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充庭释义:⒈古代的一种朝仪。每大朝会,陈皇帝车辇仪仗于殿庭,谓之充庭。《后汉书·安帝纪》:“﹝ 永初 ﹞四年春正月元日,会,彻乐,不陈充庭车。”李贤 注:“每大朝会,必陈乘舆法物车輦於庭。”《宋书·礼志五》:“旧有充庭之制,临轩大会,陈乘舆车輦旌鼓於殿庭。”⒉布满庭院。汉 扬雄《剧秦美新》:“振鷺之声充庭,鸿鸞之党渐阶。”三国 魏 何晏《景福殿赋》:“芸若充庭,槐枫被宸。”⒊充满朝廷。《晋书·乐志上》:“嘉会置酒,嘉宾充庭。”《南齐书·乐志》:“元正肇始,典章徽明。万方来贺,华夷充庭。”
- 2.
剧秦释义:⒈汉扬雄撰《剧秦美新》一文,贬斥秦朝,称美王莽的新朝。 后因以“剧秦”谓指斥前朝。⒉扬雄《剧秦美新》的省称。
- 3.
回面释义:⒈转过脸。《南史·武陵王昭晔传》:“上回面不答。”唐 张籍《惜别》诗:“临行记分处,回面是相思。”宋 张先《蝶恋花》词:“和泪语娇声又颤,行行儘远犹回面。”⒉转变脸色,谓改变态度。汉 邹阳《狱中上书自明》:“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亲近於左右。”明 冯梦龙《古今谭概·专愚·迂仙别记》:“公曰:‘若然,即败亦何与我事。’便回面作喜,拾子更着。”⒊指归顺。《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海外遐方,信延颈企踵,回面内嚮,喁喁如也。”李周翰 注:“回面内向,谓顺服於君。”宋 司马光《交趾献奇兽赋》:“然后旃裘之
- 4.
明旦释义:⒈天亮。《史记·孟尝君列传》:“君不见夫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汉 扬雄《剧秦美新》:“旁作穆穆,明旦不寐。”《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伯升 ﹞休卒三日,分为六部,潜师夜起,袭取 蓝乡,尽获其輜重。明旦,汉 军自西南攻 甄阜。”⒉明晨。唐 张说《钦州守岁》诗:“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唐 沉亚之《冯燕传》:“明旦 婴 起,见妻毁死,愕然,欲出自白。”明 唐顺之《刑部郎中唐嘿庵墓志铭》:“年二十,独居所读书处,夜有奔者,君峻拒之。明旦遂移其处,终不以其故语人。”
- 5.
来仪释义:⒈谓凤凰来舞而有容仪,古人以为瑞应。 语出《书·益稷》:“簫韶九成,凤皇来仪。”孔颖达 疏:“簫韶之乐作之九成,以致凤皇来而有容仪也。”《后汉书·左雄传》:“汉 世良吏,於兹为盛,故能降来仪之瑞,建中兴之功。”李贤 注:“宣帝 时凤皇五至,因以纪年。”唐 郑嵎《津阳门诗》:“花萼楼 南大合乐,八音九奏鸞来仪。”后因用以代称凤凰。《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来仪之鸟,肉角之兽,狙獷而不臻。”《艺文类聚》卷八一引 汉 陈琳《迷迭赋》:“匪荀方之可乐,实来仪之丽闲。”⒉比喻杰出人物的降临。汉 刘桢《赠从弟》诗
- 6.
武关释义:地名。在 陕西 商南县 西北。楚怀王 三十年,秦昭襄王 遗书诱 楚王,约会于此,执以入 秦。公元前207年 刘邦 由此入 秦。汉 扬雄《剧秦美新》:“会 汉祖 龙腾 丰 沛,奋迅 宛 叶 自 武关 与 项羽 戮力 咸阳。”唐 杜牧《题武关》诗:“碧溪留我 武关 东,一笑 怀王 跡自穷。”《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年》:“秦惠王 使人告 楚怀王,请以 武关 之外易 黔中 地。”胡三省 注:“武关,《左传》之 少习,地在 汉 弘农郡 析县 西百七十里,道通 南阳。《晋太康地志》曰:武关 当 冠军 西。《括地志》曰:
- 7.
汉氏释义:指 汉 代。汉 扬雄《剧秦美新》:“往时 司马相如 作《封禪》一篇,以彰 汉 氏之休。”汉 张衡《西京赋》:“汉 氏初都,在 渭 之涘。”晋 潘岳《西征赋》:“愍 汉 氏之剥乱,朝流亡以离析。”《南史·恩倖传序》:“自 汉 氏以来,年且千祀。”
- 8.
玄黄释义:⒈指天地的颜色。 玄为天色,黄为地色。《易·坤》:“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汉书·扬雄传上》:“灵祗既乡,五位时叙,絪緼玄黄,将绍厥后。”颜师古 注:“玄黄,天地色也。”晋 潘尼《乘舆箴》:“元元遂初,芒芒太始,清浊同流,玄黄错跱。”⒉指天地。汉 扬雄《剧秦美新》:“玄黄剖判,上下相呕。”唐 杨炯《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及其玄黄再造,日月重轮,功成而不居,名遂而身退。”明 宋濂《燕书四十首序》:“玄黄之间,事变无垠。”郭沫若《十年建国增徽识》诗:“劳动精神昭日月,人民意气华玄黄。”⒊泛指
- 9.
