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执信 执信的意思
zhíxìn

执信

简体执信
繁体執信
拼音zhí xìn
注音ㄓˊ ㄒㄧ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í,(1) 拿着。【组词】:执刃。执鞭。执笔。(2) 掌握。【组词】:执政。执教(jiào )。(3) 捕捉,逮捕。【组词】:战败被执。(4) 坚持。【组词】:固执。执意。(5) 实行。【组词】:执行。(6) 凭单。【组词】:回执。(7) 朋友。【例句】:执友(志同道合的朋友,简称“执”)。(8) 姓。

xìn shēn,(1) 诚实,不欺骗。【组词】:信用。信守。信物。信货。信誓旦旦。(2) 不怀疑,认为可靠。【组词】:信任。信托。信心。信念。(3) 崇奉。【组词】:信仰。信徒。(4) 消息。【组词】:信息。杳无音信。(5) 函件。【组词】:信件。信笺。信鸽。信访。(6) 随便,放任。【例句】:信手(随手)。信步(随意走动,散步)。信笔。信意。(7) 同“芯”。(8) 姓。(1) 同“伸”,舒展开。(2) 同“伸”,表白。

基本含义

坚守信仰,始终如一地信守承诺。

执信的意思

执信 [zhí xìn]

1. 秉持信义。

执信 引证解释

⒈ 秉持信义。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君人执信,臣人执共,忠信篤敬,上下同之,天之道也。”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若夫 申胥 之长吟, 夷叔 之全洁, 展季 之执信, 苏武 之守节;可谓固矣。”


