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兵 [lì bīng]
1. 锋利的武器。
利兵 引证解释
⒈ 锋利的武器。
引《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司徒期 因三匠与 拳弥 以作乱,皆执利兵,无者执斤。”
汉 贾谊 《过秦论》:“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宋 秦观 《王朴论》:“壮士操利兵於深山之中。”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所当有利兵坚盾,环卫其身。”
利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利兵释义:锋利的武器。《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司徒期 因三匠与 拳弥 以作乱,皆执利兵,无者执斤。”汉 贾谊《过秦论》:“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宋 秦观《王朴论》:“壮士操利兵於深山之中。”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所当有利兵坚盾,环卫其身。”
- 2.
历兵秣马释义:磨利兵器,喂饱马匹。指作好战斗准备。
- 3.
坚甲利刃释义:形容精锐的部队。 同“坚甲利兵”。
- 4.
牢甲利兵释义:犹坚甲利兵。 泛指精良的武器。
- 5.
申祷释义:再次祷祝。《左传·成公十六年》:“苗賁皇 徇曰:‘蒐乘、补卒,秣马、利兵,脩陈、固列,蓐食、申祷,明日復战!’”杨伯峻 注:“申祷,再次祈祷求胜。”
- 6.
砥兵释义:磨利兵器。
- 7.
砥刃释义:磨利兵器。
- 8.
秣马利兵释义:喂饱战马,磨快兵器。谓做好作战准备。《左传·成公十六年》:“蒐乘補卒,秣馬利兵,修陳固列,蓐食申禱,明日復戰。”亦作“秣馬厲兵”。《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三年》:“然後深溝高壘,秣馬厲兵,爲戰守之備。”
- 9.
蓐食释义: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 谓早餐时间很早。《左传·文公七年》:“训卒,利兵,秣马,蓐食,潜师夜起。”《史记·淮阴侯列传》:“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未起而牀蓐中食。”清 曹寅《宿华阳》诗:“最是衰脾慵早起,不堪蓐食徧津梁。”一说“蓐食”为饱食。见 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
- 10.
被坚执鋭释义: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 谓上阵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战国策·楚策一》:“吾被堅執鋭,赴强敵而死,此猶一卒也,不若奔諸侯。”《汉书·陈胜传》:“將軍身被堅執鋭,伐無道,誅暴 秦,復立 楚 之社稷,功宜爲王。”颜师古 注:“堅,堅甲也;鋭,利兵也。”宋 王栐《燕翼诒谋录》卷四:“政和 乃悉易以大夫、郎之稱,此豈被堅執鋭馳驟弓馬者之所宜稱乎?”汉 荀悦《汉纪·文帝纪下》:“已而之 細柳 軍,軍吏被甲執鋭,彀弓弩持滿。”
- 11.
讥呵释义:⒈亦作“讥訶”。 讥责非难。《后汉书·宦者传·吕强》:“邕 不敢怀道迷国,而切言极对,毁刺贵臣,讥呵竖宦。”《三国志·蜀志·孟光传》:“好 公羊《春秋》而讥呵 左氏。”宋 苏辙《东西京二绝》之一:“宓妃 何预词臣事,指点讥訶豹尾中。”姚锡钧《论诗绝句·黄遵宪》:“蛮语娵隅信有无,莎欧 夺席杂讥訶。”⒉稽查盘问。宋 文同《谢韩运判》:“讥訶免於羣掾,敲扑逭於诸胥。”《明史·杨嗣昌传》:“造飞梁,设横枑,陈利兵而讥訶,非符要合者不得渡。”清 顾炎武《河上作》诗:“今年暂寝兵,逻卒犹讥訶。”王蘧常 汇注:“《广
- 12.
训卒释义:训练士卒。《左传·文公七年》:“训卒利兵,秣马蓐食,潜师夜起。”《晋书·羊祜传》:“祜 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唐 高适《罢职还京次睢阳祭张巡许远文》:“裹粮训卒,达曙通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