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命 [yuán mìng]
1. 天之大命。
2. 长寿。
4. 指六十一岁。旧以干支纪年,六十岁为一甲子,至六十一岁,又当生年干支,谓之元命。宋范成大有《丙午新年六十一岁俗谓之元命作诗自贶》。
元命 引证解释
⒈ 天之大命。
引《书·多士》:“惟时天罔念闻,厥惟废元命,降致罚。”
孔 传:“其惟废其天命,下致天罚。”
孔颖达 疏:“言天不復助 桀,其惟废其大命,欲絶 夏 祚也。”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朕以不德,肇受元命;夙夜竞竞,不遑假寝。”
宋 曾巩 《进奉同天节银绢状》:“元命在躬,方启龙兴之运。”
⒉ 长寿。
引《书·吕刑》:“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
孔颖达 疏:“若能断狱平均者,必寿长久大命。”
⒊ 指六十一岁。旧以干支纪年,六十岁为一甲子,至六十一岁,又当生年干支,谓之元命。 宋 范成大 有《丙午新年六十一岁俗谓之元命作诗自贶》。
国语词典
元命 [yuán mìng]
⒈ 大命、天命。
引《书经·多士》:「惟时天罔念闻,厥惟废元命,降致罚。」
《汉书·卷七五·李寻传》:「朕之不德,曷敢不通夫受天之元命,必与天下自新。」
⒉ 古以六十岁为一甲子,至六十一岁又逢生年干支,称为「元命」。
元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元命释义:⒈天之大命。 《书·多士》:“惟时天罔念闻,厥惟废元命,降致罚。”孔 传:“其惟废其天命,下致天罚。”孔颖达 疏:“言天不復助 桀,其惟废其大命,欲絶 夏 祚也。”《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朕以不德,肇受元命;夙夜竞竞,不遑假寝。”宋 曾巩《进奉同天节银绢状》:“元命在躬,方启龙兴之运。”⒉长寿。《书·吕刑》:“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孔颖达 疏:“若能断狱平均者,必寿长久大命。”⒊指六十一岁。旧以干支纪年,六十岁为一甲子,至六十一岁,又当生年干支,谓之元命。宋 范成大 有《丙午新年六十一岁俗
- 2.
凤凰衔书释义:《艺文类聚》卷九九引《春秋元命苞》:“火离为凤皇,衔书游 文王 之都,故 武王 受凤书之纪。 ”本谓帝王受命的瑞应。后亦以“凤凰衔书”谓帝王使者持送诏书。
- 3.
司禄释义:⒈官名。《周礼·地官·序官》“司禄”郑玄 注:“主班禄。”孙诒让 正义引 江永 云:“司禄职虽闕,观其序於廩人、仓人、舍人之后,司稼之前,皆为穀米之类,其为颁穀禄於羣臣可知矣。”⒉星名。文昌宫第六星。《周礼·春官·天府》:“若祭天之司民司禄。”郑玄 注:“司禄,文昌第六星。”《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六曰司禄。”司马贞 索隐引《春秋元命包》曰:“司禄赏功进士。”⒊星名。下台司禄。《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⒋星名。《宋史·
- 4.
安登释义:古代传说中的 神农 母亲名。参阅《竹书纪年·炎帝神农氏纪》、《春秋元命苞》、宋 罗泌《路史·炎帝神农氏纪》。
- 5.
徂岁释义:⒈徂年。南朝 宋 谢灵运《伤己赋》:“眺徂岁之骤经,覩芳春之每始。始芳春而羡物,终岁徂而感己。”唐 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献杨常侍》诗:“旅程愧淹留,徂岁嗟荏苒。”⒉谓光阴流逝。宋 陆游《道院》诗:“摇落悲徂岁,漂流忆故园。”谢无量《西湖旅兴寄怀伯兄五十韵》:“徂岁怜青镜,廻飈託素笺。”⒊岁暮。《周书·武帝纪上》:“寒暑亟周,奄及徂岁,改元命始,国之典章。”宋 苏轼《与程正辅提刑》之二十:“老嫂奄隔,更此徂岁,想加悽断。”⒋往年。清 杜岕《<楝亭集>序》:“徂岁,荔轩 寄《舟中吟》一卷,读之如对謦咳
- 6.
本命辰释义:同生年干支相值的辰区。 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的十二等分由东向西配以子丑寅卯等十二支,称十二辰,用以纪年。太岁由东向西运行,每年达到一个辰区。宋 范成大《丙午新年六十一岁俗谓之元命作诗自贶》:“岁復当生次,星临本命辰,四人同丙午,初度再庚寅。”
- 7.
