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好问 好问的意思
hàowèn

好问

简体好问
繁体好問
拼音hào wèn
注音ㄏㄠˇ ㄨ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ǎo hào,(1) 优点多或使人满意的,与“坏”相对。【组词】:好人。好汉。好歹。好事多磨。(2) 身体康健,疾病消失,生活幸福。【组词】:您好。安好。(3) 友爱,和睦。【组词】:友好。相好。(4) 容易。【组词】:好办。好使。好懂。(5) 完成,完善。【组词】:办好了。(6) 表示应允、赞成。【例句】:好!你干得不错。(7) 很,甚。【组词】:好冷。好快。好坏。好一会儿。(8) 便于。【例句】:场地清理干净好打球。(9) 反话,表示不满意:好,这下可坏了!(1) 喜爱,与“恶”(wù)相对。【组词】:好奇。好色。好尚(爱好和崇尚)。好高骛远(亦作“好高务远”)。好逸恶劳。(2) 常常,容易(发生事情)。【例句】:刚学会骑车的人好摔跤。

wèn,(1)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组词】:询问。问答。问题。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问津。质问。过问。(2) 为表关切而询问。【组词】:慰问。问候。问长问短。(3) 审讯,追究。【组词】:审问。问案。唯你是问。(4) 管,干预。【组词】:概不过问。(5)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例句】:我问他借几本书。(6) 姓。

基本含义

指对知识或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问的意思

好问 [hào wèn]

1. 勤于向人请教。

好问 引证解释

⒈ 勤于向人请教。

《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故曰:‘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
宋 苏轼 《杭州谢表》之一:“臣猥以末技,日奉讲帷……方陛下好问之初,遽以疾去,推之理数,可谓奇穷。”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至于‘六经’‘四书’所载,多闻多见……好问好察,是皆明白求於事为之际。”


国语词典

好问 [hào wèn]

⒈ 勤于向别人请教。

《书经·汤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史记·卷一一二·平津侯传》:「故曰:『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


好问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好学释义:⒈〈动〉喜爱学习。⒉〈形+动〉容易学。
    • 2.
      学好释义:以好人好事为榜样,照着去做:整天跟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不学好。

