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太和殿 太和殿的意思
tàidiàn

太和殿

简体太和殿
繁体
拼音tài hé diàn
注音ㄊㄞˋ ㄏㄜˊ ㄉ一ㄢˋ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tài,(1) 过于。【组词】:太长。(2) 极端,最。【组词】:太甚。太平。(3) 高,大。【组词】:太空。太学。(4) 很。【组词】:不太好。(5)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组词】:太老伯。太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hé hè huò huó hú,(1) 相安,谐调。【组词】: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2) 平静。【组词】: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3) 平息争端。【组词】:讲和。和约。和议。和亲。(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例句】:二加二的和是四。(5) 连带。【例句】: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6) 连词,跟,同。【例句】:我和老师打球。(7) 介词,向,对。【例句】:我和老师请教。(8) 指日本国。【例句】: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组词】:和棋。和局。(10) 姓。(1) 和谐地跟着唱。【组词】:曲高和寡。(2)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组词】:和诗。 ◎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组词】:和面。和泥。(1)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组词】: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2)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例句】:衣裳洗了三和水。 ◎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殿

diàn,(1) 高大的房屋,特指帝王所居和朝会的地方,或供奉神佛的地方。【组词】:宫殿。宝殿。金銮殿。殿堂。殿阁。殿上虎(喻敢谏之臣)。殿试。(2) 〔殿下〕对亲王或太子的敬称。(3) 在最后。【组词】:殿后。殿军。

基本含义

指朝廷的正殿,也泛指宏伟壮丽的建筑物。

太和殿的意思

太和殿 [tài hé diàn]

1. 在北京故宫太和门内。为故宫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中之最大者。明清两代皇帝即位、节日庆贺、朝会大典、元旦赐宴、命将出征、殿试进士等,均在此举行。明成祖永乐年间初建,名奉天殿。嘉靖时被雷火焚毁,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重建,改名皇极殿。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又改名太和殿。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修。基高2丈,殿高11丈,阔11间,深5间。正中设帝座。外有廊柱一列,前为丹陛,环以白石栏。全殿内外立有大柱84根,面积2300多平方米。殿顶为重檐垂脊琉璃瓦,檐下是彩画的横额和斗栱。是全国今存最大的木构大殿。

太和殿 引证解释

⒈ 在 北京 故宫 太和门 内。为故宫三大殿( 太和、中和、保和 )中之最大者。 明 清 两代皇帝即位、节日庆贺、朝会大典、元旦赐宴、命将出征、殿试进士等,均在此举行。 明成祖 永乐 年间初建,名 奉天殿。嘉靖 时被雷火焚毁,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重建,改名 皇极殿。清 顺治 二年(公元1645年)又改名 太和殿。今殿为 清 康熙 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修。基高2丈,殿高11丈,阔11间,深5间。正中设帝座。外有廊柱一列,前为丹陛,环以白石栏。全殿内外立有大柱84根,面积2300多平方米。殿顶为重檐垂脊琉璃瓦,檐下是彩画的横额和斗栱。是全国今存最大的木构大殿。


国语词典

太和殿 [tài hé diàn]

⒈ 故宫三大殿之一,在北平旧紫禁城太和门内,清帝每年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及其他国家大庆典,均御此殿受贺。


太和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大殿释义:清 宫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之合称。
    • 2.
      中和殿释义:北京 故宫 三大殿之一。在 太和殿 后,保和殿 前。明 初建,原名 华盖殿,后改名 中极殿。清 顺治 二年(1645年)重建,改名 中和殿。为帝王举行大典时演习礼仪之地。
    • 3.
      太和殿释义:在 北京 故宫 太和门 内。为故宫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中之最大者。明 清 两代皇帝即位、节日庆贺、朝会大典、元旦赐宴、命将出征、殿试进士等,均在此举行。明成祖 永乐 年间初建,名 奉天殿。嘉靖 时被雷火焚毁,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重建,改名 皇极殿。清 顺治 二年(公元1645年)又改名 太和殿。今殿为 清 康熙 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修。基高2丈,殿高11丈,阔11间,深5间。正中设帝座。外有廊柱一列,前为丹陛,环以白石栏。全殿内外立有大柱84根,面积2300多平方米。殿顶为重檐垂脊琉璃
    • 4.
      宴劳释义:设宴慰劳。唐 司空图《纪恩门王公宣城遗事》:“四月,兇渠復大入,而都纪 王涓 亦自 采石 赴援,公宴劳加礼。”《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六月,虔釗 等至 成都,知祥 宴劳之,虔釗 奉觴起为寿。”《清史稿·肃武亲王豪格传》:“五年二月,师还,上御 太和殿 宴劳。”
    • 5.
      庑殿顶释义: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屋顶形式的一种。在建筑等级制度中为最高等级的屋顶形式。屋顶四面成柔和曲面,共有五条脊,俗称五脊殿。有单檐、重檐之分。用于重要的宫殿,如紫禁城中太和殿的屋顶。
    • 6.
      御殿释义:⒈宫殿。《后汉书·灵帝纪》:“熹平 五年,冬十月壬午,御殿后槐树自拔倒竖。”⒉犹御朝。《清史稿·礼志七》:“清 初 太祖 创业,建元 天命,正月朔即位,贝勒、羣臣集殿前,按翼序立。皇帝御殿,皆跪。”《清史稿·礼志七》:“帝御 太和殿,引见毕,赐坐赐茶,悉準常仪。如是日不御殿,各官行礼 午门 外。”
    • 7.
      皇极殿释义:明 宫殿名。 本名 奉天殿,清 改名 太和殿,为皇帝视朝之所。在今 北京市 故宫 内。明 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皇极殿,即 奉天殿 也,金砖玉瓦。”清 黄宗羲《明司马澹若张公传》:“皇极殿 工已抵八九,止用银壹百伍拾万两。”《日下旧闻考·宫室·明一》:“上曰 皇极殿,中曰 中极殿,后曰 建极殿,所谓三大殿也。”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六章:“崇祯 十五年二月十八日晚上,月亮刚升上 皇极殿 的琉璃觚棱。”
    • 8.
      耗减释义:⒈损耗减少。《汉书·高帝纪下》:“会天下诛 秦,南海 尉 它 居南方,长治之,甚有文理,中县人以故不耗减。”《三国志·魏志·杜畿传》:“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 东最先定,少耗减。”《魏书·高闾传》:“自中原崩否,天下幅裂,海内未一,民户耗减,国用不充,俸禄遂废。”《明史·黄泽传》:“泽 奏 金华、台州 户口较 洪武 时耗减,而岁造弓如旧,乞减免。”⒉谓疲惫,不足。《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八年》:“春,正月,上疾小瘳;丁巳,御 太和殿,见近臣,然神识耗减,不能復故。”宋 朱熹《答陆象山》:“熹 衰病日侵,去年
太和殿是什么意思 太和殿读音 怎么读 太和殿,拼音是tài hé diàn,太和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太和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