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者 [nǎi zhě]
1. 从前;往日。近时。参见:迺者。
乃者 引证解释
⒈ 从前;往日。
引《战国策·赵策一》:“秦 乃者过 柱山,有两木焉。”
《汉书·曹参传》:“乃者我使諫君也。”
颜师古 注:“乃者犹言曩者。”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乃者 河中 有 姚氏,十三世不析居矣。”
⒉ 近时。
引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上》:“乃者 河南 潁川郡 水汎处浸杀人民。”
《三国志·蜀志·秦宓传》:“乃者以来,海内察举,率多英雋而遗旧齿。”
宋 苏轼 《奖谕敕记》:“河 之为中国患久矣,乃者堤溃东注,衍及 徐 方。”
《花月痕》第四回:“乃者逆,倭犯顺,天地不容,神人共愤。”
⒊ 迺者:犹曩者。往日。
引《汉书·昭帝纪》:“迺者民被水灾,颇匱於食。”
《北史·魏纪三·文帝》:“五月,詔曰:‘迺者人渐奢尚,婚葬越轨。’”
宋 苏舜钦 《火疏》:“迺者火灾,降于 孝武 园馆,朕战慄恐惧。”
国语词典
乃者 [nǎi zhě]
⒈ 往时、前者、前次之意。也作「迺者」、「曩者」。
引《汉书·卷三九·曹参传》:「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
乃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冬释义:指冬季的第二个月。《周礼·夏官·大司马》:“中冬,教大閲。”《汉书·元帝纪》:“﹝ 永光 三年﹞冬十一月,詔曰:‘乃者己丑地动,中冬雨水,大雾,盗贼并起。’”颜师古 注:“中,读曰仲。”宋 李纲《与吕安圭提刑书》:“吴元中 无疾,一夕而逝。先是 妙应 师预言,其不能过中冬。”
- 2.
举籍释义:统计人口、田亩等以登记成册。 《汉书·哀帝纪》:“乃者 河南 、 潁川郡 水出,流杀人民,坏败庐舍……已遣光禄大夫循行举籍,赐死者棺钱,人三千。” 颜师古 注:“举其名籍也。”《汉书·东方朔传》:“乃使太中大夫 吾丘寿王 与待詔能用算者二人,举籍 阿城 以南。” 颜师古 注:“举计其数而为簿籍也。”
- 3.
搒笞释义:拷打。引申指折磨。《百喻经·五人买婢共使作喻》:“而此五阴,恒以生老病死无量苦恼搒笞众生。”《资治通鉴·汉文帝前五年》:“乃者,民人抵罪多者一县百数,及吏之所疑搒笞奔走者甚众。”《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宋 駙马 杨镇 从子 玠节,家富於资,守藏吏 姚溶 窃其银,惧事觉,诬 玠节 阴与 唐 ﹝ 广 ﹞ 益 二王通,有司搒笞,诬服。”
- 4.
星度释义:⒈星辰运行的度数。 《史记·历书》:“乃者,有司言星度之未定也,广延宣问,以理星度,未能詹也。”《后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 谢夷吾 ﹞少膺儒雅,韜含六籍,推考星度,综校图録。”《新五代史·杂传十九·马重绩》:“古今所纪,考审多差,《宣明》气朔正而星度不验,《崇玄》五星得而岁差一日。”⒉犹星命。宋 袁文《瓮牖闲评》卷七:“婺州 一衙前 葛好问 者,精於星度,尝谓 子容 之命全似 杜祁公。”宋 林逋《赠胡介》诗:“金方烧易得,星度算来玄。”明 高攀龙《与段幻然书》之三:“臺丈星度年来未佳,慎之!慎之!
- 5.
谴告释义:谴责警告。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必仁且智》:“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异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晋 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上》:“乃者暴风迅疾,殆必有异,上天不言,以灾异谴告。”明 杨涟《劾魏忠贤疏》:“天祚圣明,屡行谴告,去年以荧惑守斗告,今年以长日风霾告。”
- 6.
阎闾释义:⒈里巷内外的门。 后多借指里巷。《晋书·刘颂传》:“今阎閭少名士,官司无高能,其故何也?”唐 孟郊《立德新居》诗之七:“伊 雒 遶街巷,鸳鸯飞阎閭。”宋 苏辙《青词·高安》之三:“乃者火焚阎閭,势极炽猛。”⒉借指平民。《资治通鉴·陈长城公祯明二年》:“﹝ 陈叔寳 ﹞恣溪壑之欲,劫夺阎閭,资产俱竭,驱逼内外,劳役弗已。”
- 7.
饬躬释义:正己;正身。《汉书·成帝纪》:“乃者徙泰畤、后土于南郊、北郊,朕亲饬躬,郊祀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