硕老释义:年高望重的博学之士。 汉 扬雄《剧秦美新》:“耆儒硕老,抱其书而远逊;礼官博士,卷其舌而不谈。”《晋书·刘寔传》:“可谓国之硕老,邦之宗模。”宋 梅尧臣《送京西转运李刑部移京东转运》诗:“统制连别京,守臣多硕老。”宋 沉辽《<苏州承天寺永安长老语录>序》:“余尝观古记所载名德硕老,多出于 荆、衡、襄、汉 之间。”
- 10.
神符释义:⒈神灵赋予的统治天下的凭信。《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於是乃奉若天命,穷宠极崇,与天剖神符,地合灵契。”李善 注:“分天之符,合地之契,言应録而王也。”⒉符箓。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一:“人背神符一道,蛮覘知之,望风而逃。”《云笈七籤》卷二十:“腰带神符,首戴扶冠。”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四:“你看,这是不是就和巫师画的神符一样呢?”
- 11.
箴诵释义:谓箴规之言的讲述与传习。汉 扬雄《剧秦美新》:“恢崇祗庸烁德懿和之风,广彼搢绅讲习言諫箴诵之涂。”《晋书·张寔传》:“忝绍前踪,庶几刑政不为百姓之患,而比年飢旱,殆由庶事有缺,窃慕箴诵之言,以补不逮。”
- 12.
美新释义:王莽 簒 汉 称帝,国号 新,扬雄 作《剧秦美新》一文,称颂 新 朝之美,以取悦于王莽。后因以“美新”为阿谀谄媚之典。
- 13.
羣飞释义:⒈齐飞;成群地飞。三国 魏 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之十三:“鱼龙瀺灂,山鸟羣飞。”晋 潘岳《射雉赋》:“涉青林以游览兮,乐羽族之羣飞。”⒉喻动乱。《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神歇灵绎,海水羣飞。”李善 注:“海水,喻万民;羣飞,言乱。”《隋书·炀帝纪上》:“拯羣飞於四海,革凋敝於百王。”《北史·尒朱荣传论》:“四海嚣然,已有羣飞之渐。”⒊喻群小。唐 韩愈《祭柳子厚文》:“子之视人,自以无前,一斥不復,羣飞刺天。”
- 14.
肆夏释义:⒈古乐章名。 《周礼·春官·大司乐》:“王出入则令奏《王夏》,尸出入则令奏《肆夏》,牲出入则令奏《昭夏》。”郑玄 注:“三夏,皆乐章名。”《左传·襄公四年》:“穆叔 如 晋,报 知武子 之聘也,晋侯 享之。金奏《肆夏》之三,不拜。”《淮南子·齐俗训》:“古者非不知繁升降槃还之礼也,蹀《采齐》、《肆夏》之容也,以为旷日烦民而无所用,故制礼足以佐实喻意而已矣。”汉 扬雄《剧秦美新》:“式軨轩、旂旗以示之,扬和鸞、《肆夏》以节之。”⒉泛指宴饮、迎送宾客之乐。唐 王勃《乾元殿颂》序:“神禽率舞,光浮《肆夏》之轩;
- 15.
记牒释义:亦作“记谍”。史册;文字记录。《三国志·蜀志·宗预传》“我六十何为不受邪”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臣 松之 以为 芝 以年啁 预,是不自顾。然 预 之此答,触人所忌,载之记牒,近为烦文。”南朝 梁 沉约《<佛记>序》:“含灵万品,既非记谍所穷;物物禀生,岂伊积尘能计。”唐 岑文本《拟<剧秦美新>》:“摛记牒於无穷,播歌诵而盈耳。”明 汤显祖《太学同游记叙》:“维时人士波涌,然无记牒,久而遗忘,固人情也。”
- 16.
轨量释义:轨则,法度。《左传·隐公五年》:“君,将纳民於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杨伯峻 注:“度轨量,度,动词,旧读入声,音鐸,正也;轨量为其宾语。度轨量犹言揆正法度。”汉 扬雄《剧秦美新》:“改制度轨量,咸稽之於《秦纪》。”
- 17.
长恨释义:⒈犹言遗恨千古。汉 扬雄《剧秦美新》:“所怀不章,长恨黄泉。”《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何意老志復不从哉?万年之日长恨矣!”唐 韩愈《感春》诗之一:“三盃取醉不復论,一生长恨奈何许。”⒉指千古之遗恨。南朝 宋 鲍照《代东门行》:“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⒊唐 白居易 所作《长恨歌》的略称。唐 白居易《编集拙诗戏赠元九李二十》:“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 18.
阙典释义:⒈残缺的典章制度。 语本 汉 扬雄《剧秦美新》:“帝典闕而不补。”晋 陆机《吊魏武帝文》:“釐三才之闕典,啟天地之禁闈。”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闕典未补,大备兹日。”后指古代传下来的典章制度。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二:“乾德 四年郊,礼容乐节,刊正渐备,有司奏其闕典,但少宗庙殿庭宫悬三十六架,加鼓吹熊羆十二。”⒉指史料记载上的缺漏。金 王若虚《君事实辨》:“曹操 征 乌桓 还,自谓幸胜而偏赏先諫者,可以为千古法也。操 一生所行类皆不道之事,独此一节有光清史,而 陈寿 略之,岂非闕典之甚哉!”明
- 19.
鬼信释义:指鬼预告死信。 语本《史记·秦始皇本纪》:“秋,使者从 关 东夜过 华阴 平舒 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 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 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文选·扬雄<剧秦美新>》:“大茀经霣,巨狄鬼信之妖发。”李善 注:“鬼信,谓告祖龙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