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正位 正位的意思
zhèngwèi

正位

简体正位
繁体
拼音zhèng wèi
注音ㄓㄥˋ ㄨㄟ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èng zhēng,(1) 不偏斜,与“歪”相对。【组词】: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2) 合于法则的。【例句】: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3) 合于道理的。【组词】:正道。正确。正义。正气。(4) 恰好。【组词】: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例句】:他正在开会。(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组词】:正面。正本。(7) 纯,不杂。【组词】:正色。正宗。正统。纯正。(8) 改去偏差或错误。【组词】: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组词】:正方形。(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组词】:正电。(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例句】:正数(shù)。(12) 姓。 ◎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wèi,(1) 所处的地方。【组词】:座位。部位。位置(a.所在或所占的地方;b.地位)。位于。(2) 职务的高低。【组词】:地位。职位。名位。(3) 特指君主的地位。【组词】:即位。篡位。(4) 一个数中每个数码所占的位置。【组词】:个位。百位数。(5) 量词,常用于人,表尊重。【组词】:诸位。各位。几位客人。(6) 姓。

基本含义

指人的地位或职位正当、合法,没有任何问题或争议。

正位的意思

正位 [zhèng wèi]

1. 属于或关于组织移植于自然位置——亦称“原位”

[ orthotopic; ]

2. 解剖学在通常的位置的。

[ entopic; ]

正位 引证解释

⒈ 中正之位。

《易·坤》:“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
孔颖达 疏:“居中得正,是正位也。”
《孟子·滕文公下》:“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⒉ 谓主其位。

《易·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

⒊ 谓正式登位、就职。

《后汉书·皇后纪序》:“后正位宫闈,同体天王。”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昇州 上元县 前有古浮图,尝有僧指云:‘为此,无县丞正位。’”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吾欲应天顺从,正位九五。”
瞿秋白 《乱弹·财神还是反财神》:“于是乎梦想正位的太子仍旧只能稍微委屈一些。”

⒋ 确定位置。

《周礼·夏官·太仆》:“王眂朝,则前正位而退,入亦如之。”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惟帝建国,正位辨方。”


国语词典

正位 [zhèng wèi]

⒈ 中正之位。

《孟子·滕文公下》:「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文选·干宝·晋纪总论》:「正位居体,重言慎法。」

