铙歌 [náo gē]
1. 军中乐歌。传说黄帝、岐伯所作。汉乐府中属鼓吹曲。马上奏之,用以激励士气。也用于大驾出行和宴享功臣以及奏凯班师。
2. 泛指军歌。
4. 指凯歌。
铙歌 引证解释
⒈ 军中乐歌。传说 黄帝、岐伯 所作。 汉 乐府中属鼓吹曲。马上奏之,用以激励士气。也用于大驾出行和宴享功臣以及奏凯班师。
引南朝 宋 何承天 《朱路篇》:“三军且莫喧,听我奏鐃歌。”
唐 李白 《鼓吹入朝曲》:“鐃歌列骑吹,颯沓引公卿。”
⒉ 泛指军歌。
引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谭笑青萍归路远,清笳万里和鐃歌。”
清 方文 《偕蒋穆之登金山怀龙友先生》诗:“曾上 江 楼閲水师,鐃歌鼓吹谱新词。”
曹亚伯 《武昌起义》:“择日出师,当天誓众。鐃歌初唱, 汉 帜齐张。”
⒊ 指凯歌。
引清 汪廷讷 《种玉记·夷江》:“指日功成齐奏凯,大家拍马听鐃歌。”
清 赵翼 《从军征缅甸》诗:“传语健儿休笑我,凯旋时节要鐃歌。”
陈毅 《水调歌头·四游良口》词:“又看激湍隧引,地下厂房发电,轧轧奏鐃歌。”
国语词典
铙歌 [náo gē]
⒈ 乐曲名。古代的军乐,行军时,在马上演奏。为鼓吹乐的一部。歌辞内容庞杂,其中有叙战阵、记祥瑞、表武功,也有关涉男女私情。今存有汉曲十八篇,收入《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也作「铙吹」。
铙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之回释义:乐府 汉《铙歌》歌曲名。 因首句‘上之回’三字而得名。回,指 回中宫,曾被 匈奴 烧毁,武帝 元封 四年,复通 回中道,并数出游幸。歌辞当为赞美此事而作。参阅《乐府诗集》卷十六及 唐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上。唐 陈子良《上之回》诗:“承平重游乐,詔蹕《上之回》。”
- 2.
上邪释义:汉 乐府《铙歌》篇名,以第一句“上邪”二字而名。上,指天;邪,通“耶”,语气词。上邪,犹言天啊,即指天为誓的意思。
- 3.
上陵释义:⒈汉乐府《铙歌》十八曲之一,属《鼓吹曲辞》。以其首句“上陵何美美”得名。⒉帝王到祖先陵墓进行祭祀。
- 4.
东蛮释义:⒈指东谢蛮。⒉唐鼓吹铙歌名。
- 5.
九译释义:⒈辗转翻译。《史记·大宛列传》:“重九译,致殊俗。”张守节 正义:“言重重九遍译语而致。”《文选·张衡<东京赋>》:“重舌之人九译,僉稽首而来王。”薛综 注:“重舌谓晓夷狄语者。九译,九度译言始至中国者也。”《晋书·文帝纪》:“虽西旅远贡,越裳 九译,义无以踰。”唐 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东蛮》:“睢盱万伏乖,咿嗢九译重。”⒉指边远地区或外国。《晋书·江统传》:“周公 来九译之贡,中宗 纳单于之朝。”唐 包佶《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归国》诗:“上才生下国,东海是西邻。九译蕃君使,千年圣主臣。”元 耶律楚材《
- 6.
君马黄释义:汉 铙歌名。以歌辞首句“君马黄”而得名。
- 7.
囚拘释义:⒈囚禁。汉 刘向《新序·节士》:“﹝ 关龙逄 ﹞立而不去朝,桀 因囚拘之。”唐 萧颖士《仰答韦司业垂访》诗之四:“岂知 晋 叔向,无罪婴囚拘。”⒉指被囚禁的时期。清 刘大櫆《祭望溪先生文》:“其治三《礼》,半在囚拘。死而后已,其生不虚。”⒊受束缚。唐 韩愈《同冠峡》诗:“维舟山水间,晨坐听百鸟……羇旅感和鸣,囚拘念轻矫。”⒋比喻受束缚的人。唐 元稹《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四五年前作拾遗,諫书不密丞相知。謫官詔下吏驱遣,身作囚拘妻在远。”⒌囚俘,俘虏。唐 柳宗元《铙歌鼓吹曲·高昌》:“麴 氏雄西北,
- 8.
四品乐释义:汉 代大予乐、周《颂》雅乐、黄门鼓吹乐、短箫铙歌乐的合称。 见 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四品乐》。
- 9.
声文释义:⒈泛指音调。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⒉特指曲谱及词。宋 姜夔《<铙歌鼓吹曲>序》:“迺 政和 七年,臣工以请上詔製用,中更否扰,声文罔传。”
- 10.
