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口头语 口头语的意思
kǒutóu

口头语

简体口头语
繁体口頭語
拼音kǒu tóu yǔ
注音ㄎㄡˇ ㄊㄡˊ ㄩˇ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kǒu,(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组词】: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组词】:瓶子口。(3) 出入通过的地方。【组词】:门口。港口。(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组词】:古北口。喜峰口。(5) 破裂的地方。【组词】:口子。

tóu tou,(1)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组词】:头骨。头脑。头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头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2)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组词】:留头。剃头。(3) 物体的顶端。【组词】:山头。笔头。两头尖。(4)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例句】:从头儿说起。头绪。(5) 物体的残余部分。【组词】:布头儿。(6) 以前,在前面的。【组词】:头三天。(7) 次序在前,第一。【组词】:头等。头生。(8) 首领。【组词】:头子。头目。(9) 方面。【例句】:他们是一头的。(10) 临,接近。【例句】:头睡觉先洗脸。(11) 量词,多指牲畜。【组词】:一头牛。(12)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组词】:三头五百。(13)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头”。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头”。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头儿”)。(14)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头”。“里头”。“后头”。)

yǔ yù,(1) 告诉。【组词】:不以语人。

基本含义

口头语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口头传播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用来表达某种情感、态度或思想。

口头语的意思

口头语 [kǒu tóu yǔ]

1. 说话时经常不自觉地说出来的词句。

“瞧着办”三个字几乎成了他的口头语。

[cant; cliche; pet phrase;]

口头语 引证解释

⒈ 群众的口头语言。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口头语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

⒉ 在说话时常常不自觉地说出来的话;口头惯用语。

曹禺 《日出》第二幕:“陈小姐 顶聪明了,专门会学人的口头语。”
马烽 《三年早知道》:“慢慢地,‘早就知道’这句话,变成他的口头语了。”
王蒙 《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刘世吾 有一句口头语:就那么回事。”


国语词典

口头语 [kǒu tóu yǔ]

⒈ 说话时的惯用语。也作「口头禅」。

如:「『哎哟!』是他的口头语之一。」


口头语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书面语释义:指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它以口头语言为基础,一般比口语更精确、更严密、更有逻辑性。它扩大了语言在时间和地域上的流传,并对口语的发展和规范产生影响。与“口语”相对。

口头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瞒释义:不隐瞒。常用为叙述隐情前的口头语。
    • 2.
      书面语释义:指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它以口头语言为基础,一般比口语更精确、更严密、更有逻辑性。它扩大了语言在时间和地域上的流传,并对口语的发展和规范产生影响。与“口语”相对。
    • 3.
      交际能力释义: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到语言、修辞、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包括一个人运用语言手段(口头语或书面语)和副语言手段(身势语)来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
    • 4.
      口头语释义:说话时经常不自觉地说出来的词句:“瞧着办”三个字几乎成了他的口头语。
    • 5.
      善哉释义:⒈赞美之词。 即好啊。⒉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左传.昭公十六年》⒊后为僧人用作表示惊叹的口头语,既可以表示赞许,又可以表示不满,犹言罪过。
    • 6.
      大吃八喝释义:口头语。 没有顾忌,放纵吃喝。
    • 7.
      契女释义:也叫义女、谊女,即口头语所说的“干女儿”,一般用于南方粤语地区。
    • 8.
      威水释义:“威水”是一句粤语口头语,指“了不起”、“很厉害”,常用于赞赏他人,可用为状语、定语,如“你都几威水啵”、“呢个就系葛格威水史(这就是他做那件厉害的事的过程了)”。
    • 9.
      宋文释义:宋 代的文章。 散文以 宋 代为盛,大家辈出,优秀作品甚多。其特点是明白晓畅,平易近人,对后世影响甚大。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歷朝文字之盛,其名各有所归。汉 史、唐 诗、宋 文、元 曲,此世人口头语也。《汉书》、《史记》,千古不磨,尚矣!唐 则诗人济济,宋 有文士蹌蹌,宜其鼎足文坛,为三代后之三代也。”
    • 10.
      汉史释义:指《东观汉记》。 亦泛指 汉 代史书。《后汉书·蔡邕传》:“收付廷尉治罪,邕 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 汉 史。”唐 卢纶《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汲 书 荀勗 定,汉 史 蔡邕 专。”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歷朝文字之盛,其名各有所归,汉 史、唐 诗、宋 文、元 曲,此世人口头语也。”
    • 11.
      烂咖释义:是一种略带侮辱性意味的口头语气词,在台语中咖是脚的意思,通角,又是烂角色的意思。
    • 12.
      语体释义:语言的社会功能变体。 是适应不同社会活动范围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具有一定语言特点的表达体式,有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书面语体又可分为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科技语体、公文事务语体等。
    • 13.
      语文课释义:语文的定义: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 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语文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种意识存在内容(这些内容其信息原意因语言文字固有的释义格韵等特性可能受到限制改变或得到发挥变化)。  在我国台湾省该科目被称为“国文”而不是“语文”。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简称。
    • 14.
      语言表达释义:指在口头语言(说话、演讲、作报告)及书面语言(回答申论问题、写文章)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
    • 15.
      迈四方步释义:一句半口头语的成语词,在不同环境下其意义也可截然相反,可以是褒义的形容人不慌乱心中有定,也可以是贬义形容人慢吞吞。
    • 16.
      醒神释义:汉语口头语,指刚起床后神志还不太清醒,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休息才能缓过神来,进行其他日常生活。
口头语是什么意思 口头语读音 怎么读 口头语,拼音是kǒu tóu yǔ,口头语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口头语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