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当 [kān dāng]
1. 审问核察。
3. 审核议定。
勘当 引证解释
⒈ 审问核察。
引唐 刘肃 《大唐新语·持法》:“崔宣 反状分明,汝( 张行芨 )宽纵之,我令 俊臣 勘当,汝无自悔。”
《新唐书·儒学传中·徐坚》:“比犯大逆,詔使者勘当,得实輒决。”
⒉ 审核议定。
引宋 苏辙 《论边防军政断案宜令三省枢密院同进呈札子》:“元係枢密院指挥取勘及保甲司乞特断公案,令大理寺定断,刑部勘当申院。”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吏文可笑》:“予白丞相别令勘当,乃得改命。”
勘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勘会释义:审核议定。 唐 陆贽《贞元改元大赦制》:“京畿及近县所欠百姓和糴价直,委度支即勘会支给。”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四:“尚书省文字下六司诸路,例皆言‘勘会’。曾鲁公 为相,始改作‘勘当’,以其父名 会,避之也。”按“勘会”一词 唐 已用之,叶 说不确。《元典章新集·刑部·隐藏人口》:“诸人诱畧良人等罪,经原免,其被卖之人虽未勘会完备,合依发付给亲。”参见“勘当”。
- 2.
占冒释义:⒈强占冒领。 《元典章·户部九·立社》:“官豪势要之自行占冒年深岁荒闲地土,从本处官司勘当得实,打量见数付给附近无地之家。”《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杭州 有 钱塘湖,溉民田数十顷,钱氏 置撩清军以疏导淤滞,既纳国后,不治,葑土堙塞,为豪族僧坊所占冒,湖水益狭。”⒉占空额冒充。
- 3.
惧惮释义:畏难;畏惧。 《元典章·刑部十八·人口不得寄养》:“自腹里至 江 南,或至 闽 广,动经数千百里之远,官司往復行移数年,於内纵有勘当得实者,其亲属惧惮地远,不能前来识认。”《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把一个地方搅得齏菜不生,鷄犬不寧,人人惧惮。”鲁迅《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 4.
房亲释义:指家族近支宗亲。《元典章·吏部二·承荫》:“诸致仕身故官员子孙告廕……申牒本处官司勘当房亲,揭照原籍清册,扣算年甲申闻。”
- 5.
簪剃释义:指出家为僧道。 因道士簪发,和尚剃发,故称。《元典章·圣政一·重民籍》:“今后除色目人外,自愿出家,若本户丁力数多,差役不闕,及有昆仲养父母者,赴元籍官陈告,勘当是实申覆各路给据,方许簪剃。”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私自簪剃者勒令还俗,解发原籍当差。”《清会典事例·礼部·僧道》:“三十三年议准,各省督抚严飭地方官申明禁令,不许私行簪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