好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昔释义:一夜。《左传·哀公四年》:“为一昔之期,袭 梁 及 霍。”《新唐书·惠宣太子李业传》:“业 有疾,帝忧之,一昔容髮为变。”金 元好问《黄金行》:“一昔诗肠老蛟吼,十尺长人堕车走。”
    • 2.
      三宿恋释义:佛教语。《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李贤 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后因以“三宿恋”指对世俗的爱恋之情。宋 苏轼《别黄州》诗:“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金 元好问《望崧少》诗之一:“结习尚餘三宿恋,残年多负半生闲。”清 姚鼐《答孙补山中丞见怀》诗之二:“我欲更除三宿恋,就公新治乞《坛经》。”
    • 3.
      三白释义:⒈三度下雪。《全唐诗》卷八八载《占年》:“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宋 苏轼《次韵陈四雪中赏梅》:“高歌对三白,迟暮慰 安仁。”金 元好问《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河南 冬来已三白,土膏坟起如蜂房。”明 唐寅《拟瑞雪降群臣贺表》:“祥徵三白,允昭圣德之符。”⒉指盐、萝卜、饭。三者皆白色,故谓。《续谈助》卷五引 唐 杨华《膳夫经手录》:“萝卜,贫寠之家,与盐、饭皆行,号为三白。”宋 朱弁《曲洧旧闻》卷六:“东坡 尝与 刘贡父 言:‘某与舍弟习制科时,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復信世间有八珍也。’贡父 问三白。
    • 4.
      三语掾释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 有令闻,太尉 王夷甫 见而问曰:‘老 庄 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 ’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晋书·阮瞻传》亦载此事,但 王衍 作 王戎,阮修 作 阮瞻。后常以“三语掾”作为幕府官的美称。唐 刘商《杂言哀悼姚仓曹》诗:“可怜三语掾,长作九泉灰。”宋 苏轼《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欲知妙湛与总持,更问 江 东三语掾。”金 元好问《益父曹弟见过》诗:“从事旧惭三语掾,通家犹记十年兄。”
    • 5.
      东风菜释义:菜名。 亦可入药。《重修政和证类本草·菜下品·东风菜》:“东风菜,味甘寒无毒,主风毒壅热、头疼目眩、肝热眼赤,亦堪入羹臛……先春而生,故有东风之号。”金 元好问《春日书怀》诗:“流年又见东风菜,乐土空怀北斗城。”清 钱谦益《太和萧伯玉自白下过访》诗之九:“生计东风菜,前期夜雪舟。”
    • 6.
      中诏释义:宫中直接发出的帝王亲笔诏令。《后汉书·陈蕃传》:“宦官由此疾 蕃 弥甚,选举奏议,輒以中詔谴却。”《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中詔所施,或存好问。”《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先赐中詔敕之。”胡三省 注:“詔自中出,不经门下者,谓之中詔,今之手詔是也。”
    • 7.
      为乱释义:作乱;造反。《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氏 将为乱,不使我葬。”《汉书·高后纪》:“产 不知 禄 已去北军,入 未央宫 欲为乱。”金 元好问《曹徵君墓表》:“人有诬 郭 啸聚为乱者,州将捕繫之。”
    • 8.
      乃今释义:⒈而今;方今;如今。《左传·襄公七年》:“吾乃今而后知有卜筮。”《庄子·在宥》:“躬身求之,乃今也得。”成玄英 疏:“立身以来,方今始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 比干 剖心,子胥 鴟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金 元好问《范宽秦川图》诗:“乃今得子胸中 秦,作诗一笑君应闻。”清 方苞《与刘函三书》:“僕闻而慨然以为不使不仁加乎其身,乃今復有其人!”⒉迺今:而今,如今。《汉书·邹阳传》:“臣闻 比干 剖心,子胥 鴟夷,臣始不信,迺今知之。”
    • 9.
      九老会释义:⒈唐白居易退居洛阳时,有九老之会。⒉宋李昉罢相,居京师,思继白居易九老之会,与宋琪、杨徽之、魏丕、李运、朱昂、武允成、张好问、释赞宁等亦作九老会。见宋王禹偁《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
    • 10.
