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门 [què mén]
1. 两观之间。亦指高楼大门。
阙门 引证解释
⒈ 两观之间。亦指高楼大门。
引《穀梁传·桓公三年》:“礼送女,父不下堂,母不出祭门,诸母兄弟不出闕门。”
汉 刘向 《列女传·卫灵夫人》:“有车轔轔,中止闕门。”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观其雄峙闕门,凛伏彤鑾,乌鳶慴窜,狐兔摧残。”
⒉ 复姓。 汉 有 阙门庆忌。见《汉书·儒林传·申公》。
阙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伊阙释义:地名。在今 河南 洛阳市 南。即 春秋 周 阙塞。因两山相对如阙门,伊水 流经其间,故名。《左传·定公八年》:“秋,晋 士鞅 会 成桓公,侵 郑,围 虫牢,报 伊闕 也,遂侵 衞。”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伊水》:“伊水 又北入 伊闕。昔 大禹 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闕,伊水 歷其间北流,故谓之 伊闕 矣。春秋 之 闕塞 也。”唐 张说《河州刺史冉府君神道碑》:“松柏接于 邙山,丘陵对于 伊闕。”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河渠·禹凿龙门山》:“贾让 言 禹 凿 龙门,辟 伊闕,析 底柱,破 碣石。”清 姚鼐
- 2.
勘箭释义:宋 代皇帝郊祀礼毕,还阙门时,行勘箭之仪。规定用竹签为箭,由金吾掌握;另以金涂铜为镞,由驾前掌握。镞端用以合符,符合,即开门。
- 3.
卫阙释义:即魏阙。古代宫廷外的阙门。
- 4.
榜书释义:原指写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后来泛指写于招牌、匾额上的大型字。也叫擘窠书。
- 5.
行阙释义:行宫前的阙门。亦借指行宫。唐 司空图《丁巳元日》诗:“日随行闕近,岳为寿觴晴。”《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二年》:“吾将具法驾奉迎,谢罪行闕,何如?”胡三省 注:“天子行幸所至,有行宫,宫前闕门,谓之行闕。”宋 刘克庄《汉宫春·丞相生日乙丑》词:“吉语西来,已衮归行闕,册拜头厅。”明 张煌言《上鲁国主启》:“何期行闕洊染胡氛,攀髯莫逮。”
- 6.
阙竦释义:像阙门一样高耸。
- 7.
阙门释义:⒈两观之间。亦指高楼大门。《穀梁传·桓公三年》:“礼送女,父不下堂,母不出祭门,诸母兄弟不出闕门。”汉 刘向《列女传·卫灵夫人》:“有车轔轔,中止闕门。”清 陈梦雷《西洋贡狮子赋》:“观其雄峙闕门,凛伏彤鑾,乌鳶慴窜,狐兔摧残。”⒉复姓。汉 有 阙门庆忌。见《汉书·儒林传·申公》。
- 8.
阿房宫释义:秦始皇所建上林苑 朝宫的前殿,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宫殿建筑。建于公元前212年。位于西安市西郊。占地广阔,建筑众多,以山陵为阙门,气势雄伟。现存夯土台基遗址东西长1 300米,南北宽约500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房(旧读páng)。
- 9.
雄牡箭释义:亦称“雄鶻箭”。 宋 代皇帝郊祀完毕,还阙门时,行“勘箭”仪式用的雌雄二箭中的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