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暗昧 暗昧的意思
ànmèi

暗昧

简体暗昧
繁体
拼音àn mèi
注音ㄢˋ ㄇㄟ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àn,(1) 不亮,没有光,与“明”相对。【组词】:黑暗。暗淡(a.不光明;b.喻景象悲惨)。阴暗。暗无天日。(2) 不公开的,隐藏不露的。【组词】:暗藏。暗号。暗杀。暗娼。暗沟。暗含(做事、说话包含某种意思而未明白说出)。暗流(a.流动的地下水;b.喻潜伏的思想倾向或社会动态)。明察暗访。(3) 愚昧,糊涂。【组词】:暗昧。暗弱(愚昧软弱)。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mèi,(1) 暗,不明。【组词】:幽昧。昧旦(清晨还未明亮时)。(2) 昏,糊涂,不明白。【组词】:愚昧。蒙昧。素昧平生(一向不认识)。(3) 目不明。【例句】:“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4) 隐藏,隐瞒。【组词】:暧昧。昧心(违背良心做坏事)。(5) 冒犯。【例句】:冒昧(多作谦辞)。

基本含义

形容言辞、行为含糊不清,难以理解或判断。

暗昧的意思

暗昧 [àn mèi]

1. 愚昧;昏庸。不光明磊落;不可告人之阴私、隐私。隐晦不明。犹昏暗;不清晰。

暗昧 引证解释

⒈ 愚昧;昏庸。

《国语·郑语》:“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恶角犀丰盈,而近顽童穷固。”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吾以暗昧,爱好文雅,广延诗赋,以知得失。”
唐 李朝威 《柳毅传》:“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
《三国志平话》卷下:“刘璋 暗昧,奸臣弄权。”

⒉ 不光明磊落;不可告人之阴私、隐私。

《汉书·王商传》:“凤 重以是怨 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 商 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 凤 固争,下其事司隶。”
《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且説 朱秉中 因见其夫不在,乘机去这妇人家贺节。留饮了三五杯,意欲做些暗昧之事。”
老舍 《赵子曰》第三:“比如说,你在公园喝茶看见一对男女同行,跟着他们!那必有秘密!假如你发现了他们的暗昧的事!写在你的小笔记本上,一旦用着,那个结果绝不辜负你跟着他们的劳力!”

⒊ 隐晦不明。

汉 王充 《论衡·谢短》:“上古久远,其事暗昧,故经不载而师不説也。”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摴蒲》:“而古事之与摴蒲相关者多,如卢白梟雉胜负之诀,皆隐其中,苟以素所不嗜而弃之不言,则古事暗昧;故随见以书,非明奕也,明古也。”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七章第七节:“维新派的自立会固然宗旨混沌,又自立又保皇;革命派的兴中会同样也是态度暗昧,似民主又似君主立宪。”

⒋ 犹昏暗;不清晰。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三辰暗昧,大行光之。”
唐 韩愈 《祭湘君夫人文》:“祠宇毁顿,凭附之质,丹青之饰,暗昧不圭,不称灵明。”
清 梅曾亮 《赠孙秋士序》:“往来不过一二士,诗一卷,纸墨暗昧,读者卷舌滞口,而不可捨去。”


国语词典

暗昧 [àn mèi]

⒈ 真伪不明。「暗」文献异文作「暗」。

汉·王充《论衡·谢短》:「上古久远,其事暗昧,故经不载而师不说也。」

⒉ 隐蔽、暧昧的事。

《三国演义·第三回》:「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昧。」
《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朱秉中因见其夫不在,乘机去这妇人家贺节,留饮了三五杯,意欲作些暗昧之事。」

⒊ 愚昧。亦指愚昧的人。

《国语·郑语》:「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
《三国志平话·卷下》:「刘璋暗昧,奸臣弄权。」

⒋ 幽暗不明。

三国魏·曹植〈文帝诔〉:「三辰暗昧,大行光之。」
唐·韩愈〈祭湘君夫人文〉:「伏以祠宇毁顿,凭附之质,丹青之饰,暗昧不圭,不称灵明。」


暗昧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含糊释义:⒈不明确;不清晰:含糊其辞。 他的话很含糊,不明白是什么意思。⒉不认真;马虎:这事一点儿也不能含糊。⒊“不含糊”常用作赞美的话,是“有能耐”或“行”的意思。如:他那手乒乓球可真不含糊。这活儿做得真不含糊。
    • 2.
      暧昧释义:⒈立场和态度含糊,不明朗:态度暧昧。⒉(行为)不光明,见不得人:关系暧昧。
    • 3.
      隐晦释义:(意思)模糊,不明显:这些诗写得十分隐晦,不容易懂。

