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语 [fā yǔ]
1. 说话,开口。
3. 犹责怪。
发语 引证解释
⒈ 说话,开口。
引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是以伊、惟、夫、盖、发语之端也。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秘书省书繁露后》:“仲舒 曰:‘鶩非鳬,鳬非鶩,愚以为不可。’又曰:‘以赤统者幘尚赤,诸如此类,亦皆附物著理,无凭虚发语者,然后益自信余所正定不谬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四》:“修羊公,魏 人……后以道闻於上, 汉景帝 礼之,使止王邸中。数岁,道不可得,有詔问公何日发语,未几牀上化为白石羊。”
⒉ 犹责怪。
引《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却説 乔俊 合当穷苦,在 东京 沉瑞莲 家,全然不知家中之事。住了两年,财本使得一空,被虔婆常常发语道:‘我女儿恋住了你,又不能接客,怎的是了?’”
发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且说释义:旧小说中的发语词。
- 2.
于越释义:⒈古族名。分布在今 浙江省 境内。《大戴礼记·劝学》:“于越 戎貉 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者,教使之然也。”《汉书·货殖传》:“辟犹 戎 翟 之与 于越 不相入矣。”颜师古 注:“孟康 曰:‘于越,南方 越 名也。’于,发语声也。戎蛮之语则然。于越 犹 句吴 耳。”祝廉先《文选六臣注订譌》:“于越 为百越之一种,在今 浙江。如 江西 为 扬越,福建 为 闽越,广东 为 南越,安南 为 骆越 之类。”⒉指其所居之地。唐 独孤及《题思禅寺上方》诗:“眇眇 于越 路,茫茫香草青。”一说即 吴 越。《淮南子·原
- 3.
今夫释义:发语词。
- 4.
伊昔释义:从前。 《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伊昔有皇,肇济黎蒸。”李善 注:“《尔雅》曰:‘伊,惟也。’郭璞 曰:‘发语辞也。’”南朝 梁 江淹《杂体诗·王侍中》:“伊昔值世乱,秣马辞帝京。”唐 刘希夷《相和歌辞·白头吟》:“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 5.
兀地释义: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
- 6.
卧疾释义:卧病。南朝 宋 谢灵运《斋中读书》诗:“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北史·李暉传》:“尝卧疾期年,文帝 忧之,赐钱一千万,供其药石之费。”前蜀 韦庄《卧重疾有题》诗:“与君同卧疾,独我渐弥留。”宋 洪迈《夷坚丙志·钱大夫妻》:“其后卧疾,有发语於冥暗中,自言为亡妾某人,具道欲杀 陈 之意。”
- 7.
却说释义:旧小说的发语词,“却说”后头往往重提上文说过的事。
- 8.
发端词释义:也叫发语词。多用在句首,揭举事物。文言中有夫、维、盖等词。
- 9.
发语释义:⒈说话,开口。 唐 刘知几《史通·浮词》:“是以伊、惟、夫、盖、发语之端也。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宋 程大昌《演繁露·秘书省书繁露后》:“仲舒 曰:‘鶩非鳬,鳬非鶩,愚以为不可。’又曰:‘以赤统者幘尚赤,诸如此类,亦皆附物著理,无凭虚发语者,然后益自信余所正定不谬也。’”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四》:“修羊公,魏 人……后以道闻於上,汉景帝 礼之,使止王邸中。数岁,道不可得,有詔问公何日发语,未几牀上化为白石羊。”⒉犹责怪。《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却説 乔俊 合当穷苦,在 东京
- 10.
夫妇何求释义:夫”是句首发语词,无实意。 “复”是“再,又,还”的意思。“何”是“什么”。“求”是“追求”。“夫复何求”字面意思是:“还有什么要追求的呢?”“夫复何求”在字里行间表达的意思是:“我不再需要别的什么了,得到这个就足够了”。
- 11.
式好之情释义:式:古代发语词;好:指兄弟和睦。兄弟和睦友好的情谊。
- 12.
粤若释义:发语词。 用于句首以起下文。
- 13.
讹未释义:旧剧伶人上场时的发语词。
- 14.
话说释义:⒈旧小说中常用的发语词。 ⒉说;讲述:《话说长江》。
- 15.
越若释义:发语词。 犹及至。
- 16.
辟如释义:譬如;比如。举例时的发语词。辟,通“譬”。
- 17.
钦惟释义:发语词。 犹言敬思。南朝 梁武帝《践祚后与诸州郡敕》:“钦惟邃古,爰及近代,虽禪代异时,而成功一揆。”清 李煦《山东等处丰收并报两淮煎盐不善稽察折》:“奴才跪读之下,钦惟我皇万岁,洪福齐天,所以有如此之丰年,从来罕见。”
- 18.
阿来来释义:象声词。 形容番人的发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