⒉ 天子之位。《史记·卷二五·律书》:「会吕氏之乱,功臣宗室共不羞耻,误居正位,常战战栗栗,恐事之不终。」

⒊ 确定位置。

《文选·陆倕·石阙铭》:「惟帝建国,正位辨方。周营洛!涘,汉启岐!梁 。」


正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丹陵释义:地名。传说为 尧 的诞生地。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庆都 ﹞孕十四月,而生 尧 於 丹陵 。” 南朝 梁 江淹 《为建平王庆王太后正位章》:“ 丹陵 藴德, 玄丘 栖圣。” 唐 杨炯 《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则有英灵间出, 丹陵 谐白兽之祥。”
    • 2.
      五纪释义:⒈指岁、月、日、星辰、历数。《书·洪范》:“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厤数。”孔颖达 疏:“凡此五者,皆所以纪天时,故谓之五纪也。”《旧唐书·代宗纪》:“叶五纪者,建号以体元;授四时者,布和而顺气。”明 张居正《万寿无疆颂》:“布歷推筴,仰测鸿濛;三统五纪,四分九宫;机智可尽,太虚无穷。”⒉五伦。《庄子·盗跖》:“五纪六位,将何以为别乎?”郭庆藩 集释引 俞樾 曰:“五纪即五伦也。”⒊一纪为十二年,五纪为六十年。《南齐书·高帝纪论》:“宋氏 正位八君,卜年五纪。”唐 杜牧《冬至日寄小姪
    • 3.
      亵近释义:亲近宠幸。《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二年》:“陛下将杜篡弑之渐,则居正位而进正人……奈何以褻近五六人总天下大政!”
    • 4.
      倚附释义:⒈凭借。《书·君陈》“无倚法以削”唐 孔颖达 疏:“无得倚附法制,以行刻削百姓。”⒉攀附;勾结。《南史·循吏传序》:“守宰多倚附权门,互长贪虐,裒刻聚敛,侵扰黎甿。”《宋书·二凶传》:“而贼 劭 乘藉冢嫡,夙蒙宠树,正位东朝,礼絶君后,凶慢之情,发於齠齓,猜忍之心,成於几立。贼 濬 险躁无行,自幼而长,交相倚附,共逞姦回。”《明史·崔景荣传》:“当是时,魏忠贤 盗国柄,羣小更相倚附。”⒊依傍。宋 叶适《宝谟阁直学士赠光禄大夫刘公墓志铭》:“余既録公终始大节,而又知其自少年高识,特立无倚附。”
    • 5.
      加行释义:⒈佛教语。意为加力修行,以作入正位的准备。亦译作“方便”。⒉美德懿行。加,通“嘉”。
    • 6.
      化裁释义:谓随事物变化而相裁节。 后多指教化裁节。语本《易·繫辞上》:“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孔颖达 疏:“化而裁之谓之变者,阴阳变化而相裁节之谓之变也。”南朝 宋 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一首》:“太上正位,天临海镜。制以化裁,树之形性。”《晋书·华谭传》:“蜀 人服化,无携贰之心;而 吴 人趑雎,屡作妖寇。岂 蜀 人敦朴,易可化裁;吴 人轻鋭,难安易动乎?”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圣哲特出,知畛域之必有合也,於所以交易习俗化裁情性者,开物正名,而成百务。”
    • 7.
      厌代释义:特指帝王逝世。唐 人因避 太宗 李世民 讳,改“世”为“代”。后遂沿用下来。唐 舒元舆《桥山怀古》诗:“轩辕 厌代千万秋,渌波浩荡东南流。”宋 范仲淹《遗表》:“昨自 明肃 厌代之后,陛下奋权之初,首承德音,占预謤列。”《明史·后妃传一·孝肃周太后》:“自 英皇 厌代,予正位 长乐,宪宗 皇帝以天下养,二十四年犹一日。”
    • 8.
      天祚释义:⒈上天赐福。《左传·宣公三年》:“天祚明德,有所厎止。”唐 元稹《青云驿》诗:“天祚乐未极,溟波浩无堤。”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上·刘恭甫司马文》:“谓三世传经,域声家衖,天祚硕儒,必於其后。”⒉皇位,国统。《宣和遗事》前集:“近闻天祚復振,若明公仗义,首图兴復,先责 企弓 等罪而杀之。”元 独乐园主《咏史》:“秦王 神武不可及,遂承天祚传 高玄。”⒊指天子。《后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梁小贵人 宜配天祚,正位坤极。”
    • 9.
      孝孙释义:祭祖时对祖先的自称。《诗·小雅·楚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朱熹 集传:“孝孙,主祭之人也。”《礼记·郊特牲》:“祭称孝孙孝子,以其义称也。”晋 傅玄《晋宗庙歌·夕牲歌》:“祖考降饗,以虞孝孙之心。”《宋史·乐志八》:“开基握符,正位凝命,於万斯年,孝孙有庆。”
    • 10.
      宸正释义:帝后之正位。
    • 11.