      乾杯释义:饮尽杯中之酒。今多作为宴会祝酒之辞。金 元好问《续夷坚志·梁梅》:“梅 素粧而至,坐久乾杯,唱《梅花水龙吟》。”丁玲《粮秣主任》:“老李!为我们新的生活干杯吧。”刘心武《干杯之后》:“他家里此刻一定是宾朋满座,干杯不停。”
    • 11.
      了不释义:绝不;全不。 晋 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宋 苏轼《送顾子敦奉使河朔》诗:“十年卧江海,了不见愠喜。”金 元好问《忻州天庆观重建功德记》:“鹤既至,翔舞阶庭,了不惊异。”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长清僧》:“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
    • 12.
      了期释义:⒈尽头。 宋 晏几道《长相思》词:“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金 元好问《会善寺》诗:“人生富贵有遗恨,世事废兴无了期。”苏曼殊《惨世界》第九回:“一天风雪压 巴黎,世界凄凉无了期。”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负担亲族生活,实为大苦,前年又生一孩子,责任更无了期矣。”⒉犹言了局。指解决问题的办法。《隋唐演义》第四回:“你终日游手好閒,也不是了期。”
    • 13.
      争席释义:争坐位。表示彼此融洽无间,不拘礼节。《庄子·寓言》:“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櫛,舍者避席,煬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郭象 注:“去其夸矜故也。”成玄英 疏:“除其容饰,遣其矜夸,混迹同尘,和光顺俗,於是舍息之人与争席而坐矣。”唐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金 元好问《上致政冯内翰》诗之二:“少日打门无俗客,老年争席有樵夫。”明 高启《出郊抵东屯》诗之四:“忽逢一田父,舍畊拜路隅。疑我是长官,恠我体貌殊……不能使争席,心愧 御寇 徒。”
    • 14.
      于蔿释义:《于蔿于》之省称。宋 王安石《示俞处士》诗:“借问楼前踏《于蔿》,何如云卧唱松风。”金 元好问《元鲁县琴台》诗:“当年《于蔿》歌,补袞一何深!”
    • 15.
      云岭释义:⒈高耸入云的山峰。晋 江逌《咏秋》:“鸣雁薄云岭,蟋蟀吟深榭。”唐 岑参《左仆射相国冀公东斋幽居》诗:“宅占凤城胜,窗中云岭宽。”金 元好问《岳祠斋宫夜宿》诗:“朅来石门道,烟岫接云岭。”⒉山名。一称 大雪山。在 云南省 西北部,为 澜沧江、金沙江 的分水岭。山势高峻,终年积雪。主峰名 玉龙山。
    • 16.
      亡奈释义:无奈。 金 元好问《送李同年德之》诗之一:“亡奈流光冉冉何,逢君聊得慰蹉跎。”
    • 17.
      佣雇释义:⒈雇佣。 《旧唐书·黄巢传》:“各於两市出值万计,佣雇负贩屠沽及病坊穷人,以为战士。”金 元好问《戏题新居二十韵》:“就中此宅尤费手,官给工材半佣雇。”⒉指受雇佣的人。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十六》:“媒妁誉人而人莫之感,佣雇勤事而人莫之功。”
    • 18.
      佽飞释义:⒈即 佽非。春秋 楚 勇士。唐 李白《观佽飞斩蛟龙图赞》:“佽飞 斩长蛟,遗图画中见。”金 元好问《观淅江涨》:“佽飞 鬭蛟鱷,燃犀出麟介。”后亦泛指勇士。清 赵翼《邵松阿落一齿已而落处更生贺诗》:“童子行先尊胜队,孩儿兵压佽飞杰。”详“佽非”。⒉汉 武官名。少府属下左弋,自 武帝 太初 元年改名为“佽飞”,掌弋射。《汉书·冯奉世传》:“今发 三辅、河东、弘农 越 骑、迹射、佽飞、彀者、羽林孤儿及 呼速絫、嗕种,方急遣。”后亦泛指武官。宋 王禹偁《大阅赋》:“肃肃弋戟,鏜鏜鼓鉦。期门佽飞,云蒸而鳞萃。”清
    • 19.
      侨寓释义:⒈侨居;寄居。宋 王谠《唐语林·豪爽》:“李元将 评事及弟 仲将 尝侨寓 江都。”金 元好问《中州集·郭邦彦》:“邦彦 字 平叔,本 鄠县 人,侨寓 阳翟,遂占籍焉。”明 叶宪祖《丹桂钿合》第一折:“下官姓 权 名 次卿,字 文长,宣州 人也……薄游 吴郡,侨寓禪林。”清 毛祥麟《对山馀墨·石珻》:“妾同怀姊妹三人,昔年从父入 蜀,侨寓 甘 家。”鲁迅《南腔北调集·漫与》:“仅在这短短的两年中,昔之义军,已名‘匪徒’,而有些‘抗日英雄’,却早已侨寓 姑苏 了。”⒉指侨居之人。《宋书·王玄谟传》:“雍 土多
    • 20.
      倚天剑释义:形容极长的剑。语本 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唐 李白《大猎赋》:“于是擢倚天之剑,弯落月之弓。”唐 李白《司马将军歌》:“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金 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元无倚天剑,可断扶桑枝。”

