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车 [zhàn chē]
1. 用于作战的车辆。
英[ chariot; ]
2. 旧称坦克。
英[ tank; ]
战车 引证解释
⒈ 又称兵车。盛行于 春秋、战国。每辆配有一定数量的将士,故往往用战车数量计算兵力。现泛指作战用的车辆。
引《管子·山国轨》:“国为师旅,战车敺就。”
《战国策·秦策一》:“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
陈毅 《野营》诗:“恶风暴雨住无家,日日野营转战车。”
国语词典
战车 [zhàn chē]
⒈ 作战用的车辆。
引《战国策·秦策一》:「战车万乘,奋击百万。」
⒉ 全装甲结构之全履带车辆,有炮塔(火炮)、自动武器、通信等装置,具有越野机动 与装甲防护的能力,为地面部队中具有决定性之战斗装备。
战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行释义:⒈祝酒三次。汉 扬雄《法言·修身》:“宾主百拜,而酒三行,不已华乎?”《后汉书·方术传上·杨由》:“酒若三行,便宜严驾。”《宋史·乐志十三》:“醆斝三行,盛仪斯举。”⒉三种德行。《周礼·地官·师氏》:“﹝师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⒊春秋 时用战车作战,晋文公 五年(公元前632年)晋国 为抵御狄族,在上、中、下“三军”之外增设三支步兵,称“三行”,即中行、右行、左行。以配合原上、中、下的三军战车作战,两者合称六军。《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 作三行以
- 2.
临冲释义:古代的两种战车。
- 3.
临车释义:古战车名。 可以居高临下用于攻城,故名。《诗·大雅·皇矣》“与尔临衝”毛 传:“临,临车也。”王先谦 集疏引 陈乔枞 曰:“《淮南》云:‘隆衝以攻高’,盖楼车高足以临敌城而攻之,故亦名‘临车’。”《新华月服》1961年第9期:“而攻城器具则仅有‘钩援’、‘临车’、‘冲车’以及射不很远的弓弩箭矢。”参见“楼车”。
- 4.
乘白释义:古代指战车和军旗。
- 5.
乘甲释义:战车上的甲士。
- 6.
伍乘释义:指同乘共伍的士卒。 乘,战车。《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不死伍乘,军之大刑也。”杜预 注:“同乘共伍当皆死。”
- 7.
余勇可贾释义:《左传·成公二年》记载,齐、晋两国交战,齐国的高固冲进晋军,夺了对方的战车,回来后夸耀说:“欲勇者,贾余(我)馀勇。 ” 意思是说,我还有馀力可卖,谁要,可以来买。后用来表示还有力量没有用完。贾(gǔ):卖。
- 8.
侵车释义:用于侵伐的战车。《穀梁传·成公二年》:“壹战緜地五百里,焚 雍门 之茨,侵车东至海。”范宁 注:“侵车,侵伐之车。”
- 9.
偏卒释义:战车与兵卒。《管子·君臣下》:“虽有偏卒之大夫,不敢有幸心,则上无危矣。”郭沫若 等集校引 俞樾 云:“‘偏’者车数,‘卒’者人数,成 七年《左传》杜 注引《司马法》曰:‘百人为卒,车九乘为小偏,十五乘为大偏’是也。有偏卒之大夫,盖谓大夫之家有车徒者耳。”一说“偏卒”皆副佐之义。见集校引 丁士涵 说。
- 10.
冲橹释义:冲车和高巢车。 亦泛指战车。
- 11.
冲輣释义:冲车和楼车。亦泛指战车。
- 12.
冲陈释义:⒈利用战车冲击的阵势。 《六韬·鸟云泽兵》:“凡用兵之大要,当敌临战,必置衝陈,便兵所处,然后以车骑分为鸟云之陈,此用兵之奇也。”⒉冲击敌方战阵。《资治通鉴·晋康帝建元二年》:“翰 自出衝陈,涉夜干 出应之,慕容霸 从傍邀击,遂斩 涉夜干。”
- 13.
决胜战车释义:宋 代的一种战车。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宗泽 復上疏言……臣又製造决胜战车一千二百两,每两用五十有五人,一卒使车,八人推车,二人扶轮,六人执牌,辅二十人执长枪,随牌辅车十有八人,执神臂弓弩,随枪射远,小使臣两员,专干辨閲习车事,每十车差大使臣一员,总领为一队。”
- 14.
决胜车释义:即决胜战车。
- 15.
卜右释义:以占卜选择在战车右侧陪乘的人。 《左传·僖公十五年》:“卜右,庆郑 吉,弗使。”汉 崔骃《车右铭》:“择御卜右,採德用良。”
- 16.
只轮不返释义:只:一个。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军覆没。
- 17.
只轮无反释义: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 比喻全军覆没。
- 18.
只轮莫返释义:只:一个。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军覆没。
- 19.
吕公车释义:古代的一种战车。《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九年》:“造吕公车、仙人桥、长木梯、懒龙爪,拥至城下,高与城齐,欲阶之以登。”《明史·朱燮元传》:“数千人拥物如舟,高丈许,长五十丈,楼数重,牛革蔽左右,置板如平地。一人披髮仗剑,上载羽旗,中数百人挟机弩毒矢,旁翼两云楼,曳以牛、俯瞰城中。城中人皆哭。燮元 曰:‘此吕公车也。’”
- 20.
大简车徒释义:简:检阅;车:战车;徒:指士兵。 大规模地检阅军队。