      嵎夷释义:古代指 山东 东部滨海地区。《书·尧典》:“分命 羲仲,宅 嵎夷,曰 暘谷。”孔 传:“东表之地称 嵎夷。”陆德明 释文:“马 曰:嵎,海嵎也;夷,莱夷 也。”汉 王粲《游海赋》:“处 嵎夷 之正位兮,同色号之穹苍。”明 方孝孺《御书赞》:“昧谷、嵎夷,髫童駘叟。大训宏謨,传诵人口。”
    • 12.
      戊己校尉释义:汉 代官名。掌管西域屯田事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戊己校尉,元帝 初元 元年置。”颜师古 注:“甲乙丙丁庚辛壬癸皆有正位,唯戊己寄治耳。今所置校尉亦无常居,故取戊己为名也。有戊校尉,有己校尉。一说戊己居中,镇覆四方,今所置校尉亦处 西域 之中抚诸国也。”《汉书·西域传上·康居国》:“都护 甘延寿、副校尉 陈汤 发戊己校尉 西域 诸国兵至 康居,诛灭 郅支单于。”亦省称“戊己”。《梁书·诸夷传·西北诸戎》:“晋氏 平 吴 以后,少获寧息,徒置戊己之官,诸国亦未宾从也。”唐 杨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
    • 13.
      朝元释义:⒈古代诸侯和臣属在每年元旦贺见帝王。《乐府诗集·燕射歌辞·周朝饗乐章》:“岁迎更始,节及朝元。”唐 罗邺《岁仗》诗:“玉帛朝元万国来,鸡人晓唱五门开。”明 唐寅《嘉靖改元元旦作》诗:“一人正位山河定,万国朝元日月明。”参见“朝正”。⒉道教徒朝拜 老子。唐 初,追号 老子 李耳 为太上玄元皇帝。唐 白居易《寻郭道士不遇》诗:“郡中乞假来相访,洞里朝元去不逢。”前蜀 韦庄《玉真观寻赵尊师不遇》诗:“羽客朝元昼掩扉,林中一逕雪中微。”宋 张孝祥《望江南·南岳铨德观作》词:“朝元去,深殿扣瑶鐘。”《封神演义》第三
    • 14.
      条禁释义:律条,禁令。《宋书·文帝纪论》:“及正位南面,歷年长久,纲维备举,条禁明密,罚有恒科,爵无滥品。”《新唐书·韦挺传》:“官司习俗,弗为条禁。”宋 欧阳修《南省试策第三道》:“承平日深,冗费宜革,思欲减边关之条禁,遂氓庶之贸迁。”
    • 15.
      正位凝命释义:指摆正位置,凝聚力量,以完成自身使命。
    • 16.
      正内释义:⒈《易·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 后因以妻子守正道,尽妇职于家中谓之“正内”。⒉皇后的路寝。
    • 17.
      正统论释义:对我国历代王朝的正位与闰位的论定。
    • 18.
      母仪释义:⒈人母的仪范。多用于皇后。《<古列女传>小序》:“惟若母仪,贤圣有智,行为仪表,言则中义。”唐 杜牧《杜秋娘》诗:“﹝ 竇姬 ﹞误置 代 籍中,两朝尊母仪。”明 张煌言《建夷宫词》之八:“掖庭犹説册閼氏,妙选孀闺作母仪。”⒉指作母亲的仪范。唐 赵璘《因话录·宫》卷一:“﹝ 贞懿皇后 ﹞母仪万国,化洽六宫。”宋 司马光《论后妃封赠札子》:“皇后敌体至尊,母仪四海。”《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淑德、懿德 ……盖未尝正位中宫,母仪天下,配饗之礼,诚为未允。”⒊为母之道。唐 王维《工部杨尚书夫人墓志
    • 19.
      海镜释义:⒈指明亮如镜的海或海面。 南朝 宋 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太上正位,天临海镜。”唐 黄滔《狎鸥赋》:“至若海镜秋碧,天蓝霽青,磨开桂月於浩渺,画出 蓬山 於杳冥。”清 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仰能窥天步,俯能测海镜。”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四:“饿乡之‘饿’如其不轧窒他的机括,前途大约就可以见平风静浪的海镜。”⒉指月亮。明 徐渭《泊阊门值闰月中秋》诗:“天上桂轮长若满,人间酒盏莫嫌多。虹桥一散能追不,海镜孤飞奈堕何。”⒊蛤类动物名。唐 刘恂《岭表录异》卷下:“海镜,广 人呼为膏叶盘。两片合以
    • 20.
      潜跃释义:⒈出没。 多用以比喻出仕和退隐。晋 陶潜《感士不遇赋》:“靡潜跃之非分,常傲然以称情。”逯钦立 注:“潜跃,以鳞甲类的出没比喻人们出仕和退隐两种情况。”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⒉谓帝王未登基之时。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上自潜跃以来,多详延故老,问以前代兴废之由,铭之於心,以为鑑戒。”《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淑德、懿德 或佐潜跃之前,或承藩邸之际,盖未尝正位中宫,母仪天下。”

正位(zhengwe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正位是什么意思 正位读音 怎么读 正位,拼音是zhèng wèi,正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正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