棘林释义:⒈棘木之林。晋 左思《吴都赋》:“西蜀 之於 东吴,大小之相絶,亦犹棘林萤燿而与夫樳木龙烛也。”⒉古代断狱的处所。《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自萌俗浇弛,法令滋彰,胏石少不寃之人,棘林多夜哭之鬼。”李善 注引《春秋元命苞》:“树棘槐,听讼於其下。”⒊古代指九卿之位。南朝 陈 徐陵《让五兵尚书表》:“不期 枚乘 老叟忽降时恩,冯唐 暮年见申明主,擢宰京邑,朝坐棘林。”⒋古代传说中的东方荒远之地。《淮南子·墬形训》:“八殥之外,而有八紘……东方曰 棘林,曰 桑野。”
- 8.
洪范释义:大法;楷模。《汉书·王莽传上》:“陛下奉天洪范,心合宝龟,膺受元命,豫知成败。”《晋书·皇甫谧传》:“子其鉴先哲之洪范,副圣朝之虚心。”清 王韬《瓮牖馀谈·英人倍根》:“其人固碌碌无足取也,然其所著之书,则后二百五年之洪范也。”
- 9.
疆壤释义:地域。 《晋书·地理志上》:“益州 ……《春秋元命包》云:‘参伐流为 益州,益之为言阨也。’言其所在之地险阨也,亦曰疆壤益大,故以名焉。”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汉武帝 元朔 二年,改 梁 曰 益州,以新启 犍为、牂牁、越嶲,州之疆壤益广,故称 益 云。”
- 10.
膺受释义:⒈承受。 《书·君陈》:“惟予一人膺受多福。”孔 传:“惟我一人亦当受其多福。”《逸周书·克殷》:“武王 再拜稽首,膺受大命,革 殷,受天明命。”《汉书·王莽传上》:“膺受元命,豫知成败。”《晋书·刘毅传》:“膺受嘉祥。”《新唐书·崔祐甫传》:“公卿大臣膺受宠禄。”宋 叶适《上光宗皇帝札子》:“陛下严祗寅威,足以膺受付託。”⒉犹禀受。汉 蔡邕《太尉乔公碑》:“膺受纯性,诞有特表,岐嶷而超等,揔角而逸羣。”《楚辞·天问》“撰体胁鹿,何以膺之”宋 朱熹 集注:“天撰十二神鹿,一身、八足、两头,独何膺受此形体乎
- 11.
致罚释义:⒈施加惩罚。 《书·多士》:“厥惟废元命,降致罚。”孔 传:“其惟废其天命,下致天罚。”《左传·定公四年》:“天诱其衷,致罚於 楚,而君又窜之。”《晋书·慕容暐载记》:“史臣曰:……象龚致罚,昭大训於 姚 典。”⒉过分的惩罚。《管子·君臣下》:“致赏则匱,致罚则虐。”尹知章 注:“罚而无节则虐。”
- 12.
衔凤释义:《艺文类聚》卷九九引《春秋元命包》:“火离为凤皇,衔书游 文王 之都,故 武王 受凤书之纪。”后用作帝王使者送达诏书的典实。
- 13.
触石释义:⒈《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徧雨乎天下者,唯 泰山 尔。”后以“触石”谓山中云气与峰峦相碰击,吐出云来。《文选·左思<蜀都赋>》:“冈峦纠纷,触石吐云。”李善 注:“《春秋元命苞》曰:山有含精藏云,故触石而出也。”唐 李正辞《赋得白云起封中》:“千年 泰山 顶,云起 汉皇 封。不作奇峯状,寧分触石容。”⒉指险峰。晋 陆云《喜霁赋》:“靖屏翳之洪隧兮,戢 太山 之触石。”《文选·郭璞<江赋>》:“播灵润於千里,越 岱宗 之触石。”李周翰 注:“江中起云雾,疾速乃超越也。”
- 14.
遄急释义:犹急速。《春秋元命苞》:“江潮者,所以开神运化,故其气遄急。”
- 15.
鳦降释义:《诗·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 商。 ”毛 传:“玄鸟,鳦也。”后因以“鳦降”比喻王者之降生。宋 曾巩《进奉熙宁八年同天节银绢状》:“元命在躬,方啟龙兴之运;鸿图集祉,爰开鳦降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