 湖,土高气清,富有佳境……苟有志於吏隐者,捨此官何求焉?”宋 王禹偁《游虎丘》诗:“我今方吏隐,心在云水间。”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芗畇公挽联》:“鱣舍怡情,看三径香多,省识人如菊淡;鲤庭侍养,悵六年吏隐,遽闻诗咏莪哀。”⒉山名。一名 洼尊山。在 浙江省 缙云县。宋 叶廷珪《海录碎事·地上》:“吏隐山,在 縉云,县令 李阳冰 退居于此山,创亭室以宴居,因名。其南
    • 5.
      噧言释义:过甚之言,虚夸不切实际之言。《说文·口部》:“噧,高气多言也……《春秋传》曰‘噧言’。”今本《左传·哀公二十四年》作“躛言”。杜预 注:“躛,过也。”陆德明 释文:“躛,谓过谬之言。”章炳麟《訄书·儒墨》:“詆其兼爱而谓之无父,则末流之噧言,有以取讥於君子,顾非其本也。”一说为《左传·定公四年》“嘖有烦言”之“烦”的假借字。
    • 6.
      富而不骄释义:富:富有;骄:骄傲。指很富有但不趾高气扬。
    • 7.
      富而无骄释义:指很富有但不趾高气扬。
    • 8.
      心骄气傲释义:指态度傲慢骄傲,自以为高人一等。 心里自高自大而神气十分傲慢。形容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同义词为心高气傲。
    • 9.
      志大才疏释义:也说才疏志大。志向很大而能力很低。《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宋史·王安礼传》:“徐僖计议边事。安礼曰:‘僖志大才疏,必误国。’”
    • 10.
      志高气扬释义:指志气高昂而自得。出自:《史记·苏1秦列传》:“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 11.
      晴云秋月释义:晴空飘浮的白云,秋高气爽时的明月。比喻人胸襟高洁明朗。
    • 12.
      烂烂释义:⒈光亮貌;光芒闪耀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上》:“蜀石黄碝,水玉磊砢,磷磷烂烂,采色澔汗。”颜师古 注引 郭璞 曰:“皆玉石符采映曜也。”晋 张华《博物志》卷七:“夏桀 之时,费昌 之 河 上,见二日:在东者烂烂将起;在西者沉沉将灭。”宋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康有为《顺德二直歌》:“巖电烂烂夜腾霜,抗疏斩奸剑吐鋩。”⒉色彩鲜艳貌。唐 白居易《牡丹芳》诗:“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絳艳灯煌煌。”明 宋濂《故龙泉汤师尹甫墓碣铭》:“晚年嗜种鞠,购得嘉种踰百,当秋高气清,黄
    • 13.
      爽节释义:天高气爽的季节。指秋天。
    • 14.
      矫尾厉角释义:形容逞强好胜、趾高气扬的模样。 矫尾,翘尾巴。厉角,磨头角。
    • 15.
      秋高马肥释义:秋高气爽,马匹肥壮。 古常以指西北外族活动的季节。
    • 16.
      簪盍释义:《易·豫》:“勿疑,朋盍簪。 ”朱熹 本义:“然又当至诚不疑,则朋类合而从之矣。”后因以“簪盍”谓朋友相聚。宋 王十朋《蓬来阁赋》:“天高气肃,秋色平分,簪盍良朋,把酒论文。”明 李东阳《斋居和亨父用杜韵》之二:“旧堂簪盍地,梦醒不知年。”
    • 17.
      肃爽释义:⒈良马名。 《左传·定公三年》:“唐成公 如 楚,有两肃爽马,子常 欲之。”杜预 注:“肃爽,骏马名。”孔颖达 疏:“爽或作霜。贾逵 云:‘色如霜紈。’马融 説:‘肃爽,鴈也。其羽如练,高首而脩颈,马似之,天下稀有。’”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涢水》引作“肃霜”。⒉本用以形容秋天景色,犹言天高气爽。亦借以形容其他事物和人的性格。唐 张宣明《山行见孤松成咏》:“孤松鬱山椒,肃爽凌清霄。”宋 苏舜钦《夏热昼寝感咏》:“贤路自肃爽,朝政不復浑。”明 张凤翼《红拂记·天开良佐》:“靖 闻大王肃爽凝威,嵯峨擅德,是以
    • 18.
      胶折释义:语本《汉书·晁错传》:“欲立威者,始於折胶。”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秋气至,胶可折,弓弩可用,匈奴 常以为候而出军。”后因以“胶折”指秋高气爽,宜于行军之时。
    • 19.
      足高气强释义:犹言趾高气扬。
    • 20.
      足高气扬释义:犹言趾高气扬。

高气造句

1.江姐在敌人的威迫利诱面前,毫不动摇,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

2.无奈彼时心高气傲,挥金如土,直把钱财看得不当东西。

3.突来的打击,让他灰头土脸,与平日趾高气扬的样子判若两人。

4.他们的要求还是过于趾高气扬,不切实际。

5.文天祥宁死不降的选择,或许在有些人看来是不识时务,但他的崇高气节却赢得了后人景仰。

6.他这人时而低声下气,时而趾高气扬。

7.平时心高气傲的小美,这次被诘问时居然没有反唇相讥,实在有点出乎众人意料之外。

8.老林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其实不过是小人得志,沾沾自喜罢了!

9.田每惦记着那件难办的事,显得心高气傲,坐立不安。

10.越有知识的人越谦虚,只有才疏学浅的人才趾高气扬,目空一切。

11.他不再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独断独行,自作主张了。

12.有人给他撑腰打气,他自然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了。

13.你走起路来这么神气活现,趾高气扬。

14.高气爽,艳阳高照,我们一家人来到景色怡人的七星岩观光旅游。哇!快乐简直赛神仙!

15.他像孔雀一样趾高气扬,认为自己应该受到爱戴。

16.葡萄除了营养价值丰富外,它的价格也趾高气扬。

17.但是那种趾高气扬的神情总嫌有些不够大方罢。

18.他在奥运得到一块金牌,也难怪人家会显得趾高气扬。

19.他那种趾高气扬的态度真让人受不了。

20.他那趾高气扬的态度,实在令人看不惯。

高气(gaoq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高气是什么意思 高气读音 怎么读 高气,拼音是gāo qì,高气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高气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