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 [dǐ yā]
1. 债务人把自己的财产押给债权人,作为清偿债务的保证。
例抵押放款。
英[mortgage;]
抵押 引证解释
⒈ 书法中执笔的指法。上以食指约束、下以小指辅助无名指承托笔管。
引晋 成公绥 《隶书体》:“操笔假墨,抵押毫芒。”
⒉ 以财产作为偿债的保证。
引郑观应 《盛世危言·银行上》:“闻 英 商匯丰银行……虽有华商股份,不与华商往来,即有殷实 华 商股票,亦不抵押。”
何香凝 《孙中山与廖仲恺》:“孙先生 在 上海 的住房,也曾作过两次抵押,借若干款项作为军费。”
曹禺 《日出》第二幕:“哦,他还问我现在银行所有的房地产是不是都已经抵押出去了。”
⒊ 借指人质。
引续范亭 《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一封五千言书》:“你把六十岁的老父亲送给 袁世凯 做抵押,决心向 袁世凯 称臣。”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二二:“宋蚒 在村里是乡长,不说抢一个寡妇作抵押,当奴隶,就是把村上大姑娘抢回家当偏房,谁又能反对呢!”
国语词典
抵押 [dǐ yā]
⒈ 以财物、不动产等质押给债权人,以做为偿还债务的保证。
例如:「为了向银行贷款,这栋房子只好抵押出去了。」
反赎取
抵押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典质释义:典押。以物为抵押换钱,可在限期内赎回。
抵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买青卖青释义:旧时地主或商人在每年青黄不接时,利用农民经济困难,杀价预购青苗,或以接收青苗作抵押品,放出高利贷,称“买青”;从农民方面来说,称“卖青”。
- 2.
买青苗释义:旧时地主或商人在每年青黄不接时,利用农民生活上的困难,杀价预购农民地里的青苗,庄稼成熟后,归其所有,或以青苗作抵押品,放出高利贷,从中获取暴利。也称放青苗。
- 3.
交质释义:⒈谓古代列国互相派人为质,作为守信的保证。《左传·隐公三年》:“故 周 郑 交质,王子 狐 为质於 郑,郑公子 忽 为质於 周。”汉 刘向《上战国策叙》:“连与交质,重约结誓,以守其国。”《后汉书·彭宠传》:“又南结 张步 及 富平、获索 诸豪杰,皆与交质连衡。”⒉互相以物品作抵押。南朝 梁 任昉《奏弹刘整》:“何其不能折契鐘庾,而襜帷交质。”⒊互相询问。宋 岳珂《桯史·选人戏语》:“一日为古冠服数人游于庭,自称 孔 门弟子,交质以姓氏。”
- 4.
人质释义:古指一国为保证履行某种条约或诺言而派遣到对方国内作抵押的人(一般是国君的儿子、亲属或重臣)。 后泛指为迫使对方履行诺言或接受某项条件而扣留或劫持的对方人员。
- 5.
低押债券释义:抵押品的价值不等于债券的价值。
- 6.
典借释义:以财产作抵押借钱。
- 7.
典当释义:⒈旧时用衣物或其他东西作抵押,向当铺借钱,到期无力还钱,抵押品即归当铺。⒉典押。⒊〈方〉当铺。当(dàng)。
- 8.
典质释义:典押。以物为抵押换钱,可在限期内赎回。
- 9.
典贴释义:谓将身作抵押充当奴仆以偿债务。
- 10.
农奴释义:封建社会中隶属于农奴主的农业生产者。占有少量劳动工具,没有人身自由,可以连同土地被农奴主买卖、抵押或转让。
- 11.
卖爵赘子释义:靠出卖爵位,抵押子女来维持生活。
- 12.
卖质释义:出卖或抵押。
- 13.
压契释义:买卖不动产时,买方先付与卖方一部分钱,将卖方的产业契约作抵押。
- 14.
原契释义: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原有文书。
- 15.
变卖典质释义:[把财产和衣物]出卖和典当出去。典,当。质,抵押。
- 16.
善后借款合同释义:又称“善后大借款”。 袁世凯为消灭南方革命势力所订的外债合同。1913年袁以办理“善后”为名,派人同五国银行团非法签订。借款总额为二千五百万英镑,四十七年偿清,本息共计六千七百余万英镑。以盐税、海关税等作抵押,规定盐税征收由外国人协管,从此盐税被外人控制。
- 17.
回赎释义:赎回(抵押的东西)。
- 18.
契约释义: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 19.
宝质释义:以宝物充当的抵押品。
- 20.
寄质释义:派人质寄住他国作抵押。
抵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买青卖青释义:旧时地主或商人在每年青黄不接时,利用农民经济困难,杀价预购青苗,或以接收青苗作抵押品,放出高利贷,称“买青”;从农民方面来说,称“卖青”。
- 2.
买青苗释义:旧时地主或商人在每年青黄不接时,利用农民生活上的困难,杀价预购农民地里的青苗,庄稼成熟后,归其所有,或以青苗作抵押品,放出高利贷,从中获取暴利。也称放青苗。
- 3.
交质释义:⒈谓古代列国互相派人为质,作为守信的保证。《左传·隐公三年》:“故 周 郑 交质,王子 狐 为质於 郑,郑公子 忽 为质於 周。”汉 刘向《上战国策叙》:“连与交质,重约结誓,以守其国。”《后汉书·彭宠传》:“又南结 张步 及 富平、获索 诸豪杰,皆与交质连衡。”⒉互相以物品作抵押。南朝 梁 任昉《奏弹刘整》:“何其不能折契鐘庾,而襜帷交质。”⒊互相询问。宋 岳珂《桯史·选人戏语》:“一日为古冠服数人游于庭,自称 孔 门弟子,交质以姓氏。”
- 4.
人质释义:古指一国为保证履行某种条约或诺言而派遣到对方国内作抵押的人(一般是国君的儿子、亲属或重臣)。 后泛指为迫使对方履行诺言或接受某项条件而扣留或劫持的对方人员。
- 5.
低押债券释义:抵押品的价值不等于债券的价值。
- 6.
典借释义:以财产作抵押借钱。
- 7.
典当释义:⒈旧时用衣物或其他东西作抵押,向当铺借钱,到期无力还钱,抵押品即归当铺。⒉典押。⒊〈方〉当铺。当(dàng)。
- 8.
典质释义:典押。以物为抵押换钱,可在限期内赎回。
- 9.
典贴释义:谓将身作抵押充当奴仆以偿债务。
- 10.
农奴释义:封建社会中隶属于农奴主的农业生产者。占有少量劳动工具,没有人身自由,可以连同土地被农奴主买卖、抵押或转让。
- 11.
卖爵赘子释义:靠出卖爵位,抵押子女来维持生活。
- 12.
卖质释义:出卖或抵押。
- 13.
压契释义:买卖不动产时,买方先付与卖方一部分钱,将卖方的产业契约作抵押。
- 14.
原契释义: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原有文书。
- 15.
变卖典质释义:[把财产和衣物]出卖和典当出去。典,当。质,抵押。
- 16.
善后借款合同释义:又称“善后大借款”。 袁世凯为消灭南方革命势力所订的外债合同。1913年袁以办理“善后”为名,派人同五国银行团非法签订。借款总额为二千五百万英镑,四十七年偿清,本息共计六千七百余万英镑。以盐税、海关税等作抵押,规定盐税征收由外国人协管,从此盐税被外人控制。
- 17.
回赎释义:赎回(抵押的东西)。
- 18.
契约释义: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 19.
宝质释义:以宝物充当的抵押品。
- 20.
寄质释义:派人质寄住他国作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