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 [jūn shān]
1. 山名。在湖南洞庭湖口,又名湘山。
君山 引证解释
⒈ 山名。在 湖南 洞庭湖 口,又名 湘山。
引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湖( 洞庭湖 )中有 君山 …… 湘君 之所游处,故曰 君山 矣。”
唐 李白 《陪族叔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诗之五:“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 君山。”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词:“日落 君山 云气,春到 沅 湘 草木,远思渺难收。”
国语词典
君山 [jūn shān]
⒈ 山名:(1) 位于江苏省江阴县北,俯临长江,设有炮台,为江防要地。(2) 位于湖南省岳阳县西南,洞庭湖中。也称为「湘山」、「洞庭山」。(3) 位于安徽省盱眙县东北。也称为「军山」。(4) 位于江西省宜黄县东。也称为「军山」、「军峰山」。(5) 荆南山的别名。参见「荆南山」条。
君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伏牛山释义:河南省西部山脉,为秦岭东段支脉,西北-东南走向,长400公里,为淮河、汉水分水岭。主峰老君山高2192米。
- 2.
胜期释义:犹胜日。明 文徵明《人日停云馆》诗:“花枝未动临佳节,饭菜相淹亦胜期。”清 吴敏树《君山月夜泛舟记》:“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 君山 游者之上也,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为胜期,尝以著之诗歌。”参见“胜日”。
- 3.
君山老父释义:传说中吹笛于 君山 的老仙人。
- 4.
周谱释义:周 王室的谱录。马总《意林》卷三引 汉 桓谭《新论》:“周 谱言 定王 五年,河 徙故道。”《新唐书·儒学传中·柳冲》:“汉 兴,司马迁 父子乃约《世本》,脩《史记》,因 周 谱明世家,乃知姓氏之所由出。”宋 郑樵《<通志>总序》:“桓君山 曰:‘太史《三代世表》,旁行邪上,竝效 周 谱。’古者纪年别繫之书,谓之谱。太史公 改而为表,今復表为谱,率从旧也。”
- 5.
堕泪碑释义:晋 羊祜 都督 荆州 诸军事,驻 襄阳。死后,其部属在 岘山 祜 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庙,每年祭祀。见碑者莫不流泪。杜预 因称此碑为堕泪碑。见《北堂书钞》卷一○二引《荆州图记》、《晋书·羊祜传》。唐 李白《襄阳曲》:“峴山 临 汉江,水渌沙如雪,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宋 范仲淹《寄题岘山羊公祠堂》诗:“于今堕泪碑,观之益钦戴。”清 钱谦益《送林自名宪使归闽》诗之一:“独有 君山 石,犹存堕泪碑。”
- 6.
尘氛释义:⒈犹言灰尘烟雾。晋 葛洪《抱朴子·畅玄》:“弃赫奕之朝华,避僨车之险略;吟啸苍崖之间,而万物化为尘氛。”《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是日也,尘氛蔽日,金 人初不测其多寡,遂相拒踰日。”清 魏源《圣武记》卷四:“贼果至,德 令於众曰:‘望其尘氛,虽不过千,然皆亡命必死之贼。’”⒉尘俗的气氛。唐 牟融《题孙君山亭》诗:“长年乐道远尘氛,静筑藏修学隐论。”明 唐顺之《寿张通政》诗:“蚤躭玄寂谢尘氛,隐身犹嫌名可闻。”姚莹《论诗绝句》之六:“游仙诗思絶尘氛,服石餐霞气軼羣。”⒊犹言凡俗之貌。《初刻拍案惊奇
- 7.
慑屈释义:畏惧屈服。宋 欧阳修《蔡君山墓志铭》:“府尹 吴遵路 素刚,好以严惮下吏。君山 年少位卑,能不慑屈,而得尽其事之详。”
- 8.
桐严嫂释义:旧时对 桐庐 一带妇女的谑称。 该地旧属 严州,并以 桐君山、严陵濑 著名,故称。
- 9.
