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zhì,(1) 本体,本性。【组词】:物质。流质(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实质。质言(实言)。沙质。本质。质点。品质。性质。素质。资质。(2) 朴素,单纯。【组词】:质朴。质直。(3) 问明,辨别,责问。【组词】:质疑。质问。质询。对质。(4) 抵押或抵押品。【组词】:人质。(5) 同“贽”,礼物。
bīn,(1) 〔彬彬〕形容文雅,如“彬彬有礼”。
bīn,(1) 〔彬彬〕形容文雅,如“彬彬有礼”。
1. 指人的文采和实质配合适当,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文雅有礼貌。
⒈ 亦作“文质斌斌”。
⒉ 文华质朴配合得宜,既有文彩,又很朴实。
引《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彬彬,文质相半之貌。”
《后汉书·章帝纪》:“敷奏以言,则文章可採;明试以功,则政有异迹。文质彬彬,朕甚嘉之。”
《南史·庾杲之刘怀珍等传论》:“怀珍 宗族文质斌斌,自 宋 至 梁,时移三代,或从隐节取高,或从文雅见重。”
明 刘基 《梅颂》:“文质彬彬,德之仪兮。”
章炳麟 《论式》:“如曏者一二耆秀,皆浮华交会之材,譁世取宠之士,嘘枯吹生之文,非所谓文质彬彬者也。”
⒊ 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
引元 费唐臣 《贬黄州》第三折:“见如今御史臺威风凛凛,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四章:“陈教授 文质彬彬从容不迫地说。”
⒈ 文采和实质均备,配合谐调。语出后用以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唐·王勃〈三国论〉:「文帝富于春秋,光膺禅让,临朝恭俭,博览坟籍,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矣。」也作「彬彬文质」。
引《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镜花缘·第一五回》:「唐敖看那尹玉生得文质彬彬,极其清秀。」
近温柔敦厚 温文尔雅
反龙骧虎步 俗不可耐
1.这位总经理年纪轻轻就有这么大作为,而且风度翩翩,文质彬彬。
2.我喜欢的是文质彬彬的人,可不是你这种粗卤的莽汉!
3.在我的心目中,张教授的言行举止,一贯都是文质彬彬的。
4.山,时而鬼斧神工,时而又平淡无奇。山的性格是刚强的,不惧怕任何压力,但平素却显得和蔼慈祥,文质彬彬,英俊而柔情。因为有山,流水乃为之改道,因为有山,城市才缘依环绕。大山以浑厚坦荡容纳万世汇聚百川。
5.他文质彬彬,仪表堂堂,但却身强力壮,健步如飞。他巧舌如簧讲起故事来可是娓娓动听。
6.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7.文章写作要能达到文质彬彬,丽而不浮,典而不野,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8.新来的语文教师戴着一副近视镜,身穿一身学生装,显得文质彬彬。
9.一个文质彬彬的男生骑着车从我面前经过。
10.这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教授可谓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啊,是个功成名就的人,平时总是文质彬彬的。
11.典雅的客厅,最能彰显主人的文质彬彬……
12.别看他平日文质彬彬,打起球来,可一点都不让对方有喘气机会。
13.看他文质彬彬,谈吐不俗,是一位有为的年轻人。
14.这位客人文质彬彬,给人一个很好的印象。
15.一篇好文章,必定内容充实,辞采丰茂,文质彬彬才能行之久远。
16.别看小兵文质彬彬的,干起活来可像个小老虎。
17.别看张老师文质彬彬,在球场上可勇猛了。
18.他看起来文质彬彬,走起路来却大摇大摆,说起话来语无伦次,让人刮目相看。
19.这个小伙儿不错,看上去文质彬彬的。
20.叔叔秀气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金边眼镜,显得文质彬彬,英俊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