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毙 [dǎo bì]
1. 死在地上。
例倒毙街头。
英[fall down and die;]
倒毙 引证解释
⒈ 倒地而死。
引宋 叶适 《故宝谟阁待制知平江府赵公墓铭》:“公令军别为籍,兵逸亡,马倒毙,皆即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长白山》:“每人携三月粮而往……或三月粮尽,或马匹倒毙,不能归家,亦不可定。”
田汉 《芦沟桥》第二幕:“敌人纷纷倒毙。”
国语词典
倒毙 [dǎo bì]
⒈ 倒地而死。
引宋·叶适〈故宝谟阁待制知平江府赵公墓铭〉:「公令军别为籍,兵逸亡,马倒毙,皆即报。」
倒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仆死释义:倒毙。《后汉书·王符传》:“极其罚者,乃有仆死深牢,衔刀都市。”
- 2.
倒卧释义:⒈〈动〉躺倒。 ⒉〈名〉因饥饿而倒毙街头的人。
- 3.
倒毙释义:倒在地上死去:倒毙街头。
- 4.
倒死释义:犹倒毙。
- 5.
僵伏释义:⒈倒毙(的人)。⒉静止不动。
- 6.
僵殕释义:倒毙。
- 7.
僵踣释义:⒈倒毙。亦指倒毙的野兽尸体。《文选·张协<七命>》:“殞胔挂山,僵踣掩泽。”李善 注:“《周礼》注曰:四足死者曰胔。《尔雅》曰:僵,仆也。”吕延济 注:“僵踣,毙也。”杨笃生《新湖南》第三篇:“而吾国民则如中蛊毒,臟腑蚀尽,终必死亡;如遇鬼妻,精髓日枯,立见僵踣。”⒉跌倒。唐 元稹《将进酒》诗:“阳为僵踣主父前,主父不知加妾鞭。”《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四年》:“上视朝每晏,戊辰,日絶高尚未坐,百官班於 紫宸门 外,老病几至僵踣。”宋 叶适《刘靖君墓志铭》:“父死,伯不弔,疑将祔於祖。一夕,轝其柩他山,哀呼
- 8.
毙踣释义:犹倒毙。
- 9.
票查释义:谓例行检查。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邮政·查倒毙》:“凡驛中额马,该管上司或每季或年终,票查马匹有无缺额,有无倒毙。”
- 10.
赔桩释义:谓营马倒毙、走脱或失窃,责令主管者赔补。 《清文献通考·兵十五》:“七年,定营马係对敌及追盗贼损失者免其赔补;走脱被窃失者,著落本人赔补;若倒毙者,每马以十两为额,令其赔补,名曰赔桩。每年递减一两,至十年者免赔。”《清史稿·兵志十二》:“凡营马或走脱窃失,责令赔补,谓之赔桩。”
- 11.
路倒释义:路上倒毙。亦指路上倒毙的人。林汉达《东汉故事·赤眉起义》:“难民上千上万地死去,长安街 上每天都有路倒的。”宋之的《故乡》:“难,难,难喽!你想,咱也翻身这几年了,她但要有口气,爬也得爬回家呀!不知道去那儿做了路倒喽!”
- 12.
路毙释义:倒毙在路上。亦指路毙的尸首。
- 13.
踣毙释义:⒈亦作“踣弊”。败亡;衰落。《国语·周语下》:“及其失之也,必有慆淫之心閒之。故亡其氏姓,踣毙不振;絶后无主,湮替隶圉。”韦昭 注:“踣,僵也。”唐 柳宗元《上门下李夷简相公陈情书》:“及今閤下以仁义正直,入居相位,宗元 实抚心自庆,以为获其所望。故敢致其辞以声其哀,若又捨而不顾,则知沉埋踣毙无復振矣。”唐 柳宗元《祭从兄文》:“中遭诸武,抑压讎寃,踣弊不振,数逾百年。”⒉倒毙。《清史稿·兵志十二》:“凡牧马毙,则验其皮,踣毙例须赔抵,有一九、一七之罚。”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四四回:“若閲四五年之久,
- 14.
踬顿释义:⒈失足跌倒。⒉指倒毙。⒊谓处境困难。⒋挫辱。
- 15.
顿毙释义:倒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