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卫 [èr wèi]
1. 指天子的左、右或前、后两护卫军。
二卫 引证解释
⒈ 指天子的左、右或前、后两护卫军。
引《晋书·职官志》:“及 文王 纂业,初启 晋 臺,始置二卫,有前驱养由之弩;及设三部,有熊渠佽飞之众。”
《元史·百官志》:“至元 十六年,以侍卫亲军创置前、后二卫,掌宿卫扈从。”
二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省释义:⒈古代中央官署之一。 南朝 齐 指集书省,为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以散骑常侍为长官。《南齐书·百官志》:“自二卫、四军、五校已下,谓之‘西省’;而散骑为‘东省’。”《南史·张瓌传》:“齐 建元 元年,改封 平都侯,迁侍中,与侍中 沉文季 俱在门下…… 瓌 止朝服而已。时集书每兼门下,东省实多清贫,有不识 瓌 者,常呼为散骑。”⒉古代中央官署之一。唐 指门下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唐 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仇兆鳌 注:“《雍録》:‘政事堂在东省,属门下。’……公为
- 2.
二卫释义:指天子的左、右或前、后两护卫军。《晋书·职官志》:“及 文王 纂业,初启 晋 臺,始置二卫,有前驱养由之弩;及设三部,有熊渠佽飞之众。”《元史·百官志》:“至元 十六年,以侍卫亲军创置前、后二卫,掌宿卫扈从。”
- 3.
六军释义:⒈天子所统领的军队。 《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左传·襄公十四年》:“周 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后因以为国家军队的统称。《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 河 北;河 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宋 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清 黄遵宪《七月二十一日外国联军入犯京师》诗:“莫问空拳敺市战,餘闻扈蹕六军惊。”⒉晋 世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
- 4.
六率释义:⒈北周警卫之制,设左右武贲率掌武贲之士,左右旅贲率掌旅贲之士,左右射声率掌射声之士,左右骁骑率掌骁骑之士,左右羽林率掌羽林之士,左右游击率掌游击之士,总称“六率”,由左右武伯分别统率。见《隋书·礼仪志七》。⒉唐有东宫六率,与十二卫分领府兵,所领军士各有名号:左右卫率府所领称射乘,左右司御率府所领称旅贲,左右清道率府所领称直荡。
- 5.
十率释义:唐 制,太子卫士,分置十率,主宿卫、徼巡、斥候之事,以比皇帝的十二卫。名目是: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左右清道率、左右监门率、左右内率。其属则有副率、长使及录事参军、诸曹参军等。参阅 宋 王溥《唐会要·东宫诸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