执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鳞半爪释义:也说东鳞西爪。 原指龙(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不见全身。见清赵执信《谈龙录》。比喻只是事物的一部分,不是全部。也比喻事物的零星片断,不完整。
    • 2.
      三就释义:⒈三成,三套。《仪礼·既夕礼》:“荐马,缨三就,入门,北面,交轡。”郑玄 注:“缨,今马鞅也;就,成也。诸侯之臣饰以三色而三成。”《周礼·春官·典瑞》:“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繅皆三采三就。”⒉犹三匝,三重。《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夫子之门人盖三就焉。”俞樾《群经平议·大戴礼记一》:“三就者,三帀也……夫子之门人三就,言其多也。”⒊谓古时服死刑者,依照身份不同,分别三处就刑。《书·舜典》:“五刑有服,五服三就。”孔 传:“行刑当就三处:大罪於原野,大夫於朝,士於市。”孔颖达 疏:“行刑当就三
    • 3.
      名辈释义:⒈名望与行辈。 《三国志·魏志·傅嘏传论》“傅嘏 用才达显云”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傅嘏 识量名辈,寔当时高流。”《南史·儒林传·伏暅》:“暅 自以名辈素在 远 前…… 远 累见擢,暅 循阶而已,意望不满。”《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元年》:“豫州 刺史 祖约,自以名辈不后 郗 卞。”胡三省 注:“名为一时所称,辈以年龄为等。”⒉犹名流。唐 牛僧孺《席上赠刘梦得》诗:“粉署为郎四十春,今来名辈更无人。”宋 梅尧臣《孙主簿惠墨迹》诗:“又有长廊古壁上,復是名辈题丹雘。”清 赵执信《自题》诗之一:“不教名辈轻挥
    • 4.
      执共释义:保持恭敬。 共,通“恭”。《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君人执信,臣人执共,忠信篤敬,上下同之,天之道也。”
    • 5.
      执信释义:秉持信义。《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君人执信,臣人执共,忠信篤敬,上下同之,天之道也。”三国 魏 嵇康《家诫》:“若夫 申胥 之长吟,夷叔 之全洁,展季 之执信,苏武 之守节;可谓固矣。”
    • 6.
      抑搔释义:按摩抓搔。《礼记·内则》:“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唐 刘禹锡《鉴药》:“涉旬而苛痒絶焉,抑搔罢焉。”明 唐顺之《杨孺人旌节碑铭》:“至于頮盥、櫛沐、扶抱、吮摩、抑搔、便液之事,必自亲之,一不以属僕人。”清 赵执信《海鸥小谱·少年游序》:“方余病中,汤药洗沐,抑搔扶掖,无不曲体,而周至者。”
    • 7.
      拜登释义:接受赐赠的敬词。 语本《左传·僖公九年》:“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清 王夫之《六十初度答徐蔚子启》:“拜登不言颜甲,念雉坛之存者几人;晋祝将俟先庚,记鹤羽之归来隔岁。”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长生殿》:“黄六鸿 者,康熙 中,由知县行取给事中入京,以土物并诗稿,遍送名士。至宫赞 赵秋谷 执信,答以柬云:‘土物拜登,大稿璧谢。’黄 遂衔之刺骨。”
    • 8.
      狡戾释义:狂暴乖张。《左传·僖公十五年》“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唐 孔颖达 疏:“言马之乱气狡戾而愤满,阴血徧身而动作。”朱执信《驳法律新闻之论清廷立宪》:“故赞我 汉 族而覆 满 廷,暴其狡戾之真於天下者,为报酬所应尔也。”
    • 9.
      珪符释义:封官爵的信符。《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三》:“顷深汰珪符,妙简铜墨。”李善 注引《周礼》:“上公之礼执桓珪,诸侯之礼执信珪,诸伯执躬珪。”
    • 10.
      瑞节释义:⒈即玉节。 古代朝聘时用作凭信的玉制符节。《周礼·地官·调人》:“弗辟则与之瑞节,而以执之。”孙诒让 正义:“凡玉节,通谓之瑞节。”《左传·文公十二年》:“﹝寡君﹞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诸执事,以为瑞节,要结好命。”唐 苏鹗《苏氏演义》卷下:“夫瑞节者,有五种:一曰镇圭,二曰牙璋,三曰穀圭,四曰琬圭,五曰剡圭。”⒉指瑞与节。《国语·周语上》:“古者,先王既有天下……故为车服旗章以旌之,为贄币瑞节以镇之。”韦昭 注:“瑞,六瑞。王执镇圭,尺二寸;公执桓圭,九寸;侯执信圭,七寸;伯执躬圭,六寸;子执穀璧,男
    • 11.
      秋月如珪释义:珪:瑞玉也。上圜下方。公执桓圭,九寸;矦执信圭,伯执躬圭,皆七寸;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皆五寸。以封诸矦。从重土。楚爵有执圭。秋月如珪形容秋天的月亮像珪一样的皎洁、晶莹。
    • 12.
      背立释义:背人而立。清 葆光子《物妖志·兽·狐》:“郑子 速呼前追,方背立,以扇障其面。”清 赵执信《海鸥小谱·少年游序》:“客言其姿态绰约,背立风前,殆夺画图。”京剧《杜鹃山》第五场:“雷刚 猛力推开 温其久,愤然背立。”
    • 13.
      边笥释义:同“边氏腹”。清 赵执信《深秋偶作》诗:“卧看 边 笥章句枯,坐拥管城鬢毛秃。”
    • 14.
      避就释义:⒈避开与趋就。 《庄子·盗跖》:“夫欲恶避就,固不待师,此人之性也。”成玄英 疏:“夫欲之则就,恶之则避,斯乃人物之常情,不待师教而后为之哉。”宋 苏轼《思堂记》:“君子之於善也,如好好色,其於不善也,如恶恶臭,岂復临事而后思,计议其美恶而避就之哉。”清 赵执信《行十八滩中》诗:“篙师工避就,色授颐指挥。”⒉回避迁就。《魏书·高允传》:“至如 高允 者,真忠臣矣。朕有是非,常正言面论,至所不乐闻者,皆侃侃而説,无所避就。”唐 苏鹗《苏氏演义》卷上:“但《论语》云:邦君树塞门。树犹屏也。不言君,但言邦,此皆
    • 15.
      钗燕释义:钗上之燕状镶饰物。 传说佩之吉祥。语本《太平御览》卷七一八引《洞冥记》:“元鼎 元年,起 招灵阁。有神女留一玉釵与帝,帝以赐 赵婕妤。至 昭帝 元凤 中,宫人犹见此釵,共谋欲碎之。明旦视之匣,唯见白鷰直升天,故宫人作玉釵,因改名玉鷰釵,言其吉祥。”宋 范成大《题汤致远运使所藏隆师四图·倦绣》诗:“困来如醉復如愁,不管低鬟釵燕溜。”清 赵执信《绝句》之八:“緑云撩绕惹生衣,釵燕参差拂镜飞。”
    • 16.
      鹤语释义:⒈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卷三:“晋 太康 二年冬,大寒,南洲人见二白鹤语於桥下曰:‘今兹寒,不减 尧 崩年也。’於是飞去。”后以“鹤语”谓鹤寿长而多知往事。唐 崔湜《幸白鹿观应制》诗:“鸞歌无岁月,鹤语记春秋。”清 赵执信《清明后大雪》诗:“泠泠鹤语溯 唐 尧,卯酒微曛抵敝貂。”⒉晋 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后化鹤归 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后

执信(zhixi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执信是什么意思 执信读音 怎么读 执信,拼音是zhí xìn,执信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执信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