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动 [yǐ dòng]
1. 亦作“蚁动”。
2. 像蚂蚁般骚动。比喻纷扰。
4.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殷仲堪父病虚悸,闻床下蚁动,谓是牛斗。”后以为体弱的典故。
蚁动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螘动”。
⒉ 像蚂蚁般骚动。比喻纷扰。
引《淮南子·兵略训》:“天下为之糜沸螘动,云彻席卷。”
《后汉书·冯衍传上》:“天下螘动,社稷颠陨,是忠臣立功之日,志士驰马之秋也。”
⒊ 后以为体弱的典故。
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纰漏》:“殷仲堪 父病虚悸,闻牀下蚁动,谓是牛鬭。”
宋 苏轼 《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人将蚁动作牛鬭,我觉风雷真一噫。”
国语词典
蚁动 [yǐ dòng]
⒈ 像蚂蚁一样到处爬动。形容纷扰不安。「蚁」文献异文作「螘」。
引《后汉书·卷二八上·冯衍传》:「赤眉危国,天下螘动,社稷颠陨。」
蚁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床下牛斗释义:听到床下蚂蚁动,误以为牛在相斗。 形容体衰耳聪,极度过敏。
- 2.
悬虱释义:传说古代 纪昌 学射于 飞卫,飞卫 叫他学目不转瞬。纪昌 归而卧于其妻织机之下,凝视织机转动而目不动。两年以后,飞卫 又叫他练目力,要做到视小如大,视隐如显。纪昌 乃以牛毛系一虱于南窗,日夜注视,三年之后,目视虱大如车轮,视他物如丘山,于是引弓射虱,矢贯虱心而悬毛不绝。见《列子·汤问》。后以“悬虱”为学艺专精之典。金 元好问《愚轩为赵宜之赋》:“守宫缘壁夸覆射,悬虱如轮规命中。”清 谭嗣同《仁学》一:“悬虱久视,大如车轮;牀下蚁动,有如牛斗,眼耳果足恃耶否耶?”
- 3.
斗蚁释义:⒈亦作“鬭蚁”。亦作“鬭螘”。善斗之蚂蚁。清 钱谦益《次韵答茅孝若见访》之二:“蜗牛亦有庐,鬭蚁上堦除。”清 朱昆田《竞渡歌》:“或聚如鬭蚁,或散如惊麏。”清 厉鹗《十月十八日同余葭白陈授衣闵廉风游禅智寺》诗:“鬭螘俛人羣,放眼寄大块。”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殷仲堪 父病虚悸,闻牀下蚁动,谓是牛鬭。”后遂以“鬭蚁”谓病虚耳鸣。唐 苏颋《先是新昌小园期京兆尹一访兼郎官数子自顷沉痾年复一年兹愿不果率然成章》:“鬭蚁闻常日,歌龙值此辰。”
- 4.
殷牛释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殷仲堪 父病虚悸,闻牀下蚁动,谓是牛鬭。 ”后因以“殷牛”形容病重耳鸣,精神恍惚。
- 5.
牛斗释义:⒈指牛宿和斗宿。传说吴灭晋兴之际,牛斗间常有紫气。⒉牛鬭:谓牛相斗。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殷仲堪父病虚悸,闻牀下蚁动,谓是牛鬭。”刘孝标注引檀道鸾《续晋阳秋》:“仲堪父曾有失心病。”后用“牛鬭”指病虚、心神恍惚。
- 6.
牛鬭释义:⒈谓牛相斗。北周 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月峡猿啼,江神牛鬭。”元 张雨《春耕》诗:“壶浆稚子看牛鬭,却过田头午餉时。”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殷仲堪 父病虚悸,闻牀下蚁动,谓是牛鬭。”刘孝标 注引 檀道鸾《续晋阳秋》:“仲堪 父曾有失心病。”后用“牛鬭”指病虚、心神恍惚。五代 李瀚《蒙求》诗:“广 客蛇影,殷 师牛鬭。”
- 7.
蚁动释义:⒈亦作“螘动”。 像蚂蚁般骚动。比喻纷扰。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殷仲堪父病虚悸,闻牀下蚁动,谓是牛鬭。”后以为体弱的典故。
- 8.
蚁斗释义:⒈亦作“螘斗”。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殷仲堪 父病虚悸,闻牀下蚁动,谓是牛鬭。”后以“蚁鬭”形容体虚心悸。唐 李群玉《北风》诗:“蝶飞魂尚弱,蚁鬭体犹虚。”宋 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世事如病耳,螘鬭作牛闻。”⒉比喻微末的争斗。唐 元稹《竞渡》诗:“捨此皆蚁鬭,竞舟何足论。”清 陈维崧《沁园春·又戏代叔岱先生答》词:“嘆古往今来,几场蚁鬭;山林朝市,到处蜗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