好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昔释义:一夜。《左传·哀公四年》:“为一昔之期,袭 梁 及 霍。”《新唐书·惠宣太子李业传》:“业 有疾,帝忧之,一昔容髮为变。”金 元好问《黄金行》:“一昔诗肠老蛟吼,十尺长人堕车走。”
    • 2.
      三宿恋释义:佛教语。《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李贤 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后因以“三宿恋”指对世俗的爱恋之情。宋 苏轼《别黄州》诗:“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金 元好问《望崧少》诗之一:“结习尚餘三宿恋,残年多负半生闲。”清 姚鼐《答孙补山中丞见怀》诗之二:“我欲更除三宿恋,就公新治乞《坛经》。”
    • 3.
      三白释义:⒈三度下雪。《全唐诗》卷八八载《占年》:“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宋 苏轼《次韵陈四雪中赏梅》:“高歌对三白,迟暮慰 安仁。”金 元好问《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河南 冬来已三白,土膏坟起如蜂房。”明 唐寅《拟瑞雪降群臣贺表》:“祥徵三白,允昭圣德之符。”⒉指盐、萝卜、饭。三者皆白色,故谓。《续谈助》卷五引 唐 杨华《膳夫经手录》:“萝卜,贫寠之家,与盐、饭皆行,号为三白。”宋 朱弁《曲洧旧闻》卷六:“东坡 尝与 刘贡父 言:‘某与舍弟习制科时,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復信世间有八珍也。’贡父 问三白。
    • 4.
      三语掾释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 有令闻,太尉 王夷甫 见而问曰:‘老 庄 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 ’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晋书·阮瞻传》亦载此事,但 王衍 作 王戎,阮修 作 阮瞻。后常以“三语掾”作为幕府官的美称。唐 刘商《杂言哀悼姚仓曹》诗:“可怜三语掾,长作九泉灰。”宋 苏轼《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欲知妙湛与总持,更问 江 东三语掾。”金 元好问《益父曹弟见过》诗:“从事旧惭三语掾,通家犹记十年兄。”
    • 5.
      东风菜释义:菜名。 亦可入药。《重修政和证类本草·菜下品·东风菜》:“东风菜,味甘寒无毒,主风毒壅热、头疼目眩、肝热眼赤,亦堪入羹臛……先春而生,故有东风之号。”金 元好问《春日书怀》诗:“流年又见东风菜,乐土空怀北斗城。”清 钱谦益《太和萧伯玉自白下过访》诗之九:“生计东风菜,前期夜雪舟。”
    • 6.
      中诏释义:宫中直接发出的帝王亲笔诏令。《后汉书·陈蕃传》:“宦官由此疾 蕃 弥甚,选举奏议,輒以中詔谴却。”《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中詔所施,或存好问。”《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先赐中詔敕之。”胡三省 注:“詔自中出,不经门下者,谓之中詔,今之手詔是也。”
    • 7.
      为乱释义:作乱;造反。《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氏 将为乱,不使我葬。”《汉书·高后纪》:“产 不知 禄 已去北军,入 未央宫 欲为乱。”金 元好问《曹徵君墓表》:“人有诬 郭 啸聚为乱者,州将捕繫之。”
    • 8.
      乃今释义:⒈而今;方今;如今。《左传·襄公七年》:“吾乃今而后知有卜筮。”《庄子·在宥》:“躬身求之,乃今也得。”成玄英 疏:“立身以来,方今始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 比干 剖心,子胥 鴟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金 元好问《范宽秦川图》诗:“乃今得子胸中 秦,作诗一笑君应闻。”清 方苞《与刘函三书》:“僕闻而慨然以为不使不仁加乎其身,乃今復有其人!”⒉迺今:而今,如今。《汉书·邹阳传》:“臣闻 比干 剖心,子胥 鴟夷,臣始不信,迺今知之。”
    • 9.
      九老会释义:⒈唐白居易退居洛阳时,有九老之会。⒉宋李昉罢相,居京师,思继白居易九老之会,与宋琪、杨徽之、魏丕、李运、朱昂、武允成、张好问、释赞宁等亦作九老会。见宋王禹偁《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
    • 10.
      乾杯释义:饮尽杯中之酒。今多作为宴会祝酒之辞。金 元好问《续夷坚志·梁梅》:“梅 素粧而至,坐久乾杯,唱《梅花水龙吟》。”丁玲《粮秣主任》:“老李!为我们新的生活干杯吧。”刘心武《干杯之后》:“他家里此刻一定是宾朋满座,干杯不停。”
    • 11.
      了不释义:绝不;全不。 晋 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宋 苏轼《送顾子敦奉使河朔》诗:“十年卧江海,了不见愠喜。”金 元好问《忻州天庆观重建功德记》:“鹤既至,翔舞阶庭,了不惊异。”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长清僧》:“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