暗昧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明朗释义:⒈光线充足(多指室外):那天晚上的月色格外明朗。初秋的天气是这样明朗清新。⒉明显;清晰:态度明朗。听了报告,他的心里明朗了。⒊光明磊落;开朗⒋;爽快:性格明朗。这些作品都具有明朗的风格。

暗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傥莽释义:⒈旷远貌。 ⒉暗昧不明貌。⒊茫然自失貌。
    • 2.
      僻愚释义:僻陋暗昧。
    • 3.
      夷昧释义:犹蒙昧,暗昧。
    • 4.
      守黑释义:谓安于暗昧,保持玄寂。语出《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河上公 注:“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白,当復守之以默默如闇昧无所见。”唐 蒋防《白兔赋》:“饮玉池而冰光不散,食瑶草而雪影长新。理符守黑,事异文身。”清 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大易》:“入,非收视反听,寂静以守黑之谓也。”
    • 5.
      幽昏释义:⒈亦作“幽昬”。 暗昧不明。⒉见“幽婚”。
    • 6.
      幽蒙释义:犹幽暗,暗昧。
    • 7.
      愚瞀释义:愚钝暗昧。
    • 8.
      显昭释义:⒈使显扬昭著。汉 王符《潜夫论·赞学》:“是故 董仲舒 终身不问家事,景君明 经年不出户庭,得鋭精其学而显昭其业者,家富也。”⒉指有显著德才的人。唐 柳宗元《非国语下·褒神》:“史 伯 以 幽王 弃高明显昭,而好谗慝暗昧,近顽嚣穷固,黜太子以怒 西戎、申、繒,於彼以取其必弊焉可也。”
    • 9.
      暗昧释义:⒈暧昧:暗昧之事。⒉愚昧:暗昧懵懂。
    • 10.
      暗秽释义:暗昧芜杂。
    • 11.
      曘昧释义:暗昧,也指暗昧之人。
    • 12.
      毁顿释义:⒈因居丧过哀而致精神委顿。《晋书·王戎传》:“帝谓 刘毅 曰:‘和嶠 毁顿过礼,使人忧之。’”《南史·褚裕之传》:“﹝ 褚彦回 ﹞遭所生伤,毁顿不復可识,朞年不盥櫛。”⒉破败,倒坍。唐 韩愈《祭湘君夫人文》:“祠宇毁顿,凭附之质,丹青之饰,暗昧不圭,不称灵明。”宋 王安石《桂州新城记》:“古者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礼失,则夷狄横而窥中国。方是时,中国非无城郭也,卒于陵夷、毁顿、陷灭而不救。”
    • 13.
      沈昧释义:暗昧,真伪不明。
    • 14.
      浅瞀释义:浅陋暗昧。
    • 15.
      灵明释义:⒈指太阳的御者 羲和。汉 焦赣《易林·噬嗑之鼎》:“三足孤乌,灵明为御。”⒉神灵,神明。唐 韩愈《祭湘君夫人文》:“伏以祠宇毁顿,凭附之质,丹青之饰,暗昧不圭,不称灵明。”⒊明洁无杂念的思想境界。南朝 梁 江淹《效阮公诗》之四:“宿昔秉心誓,灵明将见期。”宋 苏辙《劝子瞻修无生法》诗:“除却灵明一一空,年来丹灶漫施功。”明 屠隆《綵毫记·仙翁指教》:“须要外示放旷,内宝灵明,必能返轡上清,逍遥碧落。”⒋通灵明敏。明 王守仁《<大学>问》:“何谓心?身之灵明,主宰之谓也。”明 张居正《答西夏直指耿楚侗书
    • 16.
      画黄释义:⒈宋 代中书省所宣圣旨的留底,其大事经过奏禀的称为“画黄”。《宋史·职官志一》:“﹝中书省﹞皆承制画旨以授门下省。令宣之,侍郎奉之,舍人行之。留其所得旨为底:大事奏禀得旨者为‘画黄’,小事拟进得旨者为‘録黄’。”《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元年》:“权给事中 王巖叟 言:‘安燾 资材闒茸,器识暗昧,旧位且非所据,况可冠洪枢,顓兵柄!所有画黄,谨缴进。’”清 恽敬《重修瑞金县署记》:“华厅东后室为籤押房,汉 曰画诺,君臣同辞。唐 宋 曰画黄,曰押詔,君之辞。”⒉常绿小乔木藤黄的树脂,黄色颜料,用于绘画。元 周达
    • 17.
      知白守黑释义: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 18.
      纯质释义:⒈单纯质朴。⒉用为鲁钝暗昧的婉辞。
    • 19.
      织白守黑释义: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 20.
      质昧释义:谓暗昧。

暗昧(anme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暗昧是什么意思 暗昧读音 怎么读 暗昧,拼音是àn mèi,暗昧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暗昧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