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墀 [dān chí]
1. 宫殿前的红色台阶及台阶上的空地。
英[red steps leading up to a imperial palace;]
丹墀 引证解释
⒈ 指宫殿的赤色台阶或赤色地面。
引汉 张衡 《西京赋》:“右平左墄,青琐丹墀。”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丹墀,赤地也。”
《宋书·百官志上》:“殿以胡粉涂壁,画古贤烈士。以丹朱色地,谓之丹墀。”
唐 李嘉祐 《送王端赴朝》诗:“君承明主意,日日上丹墀。”
《说唐》第五七回:“叔宝 来到丹墀,山呼万岁。”
⒉ 指官府或祠庙的台阶。
引《说岳全传》第七回:“旗牌官领命,将五人传入,到丹墀跪下。”
《儒林外史》第三七回:“﹝ 泰伯祠 ﹞三座门。进去一座丹墀。左右两廊,奉着从祀歷代先贤神位。中间是五间大殿,殿上 泰伯 神位,面前供桌,香炉、烛臺。殿后又一个丹墀,五间大楼。”
国语词典
丹墀 [dān chí]
⒈ 屋宇前面没有屋簷覆盖的平台,因古时多涂成红色,故称为「丹墀」。常用在宫殿或庙宇的正殿等具仪典性的建筑物前。
引《文选·张衡·西京赋》:「右平左墄,青琐丹墀。」
《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大门过去,一个大天井。又几十层高坡上去,三座门。进去一座丹墀。左右两廊,奉著从祀历代先贤神位。」
丹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乌纱释义:⒈指古代官员所戴的乌纱帽。唐 皮日休《夏景冲淡偶然作》诗:“祗隈蒲褥岸乌纱,味道澄怀景便斜。”宋 王禹偁《<李太白真赞>序》:“龙竹自携,乌纱不整;异貌无匹,华姿若生。”《平山冷燕》第一回:“喝声未絶,只见班部中闪出一官,乌纱象简,趋跪丹墀。”⒉泛指官帽。清 洪楝园《后南柯·辞职》:“想当年司宪护高牙,误军事褫乌纱,如炉王法便追拿。”参见“乌纱帽”。⒊借指官位。明 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覷了这人情笑杀,可道当今底是识乌纱。”参见“乌纱帽”。⒋黑纱织物。参见“乌纱髻”。
- 2.
匿名帖释义:以攻讦为目的而书写的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的帖子。清 唐训方《里语徵实》卷中下引《鉴撮》:“明 武宗 朝有投匿名帖於丹墀者,帖言 刘瑾 乱政。”何英芳《<啸亭杂录>点校说明》:“嘉庆 二十年十一月有人投匿名帖控告他凌辱大臣,对庄头滥用非刑,因而被削去王爵,圈禁三年。”
- 3.
彤墀释义:即丹墀。借指朝廷。
- 4.
握兰释义:⒈汉应劭《汉官仪》卷上:“﹝尚书郎﹞握兰含香,趋走丹墀奏事。”兰,香草。后以“握兰”指皇帝左右处理政务的近臣。⒉古时握兰以赠别。⒊喻孝养父母。
- 5.
摩肩释义:⒈肩挨着肩。形容人多拥挤。《太平御览》卷七七六引 汉 桓谭《新论》:“楚 之 郢都,车掛轂,民摩肩,市路相交,号为朝衣新而暮衣弊。”南朝 梁 刘孝标《广绝交论》:“彯组云臺者摩肩,趍走丹墀者叠迹。”宋 王禹偁《汉武帝用宦者典尚书议》:“遂使姦倖求进,摩肩于朝廷;忠直偷安,遁迹于林藪。”清 曹寅《三月六日登鼓楼看花》诗:“枯荷包鮓丝络榼,薺花压鬢舆摩肩。”⒉形容亲密或地方狭窄。明 李贽《论交难》:“以势交通者,势去则反,朝摩肩而暮掉臂,固矣。”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两壁夹立,中阔摩肩。”
- 6.
晖暎释义:亦作“暉映”。光彩照耀;光线映射。《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我后戾止,车服暉暎。”《艺文类聚》卷八二引 南朝 宋 傅亮《芙蓉赋》:“既暉映於丹墀,亦纳芳於綺疏。”唐 刘禹锡《杨柳枝词》之三:“御沟春水相暉映,狂杀 长安 年少儿。”殷夫《给--》诗:“西寺高桥边,长松依然晖映着夕阳。”
- 7.
榑槐释义:扶桑与槐树。借指公卿。《清史稿·礼志七》:“嘉庆 初元再举,设宴 皇极殿 ……上自榑槐,下逮袀襏,以至 蒙、回、番部、朝鲜、安南、暹罗、廓尔喀 陪价,略其年甲,咸集丹墀,诚盛典也。”参见“槐棘”。
- 8.
沙墀释义:即丹墀。古时宫殿用丹砂涂饰的台阶。
- 9.