    • 12.
      了期释义:⒈尽头。 宋 晏几道《长相思》词:“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金 元好问《会善寺》诗:“人生富贵有遗恨,世事废兴无了期。”苏曼殊《惨世界》第九回:“一天风雪压 巴黎,世界凄凉无了期。”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负担亲族生活,实为大苦,前年又生一孩子,责任更无了期矣。”⒉犹言了局。指解决问题的办法。《隋唐演义》第四回:“你终日游手好閒,也不是了期。”
    • 13.
      争席释义:争坐位。表示彼此融洽无间,不拘礼节。《庄子·寓言》:“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櫛,舍者避席,煬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郭象 注:“去其夸矜故也。”成玄英 疏:“除其容饰,遣其矜夸,混迹同尘,和光顺俗,於是舍息之人与争席而坐矣。”唐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金 元好问《上致政冯内翰》诗之二:“少日打门无俗客,老年争席有樵夫。”明 高启《出郊抵东屯》诗之四:“忽逢一田父,舍畊拜路隅。疑我是长官,恠我体貌殊……不能使争席,心愧 御寇 徒。”
    • 14.
      于蔿释义:《于蔿于》之省称。宋 王安石《示俞处士》诗:“借问楼前踏《于蔿》,何如云卧唱松风。”金 元好问《元鲁县琴台》诗:“当年《于蔿》歌,补袞一何深!”
    • 15.
      云岭释义:⒈高耸入云的山峰。晋 江逌《咏秋》:“鸣雁薄云岭,蟋蟀吟深榭。”唐 岑参《左仆射相国冀公东斋幽居》诗:“宅占凤城胜,窗中云岭宽。”金 元好问《岳祠斋宫夜宿》诗:“朅来石门道,烟岫接云岭。”⒉山名。一称 大雪山。在 云南省 西北部,为 澜沧江、金沙江 的分水岭。山势高峻,终年积雪。主峰名 玉龙山。
    • 16.
      亡奈释义:无奈。 金 元好问《送李同年德之》诗之一:“亡奈流光冉冉何,逢君聊得慰蹉跎。”
    • 17.
      佣雇释义:⒈雇佣。 《旧唐书·黄巢传》:“各於两市出值万计,佣雇负贩屠沽及病坊穷人,以为战士。”金 元好问《戏题新居二十韵》:“就中此宅尤费手,官给工材半佣雇。”⒉指受雇佣的人。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十六》:“媒妁誉人而人莫之感,佣雇勤事而人莫之功。”
    • 18.
      佽飞释义:⒈即 佽非。春秋 楚 勇士。唐 李白《观佽飞斩蛟龙图赞》:“佽飞 斩长蛟,遗图画中见。”金 元好问《观淅江涨》:“佽飞 鬭蛟鱷,燃犀出麟介。”后亦泛指勇士。清 赵翼《邵松阿落一齿已而落处更生贺诗》:“童子行先尊胜队,孩儿兵压佽飞杰。”详“佽非”。⒉汉 武官名。少府属下左弋,自 武帝 太初 元年改名为“佽飞”,掌弋射。《汉书·冯奉世传》:“今发 三辅、河东、弘农 越 骑、迹射、佽飞、彀者、羽林孤儿及 呼速絫、嗕种,方急遣。”后亦泛指武官。宋 王禹偁《大阅赋》:“肃肃弋戟,鏜鏜鼓鉦。期门佽飞,云蒸而鳞萃。”清
    • 19.
      侨寓释义:⒈侨居;寄居。宋 王谠《唐语林·豪爽》:“李元将 评事及弟 仲将 尝侨寓 江都。”金 元好问《中州集·郭邦彦》:“邦彦 字 平叔,本 鄠县 人,侨寓 阳翟,遂占籍焉。”明 叶宪祖《丹桂钿合》第一折:“下官姓 权 名 次卿,字 文长,宣州 人也……薄游 吴郡,侨寓禪林。”清 毛祥麟《对山馀墨·石珻》:“妾同怀姊妹三人,昔年从父入 蜀,侨寓 甘 家。”鲁迅《南腔北调集·漫与》:“仅在这短短的两年中,昔之义军,已名‘匪徒’,而有些‘抗日英雄’,却早已侨寓 姑苏 了。”⒉指侨居之人。《宋书·王玄谟传》:“雍 土多
    • 20.
      倚天剑释义:形容极长的剑。语本 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唐 李白《大猎赋》:“于是擢倚天之剑,弯落月之弓。”唐 李白《司马将军歌》:“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金 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元无倚天剑,可断扶桑枝。”

好问造句

1.小红是一个勤学好问的好孩子,也是一个刻苦学习的好孩子,有时会废寝忘食的学习。

2.老师最喜欢勤学好问的学生。

3.勤学好问,才会出成绩。

4.相关的法律问题,可以试用好问手机律师,免费发布咨询信息后,在线律师会及时回复,希望能帮到您。

5.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既要勤学,又要好问,以及要不耻下问。

6.做为一个学生你尤其好问好学。

7.只有摸清情况,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地解决好问题。

8.少年时如果只知贪玩,不去勤学好问打下深厚基础。

9.知识是秋天丰收的果,勤奋是树根,积累是枝叶,勤学好问是果的内涵。

10.他的事,最好问他父亲,知子莫若父嘛。

11.王浩同学勤学好问,遇到难题总要寻根究底,非搞清楚不可。

12.小明勤学好问,懂得的知识比别人多。

好问(haow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好问是什么意思 好问读音 怎么读 好问,拼音是hào wèn,好问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好问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