天可汗释义:唐 代西北各族君长对 唐太宗 的尊称。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长称可汗,为对 太宗 表示拥戴。故尊之为“天可汗”。唐 王朝给西北各族君长的玺书对 太宗 亦沿用此称。唐 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高昌》:“文皇 南面坐,夷狄千羣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 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宋 王溥《唐会要·杂录》:“贞观 四年,诸蕃君长诣闕,请 太宗 为 天可汗。乃下制,令后璽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皇帝 天可汗。”后亦为西北各族对中国皇帝的尊称。《新唐书·郭子仪传》:“﹝ 口紇 ﹞惊曰:‘令公 存乎?怀恩 言天可汗弃天下
- 11.
将进酒释义:汉 乐府《铙歌》十八曲之一。
- 12.
拥离释义:乐府鼓吹曲辞 汉 铙歌之一。
- 13.
新疆释义:新开辟的疆土。宋 叶适《故知广州薛公墓志铭》:“公许用为 靖州,喜曰:‘我得据一州,过 桃源 远矣。’即出谢,伏发,擒庭中。收其藏粟,食十餘年新疆。”清 吴伟业《滇池铙歌》:“纵擒有策新疆定,叛服何尝旧史忘。”清 魏源《圣武记》卷七:“詔尽豁新疆钱粮,永不徵收。”
- 14.
熊虎释义:⒈熊与虎。 汉 张衡《西京赋》:“熊虎升而挐攫,猿狖超而高援。”三国 魏 阮籍《元父赋》:“崇陵崔巍,深溪峥嶸,美类不处,熊虎是生。”⒉指熊与虎的图案,古代旗帜上的徽识。因以借指旗帜。《周礼·春官·司常》:“熊虎为旗,鸟隼为旟。”唐 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仇兆鳌 注:“熊虎,将士之旗。”唐 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吐谷浑》:“烈烈旆其旗,熊虎杂龙蛇。”⒊比喻凶猛,勇猛。《左传·宣公四年》:“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 若敖氏 矣。”《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 15.
燕垒释义:⒈燕子的窝。 比喻脆弱的据点。宋 姜夔《圣宋铙歌吹曲·淮海浊》:“汝胡弗思,与越豨辈;皇威压之,燕垒自碎。”⒉喻栖身之所。郁达夫《珍珠巴刹小食摊上口占》:“如非燕垒来蛇鼠,忍作投荒万里行!”⒊喻指娼馆妓院。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邮政·逐娼妓》:“凡邮骑接递之所……每有无耻棍豪,多置狎邪门巷,遂作鸎巢燕垒,顿成柳市花街。”⒋指 燕 军的营垒。宋 苏轼《云龙山观烧得云字》:“火牛入 燕 垒,燧象奔 吴 军。”
- 16.
王吏释义:天子或国君的官吏。《左传·昭公三十年》:“王吏不讨,恤所无也。”《商君书·徕民》:“臣窃以为王吏之明为过见。”宋 谢翱《宋铙歌鼓吹曲·邻之震》:“沿 楚 以南,菁茅宿莽,献於王吏。”
- 17.
盗取释义:⒈亦作“盗取”。窃取;掠夺。《汉书·田延年传》:“延年 上簿诈增僦直车二千,凡六千万,盗取其半。”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二:“伺道行妇女有美者,輒盗取将去,人不得知。”《古今小说·沉小官一鸟害七命》:“张公 惊慌了,只得将前项盗取画眉、勒死 沉秀 一节,一一供招了。”沈从文《我的生活·保靖》:“有时,后山虎豹来人家猪豢中盗取小猪。”⒉谦辞。犹摘录,抄录。唐 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序:“臣幸以罪居 永州 ……时恐惧,小閒,又盗取古书文句,聊以自娱。”
- 18.
盛彊释义:亦作“盛强”。 强盛。《诗·唐风·椒聊序》:“《椒聊》,刺 晋昭公 也。君子见 沃 之盛彊,能修其政,知其蕃衍盛大,子孙将有 晋国 焉。”《汉书·孔光传》:“君德衰微,阴道盛彊,侵蔽阳明,则日蚀应之。”唐 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吐谷浑》:“吐谷浑 盛强,背 西海 以夸。”《新唐书·窦建德传》:“往 文皇帝 时,天下盛彊。”明 李贽《与梅衡湘书》:“惟 汉 时 冒顿 最盛强,与 汉 结怨最深。”清 独立苍茫子《东京学界告乡人书》:“但使此心不死,虽日暮途远,总不得谓以吾国之地大物博而终无盛强之一时。”
- 19.
石留释义:⒈见“石溜”。⒉见“石榴”。⒊乐府鼓吹曲,汉短箫铙歌十八曲之一。
- 20.
苞枿释义:唐 鼓吹铙歌十二曲之一,柳宗元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