泯然释义:⒈辽阔貌。 亦形容胸襟开阔。《列子·汤问》:“其有所触也,泯然无际。”《世说新语·言语》“贫道如游蓬户”刘孝标 注引《高逸沙门传》:“师虽升履丹墀,出入朱邸,泯然旷达,不异蓬宇也。”⒉完全符合貌。《艺文类聚》卷三引 晋 湛方生《秋夜》诗:“物我泯然而同体,岂復寿夭于 彭 殤。”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禪宗论云门有三种语……其三为函盖乾坤句,谓泯然皆契,无间可伺其深浅。”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四:“自改土归流以后,一如内地编氓之营伍,泯然无异矣。”⒊消失净尽貌。《太平广记》卷二八七引 唐 皇甫枚《三
- 10.
炉烟释义:⒈见“炉烟”。⒉亦作“炉烟”。熏炉或香炉中的烟。⒊庐山香炉峰的云气。借指香炉峰。⒋旧时宫殿前丹墀设焚香炉,后因以指代宫廷、朝官。⒌指炉火。
- 11.
禁墀释义:宫殿前的丹墀。亦指宫殿。
- 12.
福如东海释义:祝颂的话。祝 愿一个人的福气像东海那样广大无边。常与“寿比南山”连用。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 佛记》:“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佳期。从今后,儿孙昌盛,个个赴丹墀。”
- 13.
翠盖释义:⒈饰以翠羽的车盖。《淮南子·原道训》:“驰要褭,建翠盖。”高诱 注:“翠盖,以翠鸟羽饰盖也。”唐 李白《东武吟》:“乘舆拥翠盖,扈从金城东。”《红楼梦》第八三回:“遂吩咐家人预备四乘緑轿,十餘辆翠盖车,明儿黎明伺候。”⒉泛指华美的车辆。汉 辛延年《羽林郎》诗:“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踟蹰。”明 刘基《郁离子·九难》:“翠盖飘摇,文鷁委蛇。”⒊帝王的代称。帝王的乘舆有翠羽为饰的华盖,故称。唐 杜甫《咏怀》之一:“西京 后陷没,翠盖蒙尘飞。”《旧唐书·崔胤传》:“覩纶言於凤纸,若面丹墀;认御札於龙衣,如亲翠盖。
- 14.
袀袯释义:一色粗布衣服。 借指庶民百姓。《清史稿·礼志七》:“千秋宴…… 嘉庆 初元再举,设宴 皇极殿 ,与宴者三千五十六人,邀赏者五千人。上自榑槐,下逮袀襏,以至 蒙 、 回 、 番部 、 朝鲜 、 安南 、 暹罗 、 廓尔喀 陪价,略其年甲,咸集丹墀,诚盛典也。”
- 15.
陪价释义:随从人员。《清史稿·礼志七》:“千秋宴…… 嘉庆 初元再举,设宴 皇极殿,与宴者三千五十六人,邀赏者五千人。上自榑槐,下逮袀襏,以至 蒙、回、番部、朝鲜、安南、暹罗、廓尔喀 陪价,略其年甲,咸集丹墀,诚盛典也。”
- 16.
高驾释义:⒈高大的车驾。 南朝 宋 王僧达《答颜延年》诗:“君子耸高驾,尘轨实为林。”唐 韩愈《县斋有怀》诗:“悠悠指长道,去去策高驾。”参见“高车”。⒉对对方的敬称。唐 沉佺期《拟古别离》诗:“离居久迟暮,高驾何淹留。”唐 赵冬曦《奉答燕公诗》:“主人情未尽,高驾少淹留。”唐 岑参《送许拾遗归江宁》诗:“早来丹墀下,高驾无淹留。”
- 17.
鸡舌香释义:即丁香。古代尚书上殿奏事,口含此香。《初学记》卷一一引 汉 应劭《汉官仪》:“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奏事,黄门郎对揖跪受,故称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唐 刘禹锡《郎州窦员外见示与澧州元郎中郡斋赠答长句二篇因而继和》:“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鸡舌香。”明 陈汝元《金莲记·接武》:“御杯共醉龙头榜,春雪同含鸡舌香。”亦省作“鸡香”、“鸡舌”。唐 黄滔《遇罗员外衮》诗:“豸角戴时垂素髮,鸡香含处隔青天。”唐 李商隐《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攻讨》诗:“暂逐虎牙临故絳,远含鸡舌过新年。”元 李裕《次宋编修显
- 18.
龙墀释义:⒈犹丹墀。唐 刘禹锡《杨柳枝》词之三:“凤闕轻遮翡翠幃,龙墀遥望麴尘丝。”《宋史·礼志四》:“帝諭 文彦博 等曰,郊坛第一龕者在堂,第二、第三龕设於左右夹廡及龙墀上。”明 徐霖《绣襦记·策射头名》:“参鸞驭,虎殿龙墀,口吐虹霓气。”⒉借指皇帝。《敦煌曲子词·望江南》:“数年路隔失朝仪,目断望龙墀。”宋 欧阳修《和刘原父从幸后苑观稻呈经筵诸公》:“晓謁龙墀罢,行瞻凤盖翩。”⒊法坛,道场。《水浒传》第四二回:“赵能 再入来看时,两三个土兵跌倒在龙墀里。”清 洪昇《长生殿·觅魂》:“你与我把招魂衣摄,遗照图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