湘山祠释义:供奉 湘水 神的庙宇。在 洞庭湖 君山 上。
- 10.
湘山释义:⒈山名。即 君山。在 湖南省 岳阳市 西南 洞庭湖 中。《史记·秦始皇本纪》:“上问博士曰:‘湘君 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 女 舜 之妻而葬此。’於是 始皇 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 湘山 树,赭其山。”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湘水》:“是山,湘君 之所游处,故曰 君山 矣。昔 秦始皇 遭风於此。”⒉山名。即 黄陵山。在 湖南省 湘潭市 北。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六·长沙府》:“﹝ 湘阴县 ﹞ 黄陵山,县北四十里,上有 舜 二妃墓。《括地志》谓之 青草山,孔颖达 以为 湘山 也。”
- 11.
湘妃墓释义:舜妃娥皇﹑女英之墓。在湖南省洞庭湖中的君山上。此为一种传说。今存之墓为石砌,前有石柱﹑墓碑等,乃清光绪年间所立。
- 12.
界沙释义:犹沙界。指多如 恒河 沙数的世界。语出《法华经·五百弟子受记品》:“其佛以 恒河 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士。”宋 苏辙《次韵毛君山房遣兴》:“燕坐收心鑑,冥观閲界沙。”
- 13.
英皇释义:帝舜 二妃 女英 与 娥皇 的并称。 汉 崔琦《外戚箴》:“昔在 帝舜,德隆 英 皇。”宋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歷 舜 九疑 吊 英 皇,祝融 先驱 海若 藏。”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吾姊妹,骨肉不啻也,然终无百年聚,计不如效 英 皇。”陈家鼎《洞庭湖舟中感唐希陶见赠》诗:“姊妹欣逢巾幗长,英 皇 迎尔过 君山。”
- 14.
藏修释义:亦作“藏脩”。《礼记·学记》:“君子之於学也,藏焉,脩焉,息焉,游焉。”郑玄 注:“藏谓怀抱之;脩,习也。”后以“藏修”指专心学习。唐 牟融《题孙君山亭》诗:“长年乐道远尘氛,静筑藏修学隐沦。”明 宋濂《恒山精舍记》:“恆山精舍者,盱江 王君 伯昭 藏脩之所也。”明 顾大典《青衫记·元白揣摩》:“今日特请 微之 过来,撮其要旨,讲论一番,庶丽泽不虚,藏修有待。”
- 15.
赭山释义:⒈谓伐尽山上的树木。 唐 柳宗元《吏商》:“虽赭山以为章,涸海以为盐,未有利大能若是者。”⒉指伐尽树木后光秃的山岭。唐 刘禹锡《君山怀古》诗:“千载威灵尽,赭山寒水中。”⒊山名。因土石呈赭色,故称。在 浙江 萧山 东北。古与 龛山 隔 钱塘江 对峙,东接 鳖子门,为江海门户,后江流北移,此山遂与 龛山 同处江南。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版荡凄凉》:“﹝ 浙西 安抚使 康允之 ﹞遂弃城遁,保 赭山。”清 顾炎武《赠于副将元剀》诗:“闻道復西来,潜身入 吴 市。崎嶇 赭山 渡,迫阨 三江 垒。”⒋山名。
- 16.
食无肝释义:《东观汉记·闵贡传》:“閔仲叔 居 安邑,老病家贫,不能买肉,日买一片猪肝,屠者或不肯为断。 安邑 令候之,问诸子何饭食,对曰:‘但食猪肝,屠者或不肯与之。’令出勑市吏,后买輒得。仲叔 怪问之,其子道状,乃叹曰:‘閔仲叔 岂以口腹累 安邑 耶?’遂去之 沛。”后遂用作典故,以“食无肝”形容士人清廉自爱。宋 苏轼《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诗:“口腹恐累人,寧我食无肝。”亦省作“食肝”。明 高启《方隐君山园》诗:“此时採擷自足饱,肯为食肝烦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